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Gmail無限分身術幫你抓出垃圾信來源


「垃圾信」我想應該是現代人最大的困擾之一。而「垃圾信」的來源可能是我們在某些網站註冊資料時,這些網站把資料庫賣給(或被盜)不肖的垃圾郵件發送者,導致我們無用廣告信收也收不完。那麼,我們可不可以去追蹤可能是哪些網站賣掉我的郵件帳號呢?

Step

首先你要有Gmail,Gmail有一個特殊功能就是可以在自己的郵件帳號後面用+來「自創特殊帳號」,而這些帳號的信都可以收到同一個信箱中。

例如我們原本的信箱是「pcuser@gmail.com」,當我們要註冊某個新資料時就填寫成「pcuser+download@gmail.com」,其中那個「+」的後面,可以隨意填寫你易於辨認的代號。如此一來讓每個註冊的帳號都是獨一無二的,以後只要收到該帳號寄來的垃圾郵件,就知道到底是從哪個註冊的地方流落出來的了。





透過Google你不僅可以掌控全世界,而且還完全免費! 想要學會網路,先從學會Google開始。
http://www.pcuser.com.tw/bookdetail.aspx?Number=2AC550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贏20%做老大

分享者:bluesir30
作者/出處:網路


這是在網路上流傳的一則故事:有一位工程師在一家公司工作三十年,退休了。他對該公司的機器及產品瞭如指掌。幾年後,該公司的一套機器故障,全公司的人都沒法找出問題來。絕望中,他們只好把退休的工程師找回來。這位工程師看了一個小時後,從上衣口袋拿出一枝粉筆,用粉筆在一個零件上畫了一個大叉叉指出:「這就是你們的問題。」
公司把零件換了,機器操作正常。但是不久,公司收到一張十萬元的帳單,是這位退休工程師的收費。公司老闆火大了,認為一個小時不值這麼多錢,就要求送一張明細表。這位工程師的回函是:「粉筆,一元;知道在哪裡畫叉叉,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
就在工程師畫下叉叉的同時,他腦中三十年的工作經驗正以電影濃縮快轉速度進行,頃刻間他閃過四個與該問題相連的可能解決方案、綜合了同樣問題場景卻失敗二十七次的經驗值、和一百五十三次獨自思索突破工作瓶頸的深層反省。
決定工程師拿到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元的那一筆,究竟是什麼?聯強國際總裁監執行長杜書伍說,在一個行業裡,你懂八十%叫做「常識」,而不是「知識」,因為大家都懂八十%。而且,可能只要花二十%的時間就能學會這八十%。其實,真正的專業再最後的二十%,那才是真正的「知識」。他談到多年的用人經驗,剛入行的年輕人,很可能前兩年所學到的都只是該行業的常識:「他學習一下,就說『喔,我學會了!』實際上他學的非常淺薄。只是像煙火一樣,『砰』的一聲好像看起來不錯,但事實上不會產生效益!」
「光靠常識的人,猶如只會一招半式。」杜書伍接著說,應付一般性的運作尚可,有時也可運作得很熟練,但針對每一次應用可能遇到的細節不同,不見得能精準拿捏每一環節該使幾分力、該如何變通,使得執行起來有隔靴搔癢之感,好像做了,卻又覺得少了什麼。
當一個人擁有「決勝二十%」的知識與能力後,手上握有的粉筆,就不只值一元,而能附加出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的價值。不過,從「常識階級」進入「知識階級」,必須經歷一段漫長的浸泡於思考。然後,腦袋會產生許多促使事件成功的直覺。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檢紅字沒告訴你的秘密!


如果驗到健康檢查最常見幾種紅字,你該怎麼辦?

【文/黃惠如;攝影/陳德信】

三軍總醫院前院長、美兆健檢總院長宋丕錕感嘆,以前當心臟科醫師時,叫病人每天吃一顆藥、一個月之後回來,病人都乖乖的照做,但現在當健檢醫師,無論如何苦口婆心勸「客人」控制飲食、每天只吃1500卡減重,「沒人理你」。

由於美兆健檢是會員制,可以追蹤會員健檢後措施,「我們3天內會打電話給來做健檢的人,確認是否了解健檢數據,有沒有後續追蹤,」美兆集團行銷部經理陳本瑜說。

但遺憾的是,根據美兆的資料,健檢回測的人並沒有因為健檢而改善生活形態,讓他們的健檢紅字變藍字。

健檢達到真正的目的,實施健康生活的行動最重要。

當你接到健康檢查報告書,別忘了以下的動作:

1.報告中建議要追蹤檢查的部份,務必遵守,既然花了錢、花了時間,不要不當一回事。

2.身體如果有某部份覺得怪怪的,可直接去掛門診針對疑問進一步確認,不要再去全身健康檢查一次。

3.即使檢查正常,但如果身體哪裡不舒服,也要馬上就醫,健檢報告書不是「健康保證書」。

4.把每次健康檢查報告留下來,建立自己的健康資料庫。

5.最後一點最重要,改變不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健康,健康檢查才有意義。

如果驗到健康檢查最常見幾種紅字,你該怎麼辦?

地中海型貧血

「什麼?我有地中海貧血?」有些人一輩子、甚至結婚生子後才在健康檢查時,知道自己有地中海型貧血。

因為地中海型貧血發病於幼童期,如果你已經健康長大,表示只是輕度的基因缺陷。

懷孕初期孕婦一定要抽血做地中海貧血的篩檢,是因為擔心如果夫妻兩人都是隱性的地中海型貧血,小寶寶有可能罹患此病。如果你已經生子,更不需擔心此病。

總膽固醇異常

正常值是200mg/dl以下,無論你的紅字高低,都是警訊,應從生活形態改起。假如3~6個月沒有改善,就要看門診,由醫生評估是否要服藥。

◎第一步降低膽固醇攝取,少吃內臟、蛋黃、魚卵,吃肉去皮。

◎第二步,多吃可以降膽固醇的食物,如燕麥(要大燕麥,若只是燕麥碎片則水溶性纖維不足)、堅果、黃豆、深海魚等。

三酸肝油酯異常

台灣高血脂症接近三成,拿到三酸甘油酯紅單不意外,偏偏這又是血管裡的隱形炸彈,非注意不可。

運動能減壓、減重,對你的心臟血管也有幫助。其實每個人都知道,只是難辦到。

不要再拿太忙、太累當藉口,想想全世界最有權力、最有錢的人都有運動習慣,如果一開始很難建立習慣,以每週至少運動三次為目標,先計劃從一週運動一、兩次開始。

穿上運動鞋、多吃兩種蔬果吧,你會發現身體在大聲叫好。

脂肪肝

脂肪肝通常沒有感覺,因此多數的人倚賴健檢而得知。

脂肪肝沒有特效藥,也要靠自我保健,減重去肥胖、從健康飲食、多運動做起。

美國臨床營養博士布藍德(Jeffery Brand)建議這樣吃,可以吃出肝臟的活力,20天就會感受到身體的變化:

◎第一階段:多補充抗氧化的食物,除了維生素C、E、B群高的食物,還有植物生化素如多酚、花青素、胡蘿蔔素等。

數千種的蔬菜水果都有這些成分,只要記住多吃各種各樣、花花綠綠的蔬果即可,每天晚餐前回想今天有沒有蔬果五七九了(兒童5種、女性7種、男性9種),如果還沒做到,趁晚餐趕快補充。

◎第二階段要多吃強化解毒能力的植物營養素,即蘿蔔硫素(sulforaphane),十字花科如花椰菜、甘藍菜、白菜含量最豐富。

除了提升肝臟能力外,也不該給肝臟負擔。所以不要攝取酒精等帶給肝臟負擔的食物,與控制高脂肪、高糖的食物。同時,也要勤快運動。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徹底解決老師三大健康危機
康健電子報

老師除了教學、協助孩子身心成長,還要處理意見不同的家長、面對教改的不確定、少子化帶來的減班危機……,工作面臨空前的挑戰。老師的健康,是學生的福氣。《康健》特別針對老師容易發生的健康問題:情緒及壓力失調、靜脈曲張、聲帶長繭,教你如何治療與保健。

【文/朱芷君;攝影/陳德信】

Part1 減壓放鬆,教學不斷電

新學期重新編班,以抽籤方式安排有狀況的學生,不算資深的張老師,竟然抽到一個家庭功能差,已經在中輟邊緣的孩子。他擔心自己無法應付,不但焦慮失眠,連預定的婚事都打算延後……

時代變遷,老師雖是為人稱羨的職業,卻已不再擁有無上權威,尤其學生愈來愈早熟,課業之外,還有感情、人際關係,「要處理的問題複雜很多,」國中老師陳姿伶認為,有些學生或家長,只要對老師或學校不滿意會上教育局網頁留言,「還會投書報社、找記者,」陳姿伶苦笑。

挑戰雖然增加,「只要資源夠充足,還是可以處理好壓力,」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陳秀蓉認為,這些資源不只是教學專業、個人的才幹,也包括表達溝通技巧、人脈、體能等。

雖然身兼教育下一代的重責,卻不代表老師必須是聖人,不能有負面情緒,「愈想忽略逃避,反而愈消耗更多能量,」陳秀蓉指出,沮喪、倦怠或焦慮,都是提醒人面對問題的訊號,只要懂得調適和壓力管理,鬱悶也能轉化成教學能量。

釐清焦點,自我覺察

問題來時,「事件和情緒都要處理,」陳秀蓉提醒。有位老師碰到學生不交功課,第一次他好言相勸,第二次便怒火中燒,第三次就覺得非送去訓導處。後來冷靜下來問學生,才知道他父親過世,無心課業,「如果老師只把焦點放在自己不受重視,學生的問題就會繼續延宕,」陳秀蓉指出,要能回到現實而非沈溺情緒,才能找出癥結。

「很多老師會當局者迷,」敦南心診所院長、國泰醫院身心科兼任主治醫師賴仕涵說,尤其老師的年齡、地位都比學生高一截,很習慣用個人的價值觀評斷學生,「學生達不到標準就生氣,卻很少去追問自己情緒的源頭,」他指出,例如小時候是乖乖牌的老師,可能特別難忍受調皮的孩子,「該分析為什麼有這種反應,而不是都歸咎學生。」

而學生吵鬧或發生衝突時,「不要斷定就是針對老師,認為自己很失敗,」陳秀蓉提醒,「指責只會讓學生反抗更強烈。」不急著在氣頭上反應,先放下評斷、讓情緒過去,冷靜後再找出原因、給予協助,才能避免落入攻擊與防衛的惡性循環。

課堂上,老師難免急著處理學生有狀況的「果」,一旦孩子不領情,老師就會很受傷,「要先找到他們真正的需求,」陳秀蓉說,例如學生很在意人際關係,覺得自己被排擠、不想上課,除了直接找幾個同學鼓勵他,「更要關注孩子為什麼特別在意朋友?為什麼有這些感受?」多探問他的想法,讓學生感受關心和被接納,會更容易接受老師的建議。

做好情緒調適和壓力管理

就像車子需要定期保養,老師也要補充耗損的能量,否則一直透支,「工作就會變成慢性壓力,」陳秀蓉提醒,頭痛、腰痠背痛、拉肚子、疲倦易怒等都是警訊。

慢性壓力不僅會造成身心不適,也會使荷爾蒙分泌不平衡,影響大腦控制情緒的下視丘,令人脆弱易感,判斷能力、記憶力、容忍度都會變差,面對問題更容易情緒化,「就像煞車失靈,」陳秀蓉比喻。

處理壓力不能硬碰硬,而要:

■充分放鬆、轉移注意力:一定要有足夠的休息。賴仕涵遇過一位非常認真的老師,連睡覺床邊都放著記事本,裡頭全都是和學校有關的行程,心情緊繃,反而管不好學生。他建議老師每天要有一段空白時間,完全不碰學校事務,放空、做自己喜歡的事,「暫時跳出來,說不定更有解決問題的靈感。」

■安排優先順序:考慮每件事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哪些可以請人代勞,必要時也可捨去一些目標,讓自己更有時間處理好事情。

■抒發情緒:可以向朋友、同事傾訴(但避開只會說「你幹嘛想不開」、「不想就沒事了」的人),「可能發現自己還不是最慘的,不會再那麼計較,」賴仕涵說。如果不想讓人知道,寫下來也是好方法,但不光寫「很生氣」這種情緒字眼,還要記錄自己真正的想法,等沈澱之後回頭檢視,將有助找出引爆情緒的想法和信念,避免重蹈覆轍。

■勇於求助:當能量耗損過多,出現焦慮、憂鬱或恐慌症狀,無法靠自我調整恢復時,就要尋求專業診斷,「把醫療當成資源,不要擔心被貼標籤,」陳秀蓉指出,如台大醫院家醫科便設有臨床心理師,醫師會評估心身症、慢性病是否和心理有關,適時轉介,台大醫院臨床心理中心也有諮詢門診,及早求助,「只要談一兩次,了解原因、聽建議就會有效果。」

而找學校的輔導老師討論也是一種方法,「輔導處有各種情緒量表,可以自我評估,」賴仕涵說,遇到處理不來的學生,也可請輔導老師幫忙或轉介專家,多運用外部資源,壓力就會減輕很多。

Part2 預防、治療靜脈曲張 有方法

教書已經10年的洪老師,每到下午小腿就會浮腫、不舒服,最近更發現皮膚表面浮現明顯的「藍色蜘蛛網」,她知道自己也被老師的天敵——靜脈曲張纏上了……

據統計,台灣約有25~40%女性罹患程度不同的靜脈曲張。

除了影響外觀,靜脈曲張會讓腿部浮腫、痠痛不適。病情會隨時間、年齡惡化,如不適當處置,甚至導致皮膚發炎、潰爛。最好及早開始保養預防,才能以健康有力的雙腿,走長遠的教師生涯。

治療停看聽

目前靜脈曲張的療法很多,也各有優缺點,「有些醫院為了力推自費的雷射,把傳統手術說得一無是處,」台北榮民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兼任主治醫師、琳安靜脈曲張治療中心院長王志軒不以為然地說,傳統手術是大、小隱靜脈引起的靜脈曲張的標準治療方式。雖然手術中組織破壞較近年興盛的血管腔內閉合治療為大,術後可能有較多疼痛或瘀青,但針對嚴重且複雜的靜脈曲張,手術較能處理根源、復發率低。

「最好做詳細的鑑別診斷,包括靜脈功能及血管超音波檢查,再根據病變靜脈的位置、口徑及深度,融合各種治療模式,效果較佳。」王志軒認為,每個人的病因,健康狀況、異常靜脈的位置和尺寸不同,輕微的可能只需要保守療法如穿彈性襪,嚴重的可能就需要根除性療法。

彈性襪屬於一種壓迫治療,藉著壓力促進靜脈迴流,減少血液鬱積,避免病變血管繼續擴張,兼具預防與治療的功效。

彈性襪分成非醫療級及醫療級。非醫療級彈性襪,主要是以丹尼數(den)為單位,愈高愈緊:

■70丹尼以下:適合年輕、還沒出現靜脈曲張症狀、需要經常久站的人,做為保護。

■140丹尼:有輕微靜脈曲張現象,腿部會浮腫疲勞的人,有緩解的效果。

但非醫療級的彈性襪並沒有顯著療效,如果靜脈曲張的症狀較嚴重,或要避免治療後復發,最好購買醫療器材等級的彈性襪(標示衛生署醫器輸字號)。醫療級彈性襪的壓力值是以毫米汞柱(mmHg)為單位,分為4級,壓力值比一般彈性襪高出許多(最低為18~20mmHg,約相當於280丹尼),且壓力是由下往上遞減,而不是整雙相同,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維持腿部舒適。可請教醫師,選擇適合自己的壓力值、尺寸及樣式,按說明正確穿著。

這樣做,遠離藍色蜘蛛網

「保養做好,能減緩靜脈曲張惡化的速度,也能預防復發,」王志軒提醒。好習慣包括:

■少穿高跟鞋、蹺二郎腿。必須長時間站立的人,可在鞋內加上抒減壓力的足跟墊。

■走路、游泳、騎腳踏車、打高爾夫等運動,有助腿部肌肉規律的收縮,促進靜脈及淋巴的回流,預防靜脈曲張。但如果已有明顯靜脈曲張,或運動後腿部異常腫脹、痠痛,建議運動時穿著適當的醫療用彈性襪。

■利用空檔舉起腿部,最好高於心臟15公分,一天3~5次,每次至少5分鐘。

■高溫會讓靜脈曲張更嚴重,避免泡溫泉、洗熱水澡過久。夏天時,可用冷水沖腿部降溫。

■減重:過重會不利靜脈回流,儘量維持正常體重。

■戒菸:抽菸會破壞靜脈內壁構造。

■治療便秘:便秘會使腹壓升高,加重靜脈曲張。

■睡覺時在腿部下方放置墊子,墊高腿部約15公分(胃潰瘍及胃酸倒流的人除外)。

■腿部按摩:以指腹和手心的力量,由下往上,從腳踝→小腿→膝關節周圍→大腿,輕輕按摩,可放鬆肌肉、減緩痠痛,促進血管周圍淋巴腺活絡,但禁止在已曲張變形的靜脈上按摩,可能使靜脈受損或潛在血栓異位。

■繃帶冷療:將浸水冰過的彈性繃帶(需含較高棉質、可吸水者),由下往上螺旋狀包紮雙腿,到繃帶回溫後取下。

■簡易體操:

1平躺,雙腳併攏舉起,做踩腳踏車動作,約1分鐘。

2.坐在椅子上,抬起腳踝,同時往外畫圓20次。

3.站好,單腳離地以腳尖畫出8字,兩腳各做10次。

Part3 正確使用聲帶,遠離聲帶長繭

任教於小學的王老師,這學期帶的班級比較調皮,常常得大聲說話維持班上秩序。一陣子下來,她愈來愈常喉嚨痛、聲音沙啞,醫生說她是聲帶長繭,再惡化下去就必須開刀,令王老師擔心不已……

「過度或不當使用,是聲帶結節(長繭)的主要原因,」熊明旺耳鼻喉科暨音聲美容診所負責人熊明旺指出,一般人每天說話時間應短於4小時,每講1小時要休息15分鐘,如果超過,聲帶便容易發炎水腫,表皮逐漸增生成為結節。

許多人以為聲帶長繭一定要開刀,其實長繭是漸進的過程,惡化的速度因人而異,治療方式也視病情而不同:

■藥物治療:聲音持續沙啞的時間在6個月內,屬於紅嫩的繭,服用消腫藥物、定期追蹤,多休息,約兩、三週可改善。

■語言治療:當聲帶上的繭沒有即時處理而逐漸變白、粗硬,除了藥物,還需搭配醫師或語言治療師的音聲衛教,矯正不良的發聲習慣,學習正確的發聲方法,包括肌肉放鬆練習、吐氣練習、發聲練習及單字練習等。對早期聲帶長繭的患者,音聲訓練能有效改善沙啞及講話費力,但約需持續2個月以上,耐心和配合度相當重要。

■手術治療:節結超過半年或一年之後,很難靠藥物或語言治療消除,當沙啞的狀況嚴重影響到生活及工作,便可考慮以喉顯微手術切除節結。

這種手術是以內視鏡伸入喉部進行,不必切開脖子而留下疤痕,但需要全身麻醉。可在門診進行,手術時間約10分鐘,術後休息一、兩個小時即可回家,並禁聲約一週。術後還是要注意保養、搭配語言治療,說話時間不可過長或聲音過大,否則還是會復發。

熊明旺將病人按節結嚴重程度分為四期。第一期通常保守治療就會減輕,2、3、4期可以選擇開刀,但效果會遞減,例如第4期整個聲帶都長繭結疤時,就算開刀聲音還是會沙啞,「不可能恢復原狀,」熊明旺直言可以評估現實的需求及對音質的期望,「我不建議50歲以上的人開刀,」熊明旺說,既然已接近退休,保守治療即可,但如果年紀輕、症狀嚴重,工作生涯還很長,手術的幫助較大。

熊明旺觀察,不少聲帶長繭的人個性急躁,講話像連珠炮,導致喉部肌肉張力過大,也較容易復發。保持情緒穩定,正確使用聲帶,就能遠離破鑼嗓。

聲帶保養小秘訣

■多喝溫開水:讓血液循環好,促進分泌黏液、保持濕潤,減少摩擦,比較不會長繭。也可將下列藥材煮水喝——潤肺補氣:人參2錢,蜂蜜2匙,川貝3錢,胡桃2錢,百合3錢。生津止渴:甘草1錢,烏梅3顆,烏菜1錢半,桔梗2錢。

咖啡因會導致胃酸逆流,讓聲帶腫起來,聲帶不適的人要少喝咖啡或濃茶。

■少吃喉糖:喉糖中的薄荷成分,易增加胃酸逆流的機率,並使濕潤的聲帶變乾燥,讓聲音更沙啞。

■儘量少清喉嚨:喉嚨乾燥有異物感時,過份用力咳乾淨,長期下來黏膜容易充血,更不舒服。

■適當的說話速度:一句話不超過7~10個字,話與話間短暫停頓以便吸氣。當說話太快吸氣不足時,吐氣量無法維持一句話的長度,只好勉強用肺部剩餘的空氣,易使胸頸肌肉緊張,嗓音出問題。

■適當的音調:避免音調過高或過低,以減少發聲阻力及聲帶緊張。

■課餘少說話:長時間教課後,應讓過度使用而充血的聲帶充分休息。也不要用講悄悄話的方式發聲,以免加重不適。

■睡眠充足,適當運動,有助增加肺活量及肌肉放鬆,聲帶彈性更好。

■當聲音沙啞、講話容易累、突然破音等狀況超過兩週,即應至耳鼻喉科或嗓音美容、音聲美容特別門診。

◎相關資源:

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提供教師諮詢及協談服務)http://www.tiec.tp.edu.tw

中華民國社區諮商協會(提供諮商及教師輔導訓練課程)http://www.tccatw.org.tw/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 http://heart.ncue.edu.tw/

社區心理諮商資訊網 http://community.heart.net.tw/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位頂尖業務員,教你和「薪光幫」說再見!
天下雜誌


網路上賣商品,面試時推銷自己,從政時賣理念……,這個年代,人人都成為了廣義定義中的業務員。

要怎麼在不知盡頭的衰退中,成為景氣不敗的頂尖業務員?台灣也能找到一個頂尖業務員來領導國家嗎?

【採訪/蕭富元 攝影/黃明堂】

或許你從來沒想過。有一種職業的人,這輩子總要碰上一個;而且,你也會在某些情況下,自覺或不自覺地從事這個職業。

這個職業入行門檻極低,但是要做得好、做得成功、做得讓人甘願掏心掏肺掏錢,卻需要結合浪漫與算計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尤其是在消費冷淡的急景凋年。

其實大家都在「做業務」

想到了嗎?業務員,這個可能是地球上最多人賴以維生的職業。據專門研究經濟史的哈佛商學院學者弗利德曼(W. A. Friedman )估計,以美國為例,每十個就業者當中,就有一.二人是業務員,還不包含企業的高階業務主管。

現代的業務員,不再只是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名著《推銷員之死》裡,那個開車到處兜售物品、有時開了七百英哩卻一毛錢也沒賺到的苦情推銷員威利.羅曼。

其實,鋪天蓋地,業務員無所不在,從總統、企業執行長到上班族、自由工作者,乃至於沿街叫賣的小販,在某種程度上,都是在「做業務」。

坐在新店市區一棟陳舊大樓的辦公室,品茗剛從大陸買回來的頂級釣魚台賓館特供茶,五年之間把一家默默無名的投影機品牌,做成台灣市佔率第一高的冠軍產品,奧圖碼亞洲區總經理郭特利以二十年業務經驗觀察,在百業蕭條的今天,已經到了人人都是業務員的「全員業務」時代。

君不見,再怎麼不景氣,求職欄、工作網站,永遠不缺業務員工作。在這個所有都可賣、一切皆商品的年代,大家都成了廣義定義中的業務員,在網路上拍賣,面試時推銷自己,工作時推銷提案,從政時推銷理念,主政時推銷政策,辦外交時推銷國家,凡此種種,都是業務的「管區」。

只是,當全球商業競爭愈形殘酷、當政治領袖上台下台日趨頻繁、當民間消費急速冷卻,無論是商業、消費或政治市場,都面臨五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熱情退潮。要怎麼在不知盡頭的衰退中,成為景氣不敗的頂尖業務員?

好的業務必備「PHD」

套句投資大師巴菲特名言,「唯有在大退潮的時候,才可以看出裸泳的是誰。」只有在市場大退潮時,才可以看出誰是真正的頂尖業務員。

好比說,景氣好時亂槍打鳥,或許還撈得到生意;但在市場大落時,精耕顧客關係是更有效的業務法則,因為顧客可以替你做生意。

鶯歌陶瓷博物館旁的國都豐田汽車經銷廠,每天雖然只有一個來店客上門,但業績卻是國都豐田汽車最好的營業所之一。綁著馬尾、大眼睛骨碌骨碌轉的超級業務洪雅萍,即使坐在門可羅雀的店裡,也不心慌。在車市狂跌六成的今天,她靠著過去累積的客戶介紹客戶,借力使力,還是能夠締造比別人更好的成績。

一百年前,美國知名食品企業海因茨(Heinz)在公司業務通訊上,為現代業務員做了精確的定位:他們「幹練、聰明、精力充沛,是人性的學生、環境的觀察者。靈活、容易親近、有尊嚴與熱情。為工作接受專業訓練」。至今,不敗業務員的成功基因,仍不脫這些範疇。

九個月前出任宏達電全球業務執行副總裁的莊正松,曾是中國惠普PSG集團總經理,他領導惠普在中國市場迅速竄升到第二大品牌。深諳業務技巧的莊正松不諱言,他看中的業務員必須有「PHD」,也就是又貧(poor)又飢(hungry)又渴(desire),有了PHD,做什麼生意都容易成功。

但延伸PHD理論,好的業務員也需要耐心(patience)、用心(heart)和渴望的心(desire)。

在全員業務的時代,頂尖的領導者,一定也是優秀的業務員。所有好業務應具備的條件,都可以在好領導者身上看到。

以《EQ》一書聞名全球的社會心理學家高曼(D. Goleman)指出,IQ決定人的職業,SQ(社會智能)才是決定你是否能成為領導者的核心能力。傑出的領導者,善於觀察,有同理心,能感動人,即使在最悲觀的情境下,仍然不放棄,用樂觀的態度激發眾人的希望與鬥志。

最近當總統馬英九坦誠說八年後才能完成「六三三」的競選承諾時,一位讀者投書《聯合報》:「我們要的是一個強勢的領袖,我們要的是希望,要的是信心,是一個即使我們最後沒有達成,但是仍然願意繼續拚下去的信念。」

比爾蓋茲的可怕業務力

同樣,就以叱吒商場的企業領袖而言,他們不但是公司業績最搶眼的頂級業務員,還是在低潮時期,最能激勵人心的夢想製造者。

業務員出身的科技公司顧問羅瑟(Bill Lohse)曾煮酒論英雄,點評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是最偉大的業務員。羅瑟分析,蓋茲最可怕的業務力,是他能「invent the future」(創造未來),把還不存在的商品,賣到全世界,鼓動世人對數位時代的嚮往。

蓋茲的對手、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則散發另一種業務天賦。英國《衛報》形容賈伯斯是「終極業務員」,他的業務優勢是「reality distortion field」(現實扭曲力場),不但讓人完全信其所言,還甘心做出有利於他的決定。

且看他在電腦展上,一條牛仔褲,掛上無線麥克風,還沒開口,已然張力十足,然後再慢慢抽出牛皮紙袋裡的最新超薄筆電。賈伯斯不但創造又再造了蘋果霸業,更催生出全球為數最龐大的一群科技產品信徒。

反觀台灣的大企業領袖,個個也都是周遊列國、積極搶單的王牌業務員。在科技產業多年,郭特利觀察,市場不景氣時,大老闆更不能當宅男,得親上火線,自己當第一線業務員接單,並穩住員工對公司的信心。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就是最好的例子。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創業初期到美國打江山,一個人窩在汽車旅館、一天吃兩頓、一頓兩個漢堡,如此枯等四天才見到對方的採購人員,見面十分鐘,拿到一張設計圖,鴻海的工廠開始運轉生產。郭台銘體會,最好的學歷、條件不一定能造就爭取訂單的業務實力,而是要在艱困的環境練就膽識。

不只是商界,成功的政治人物,往往具備強力推銷的業務性格,即使身處最黑暗的政局,也會用魔笛,吹出讓人熱血沸騰的憧憬。

橫掃過一州又一州,從美國風靡到歐亞非三大洲,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像是二十世紀初提著皮箱沿街兜售的旅行業務員,一路叫賣他的口號「八年夠了,相信改變」。

歐巴馬全國性從政不到三年,就能在黨內初選時,說動一百五十萬人掏腰包捐款給他。他流露出頂尖的業務風采:熱忱、口才、善於表演,有「現實扭曲力場」,並展現「創造未來」的企圖。

四川綿陽九州體育館。穿著素色夾克、戴上工地安全帽,溫家寶拿著大聲公,用哽咽的語氣,緩慢而堅定地向地震孤兒保證,「別哭,你放心,政府會管你們的。」溫家寶的業務員基因,是有同理心、站在顧客立場,並且能感動「顧客」。

台灣需要一個頂尖業務員

回頭看台灣,像是在爭先恐後,壞消息一個個竄逃而出。主計處不久前才公布,今年民間消費區區成長了一.○六%,如批發、百貨、零售、汽車、餐飲等產業更出現負成長;台北股市更重跌,破了二十年均線……。

現在的台灣,不僅需要一個誠實的領導者,更需要一個擁有卓越業務氣質的超級業務員,能在這失去方向感的惶惑時刻,以同理心感動人民,用真誠的希望與積極的作為安頓大家的心。

在此刻,《天下雜誌》特別在幾個嚴重衰退或是成長極少的產業,挑出五位業績仍能大幅成長的頂尖業務員。除了分享他們的成功故事,也為讀者整理出他們的終極成功學。

不管你是不是業務員,這些終極成功學都能幫助你在苦澀環境中逆勢突圍。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習慣
EMBA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文
「不只是告訴我們成功的案例,也告訴我們一些失敗的案例吧!」有些讀者這麼說。因此,延續上期分享迪士尼公司偏離核心價值與顧客,因而學到的教訓,這期我們要介紹昇陽電腦公司的一個創新失敗的案例。
「不只是告訴我們成功的案例,也告訴我們一些失敗的案例吧!」有些讀者這麼說。因此,延續上期分享迪士尼公司偏離核心價值與顧客,因而學到的教訓,這期我們要介紹昇陽電腦公司的一個創新失敗的案例。

這個專案名叫Sun Ray,是一九九九年,昇陽電腦寄望要一舉打破微軟主宰的個人電腦慣性,而推出的低價電腦。它的技術讓很多人大為激賞,但是九年來的市場銷售量,卻不到它原本預期一年內應該達到的目標。

是什麼造成了它的失敗?深入參與專案的前任高階主管和顧問分析,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前一個相關專案JavaStation的失敗,造成公司裡,瀰漫著一股失敗的創傷。這種創傷對相關人員造成了微妙的影響,大家沒有說出口,但是其實心裡已經對於新專案會不會成功產生懷疑。

顧問指出,很少人注意到,重大創新失敗後,一個企業在情緒方面所付出的成本極大。此外,創新失敗的低氣壓,很可能會一直籠罩著整個企業,間接妨礙下一個相關的創新。換句話說,在這種環境下,Sun Ray電腦還沒有推出,就已經註定失敗了(見第265期第九四頁)。

因為公司裡,大家已經習慣了失敗。

這正是習慣的威力。在最近剛剛出版的一本新書「習慣」(Habit)裡,作者指出,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類行為,是由無意識的腦部活動所掌控。只有在碰上新奇或特殊的狀況,指揮的腦袋才會出現。回想一下,當我們走進超級市場,是不是無意識地就會沿著固定的動線行走?然後習慣性地走到某幾個區,順手拿下某幾個品牌的產品?是習慣,在決定我們的購買決策。

因此,顧問指出,如果顧客已經成為你的顧客,盡量不要驚動他指揮的腦袋,而讓他自動、習慣地購買你的產品,讓他很難「戒掉」你(套一句電影「斷背山」的名言)。但如果他不是你的顧客,則要設法打破他現有習慣,啟動那指揮的腦袋,有意識地思考你和競爭者的產品(見第265期第一○六頁)。

在人才管理方面,很多公司花心力爭奪人才,但進了公司後,卻沒有投入心思促進他們成長,設法提高績效。

管理顧問指出,在人才管理的各層面中,連結(connect)是最重要,也是企業最弱的層面。其中,有三個很重要的連結:讓人員與目的連結,認同公司使命,產生驅動力;讓人員和人員連結,強化他的歸屬感;讓人員和資源連結,協助他達成目標(見第265期第六二頁)。

當這些連結到位,也許成功就會成為一種習慣。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265期(2008年9月出版)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學生大未來】撿回來的校長獎
遠見雜誌

貧富差距大,教養兩極化

富孩子放學到才藝班報到,暑假出國參加夏令營

過完暑假就升小六的小輝,站在8月無影的日陽下,等著媽媽開車載他去學校,趕赴開學前最後一個返校日。

曬得一身黑的小輝,幾天前才剛從美國坐飛機返家,在聯電擔任工程師的爸爸,原本想趁這個暑假,帶全家到瑞士旅行,結果在同事的遊說下,改變心意送小輝到洛杉磯參加暑期夏令營。
這並不是小輝第一次出國,可是卻是頭一遭和外國孩子一起上課,週末時還可以到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城,大開眼界。

戴著眼鏡的小輝,從四年級開始,就是學校管樂團的一員,成績也一直維持在班上前五名,很少讓父母擔心。

放學之後,小輝不是練團,就是到才藝班報到,他上的課包括鋼琴、書法、繪畫、珠算和英文,幾乎把一星期五天排得滿滿的,通常得到9點才能回到家。

等到週末,如果學校沒有考試,爸媽總會帶著小輝和妹妹去游泳,到新竹郊外走一走,要不然,就是待在家裡翻閱整屋子的課外讀物,或坐在書桌前打電腦。

窮孩子6000元老人年金養一家子,沒戶口、連念書都成問題

場景轉到嘉義中埔鄉籐寮,距離嘉義市不到半小時車程的地方。

額頭有一道疤的阿仁,陪著83歲的阿嬤,坐在門前撿地瓜葉,看到《遠見》記者來訪,立刻遞上一封信。

寫信的人是阿仁的姐姐,她信上寫著,「我是個沒有戶口的幽靈人口,今年考上高中,拿不出身分證明,沒辦法入學,可以幫我嗎?我想讀書。」

原來阿仁的媽媽在花蓮已經結婚,育有四個孩子,後來遇上阿仁的爸爸,生下阿仁三姐弟。迷戀賭博的媽媽一走了之,爸爸長期在宜蘭打零工,祖傳的一塊沒用山坡地,讓他們無法申請低收入戶,阿仁跟姐姐只好跟著阿嬤,靠著一個月6000塊的老人年金過活。

雖然仍沒有健保,但準備升小五的阿仁比姐姐幸運,一年多前入了戶籍,只不過,他的姓不是跟爸爸,而是媽媽花蓮那個沒離婚的老公。每次老師請他在補助申請單上簽名,他都會問老師,「我的姓要寫什麼?」

阿仁家距離最近的中山國小,開車至少要40分鐘,所以每天早上,阿仁6點就得起床,走到山下等校車;放學之後,他也必須趕4點半的校車,否則等天色暗下來,山路就更不好走了。

可是一回到家,沒有人督促阿仁寫功課,不識字的阿嬤,也沒辦法教他,放假在家不是看電視,就是在家裡附近玩,所以成績始終是班上倒數,大字不認識幾個,老師對阿仁沒有太大奢求,只希望他畢業之後,不要成為文盲。

隨著貧富差距拉大,像小輝和阿仁這樣兩極的故事,普遍存在台灣每一個角落。導演林正盛還在年初拍攝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呈現富孩子和窮孩子生活和學習的差異。

下課後孩子去哪裡?假日做什麼?才是競爭的開始

自從推動九年義務教育之後,不管富孩子或窮孩子,大家上學都不成問題。但此刻兩者最大的差別,就在下課後。不僅影響這批學童的未來,也影響國家的未來競爭力。

根據兒童福利聯盟去年隨機取樣全國2200個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發現富裕家庭下課後沒有人指導課業的比例只有二成二,超過五成的富孩子,放學後會學才藝,例如騎馬、打高爾夫球,甚至過半數的富孩子暑假時會出國旅遊。

至於窮孩子,則超過半數家裡沒有書桌,只能在餐桌、板凳,甚至趴在地板寫完學校功課,而且近七成窮孩子放學後沒有人指導課業,有52%想上才藝班,但家裡沒錢。

這些窮孩子回到家裡,面對的只有饑餓、咆哮和四面牆壁;流落街頭,又整天無所事事。

「少了很多文化刺激,世界是被限制的,這些孩子像是宅童,」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說。

不只學習機會很少,連飲食落差也很大。根據今年5月份兒福聯盟假日兒童飲食習慣調查發現,富有孩子放假很多去吃大餐,牛排、義大利麵、日本料理,吃得比平常好,但是窮孩子就反過來,平常還有學校的營養午餐,假日少了學校的照顧,常常只吃泡麵、餅乾、白飯配罐頭、麵包。

家庭解體,孩子像斷線風箏

家庭失能父母功能不見,單親、隔代家庭創新高,隱藏社會未爆彈

孩子就像風箏,當風箏線被牢牢拉住,就能夠愈飛愈高,在天空遨翔。上學時,老師就是拉住風箏的那隻手,放學後,再交棒給父母。

可惜,現在的台灣,有愈來愈多的父母狠心地鬆開手、放掉手上的線,讓無辜的孩子就像斷了線的風箏,下課之後,頓時失去倚靠,只能毫無目的地隨風飄盪。

其實,孩子下課後沒人照顧的問題,不是現在才發生。

30年前,台灣面臨經濟起飛與工業化轉型,女性紛紛投入職場,造成雙薪家庭大量增加,再加上農業解體,大家庭和社區的互助功能沒落淪喪,導致產生很多「鑰匙兒童」。

不過幸好外界誘惑仍不多,通常靠著電視或找鄰居玩耍打發時間,而且父母就業機會多,口袋麥克麥克,孩子不至於吃不飽。

但是時至今日,孩子放學後沒人照顧,已經結合失能家庭與弱勢,成為教育現場一個急待解決的新課題。

創辦博幼基金會、照顧1000多位弱勢學童的前暨南大學校長李家同一言道破現況,「窮的比以前多,家庭又比較破碎,弱勢兒童的課後照護需求,大得不得了。」

已在兒福聯盟服務15年的王育敏觀察,過去15年來對台灣下一代面臨最大的變化是家庭解組的速度很快,例如單親家庭已經有8%以上,再婚、重組、不完整家庭愈來愈多,離婚率在十年內提高4.21%,隔代家庭愈來愈多,已達8萬518戶。

「父母的功能正在逐漸下降、消失,甚至父母成為兒童的加害者,兒虐案件過去每年成長一成,」王育敏指出。

根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過去十年,低收入增加3萬5724戶,原住民、身心障礙人數也分別多了8萬8080人、44萬9728人,至於社經地位較低的外籍配偶人數,去年也達到40萬4142人。

根據家扶基金會統計,過去五年,受扶助的戶數及兒童人數增加成長率,分別高達45.3%及36.8%。而根據兒福的調查中,目前約有1.1%的國小學童和手足同住,家中根本沒有成人。

過去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倚靠,現在可不一定,已有一萬戶由兒童局列管的高風險家庭,「這些都是隱藏在社會的未爆彈,」兒童局長簡慧娟說。

孩子受害16萬小學生像浮萍兒,易流連不良場所,甚至加入幫派、進監獄,過去十年,台灣的弱勢族群與解體家庭成長快速,最無辜的就是下一代。

這一群孩子到底有多少?內政部戶政司統計,目前全台灣約有200萬6至12歲的小學學童,其中超過16萬人,因為經濟貧困或家庭失能,缺乏照顧而導致學習停滯。

不過,弱勢孩子的實際數字應該不只如此,因為接近貧窮線邊緣的「近貧」或「新貧」一族,正在增加當中。

有人稱這些沒有人管孩子是「浮萍兒」。父母沒能力供他們去安親班、學才藝,也沒空陪伴教育,學習成就和同學愈拉愈大,導致他們下課後在外遊蕩、流連不良場所,甚至加入幫派組織。

「國中生最恨補習,而國小生最恨的就是下課後沒人陪,」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處長翁慧圓觀察。
今年9月份,教育部社教司計畫在全台灣九個財力較差的縣市實施「夜光天使計畫」,從晚上7點到9點間提供回家後缺乏照護的國小學童一頓晚餐與伴讀,預估最多一年能補助3000個孩子。

主動提案推動夜光天使的社教司長朱楠賢感性地說,「能救一個是一個,不希望未來蓋太多監獄。」
伊甸基金會執行長黃琢嵩也說,「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從家門出去,從警察局回來。」

教養,才能終止 貧窮的詛咒

延伸教育當家庭失能,社區與社會、教育單位就必須搭起一座家庭與學校間的堅固堡壘。

事實上,近年來從政府到民間,已經有愈來愈多人看到弱勢孩子沒人管的嚴重性,因為不僅牽涉到下一代的素質,更攸關整個社會、甚至是國家的未來競爭力。

擔任多個NGO的理事,也因為關心弱勢孩子,目前身兼兒福聯盟董事長的馮燕觀察,現階段老人的福利備受重視,既有每個月的年金可領,又強調在地安養,但「兒童的情況其實也跟老人一樣,需要大家關注,只差在老人有選票,懂得為自己發聲。」

世界展望會社工處處長全國城更明確指出,弱勢孩子如果沒人照顧,人格容易產生缺陷,當人格缺陷的孩子愈來愈多,真的很難想像台灣未來的競爭力會如何。

許多人也紛紛建議,當家庭真的失能,社區與社會、教育單位就必須毫無考慮地接手這個問題。整個社會必須搭起一座家庭與學校間的堅固堡壘,「讓弱勢學童不要在下課後迷失在兩點一線間,」馮燕指出。

朱楠賢坦言,過去教育部主要重視學校圍牆內的問題,但很多學童的問題,都來自不健全的家庭,「要家庭失能的孩子到學校表現好,不太可能,中輟的機率就比較高。」

教育單位,現在的確有必要把教育的功能延伸到圍牆以外。

「家長不行的話,老師就要扮演家長的角色,這是沒辦法的事情,」李家同指出,如果家長本身是孩子的壞榜樣,也不關老師的事嗎?「辦教育就是要對有問題的人提供協助。」

台大外文系教授劉毓秀說,最好替代家庭功能的是社區,社區工作某部分替代了過去大家族的力量,那種互相支撐的社會網絡力量,是現在核心化小家庭所不能比擬的。

課後輔導不只給孩子生活救助,還要給他們技能、讓他們跟上學習,才能終止貧窮

至於,要為這些弱勢孩子做什麼呢?幾乎所有人都一致認為,課後輔導是最好的選擇。

七年前投入部落課輔前,台灣彩虹原住民關懷協會副主任劉邦彥曾經到南投縣仁愛鄉20個部落對長老、家長做過調查,結果19個部落都告訴他,孩子需要課後輔導。

不管家扶基金會或世界展望會,都曾發生過家長小時候是受助童,10年或20年後,又帶了兩、三個小孩回來接受金錢補助,等於是下一代仍繼承了父母的貧窮。

「對弱勢孩子的幫助,不只生活救助,而是給他們技能,讓他們跟得上學習,才能終止他們下一代的貧窮詛咒,」全國城自己也曾是世展受助童,對此特別有感觸。

前陣子常陪第一夫人周美青下鄉探訪原住民孩子的馮燕觀察,課輔具備了三種功能。首先,至少協助孩子把功課寫完,只要完成功課,老師不會處罰他,同學會接納他,孩子就會喜歡上學,不會中輟。再來,課輔也是補救教學最好的機會。因為是一對少教學,比較容易發現孩子沒學會的問題。

最重要的是,安輔孩子的情緒。也許課堂上發生重大的事件,讓孩子沒面子、生氣或被欺負,隔天就翹課不去上學了,課輔老師如果發現,就可以事先預防。

民間力量10多年來,社福機構和企業基金會默默投入課輔工作

相信很多人已經發現,弱勢學童的課輔成了社福機構和企業基金會最近十年最流行的行善方式。

在企業界12年,又待過伊甸基金會的博幼執行長周淑禎分析,社福思惟與時代有關。

窮苦的年代,就有家扶和世展做救濟工作;經濟起飛的時刻,伊甸基金會提倡身心障礙者也能被平等對待;到了現在的M型社會,最需要的就是弱勢課輔,「弱勢課輔應該還會持續很久,」周淑禎大膽地預言。

有趣的是,幾乎只要一投入課輔的機構,就會不停擴點,經費一年比一年多。

像是中興保全基金會,11年前,本來只在台北市大同區進行弱勢課輔,現在卻遍及宜蘭14個小學與3個國中,每年斥資2300萬。

「我也希望能不要做,但看到愈來愈多孩子需要幫助,好像已經回不了頭,」中興保全老闆娘,也是基金會執行長莊素珠表示。

尋找春天與其指責家長講道理,不如直接幫助孩子逆轉勝,找到春天

當然,也有人提出質疑,如果連孩子的課後生活都交給學校老師或社區,那麼,家長會不會更不負責任呢?

李家同觀察,這些製造家庭失能的家長,並不會因此有責任感,反正他們本來就不管孩子了,「對那些有問題的家長講大道理是沒有用的,還不如直接幫助孩子最實際。」

馮燕也認為,想要讓家長站起來,必須一手先幫他抱住孩子,另一手再拉他站起來,「如果你光指責家長不負責任,根本是白費唇舌,沒有懲罰到家長,反而間接懲罰到孩子。」

事實上,近幾年來已經在許多角落,發現許多「逆轉勝」的典範。

今年國小畢業的嘉義水上鄉柳林國小王義雄,是個單親家庭的小孩,大陸籍媽媽改嫁了,父親有輕度智障,回家總是沒有人管,三年前還在街頭跟別人打架,功課常常沒寫,班上倒數第三。

經過當地闕師母的愛心與輔導,今年以校長獎畢業,簡直是「撿回來的校長獎」。

而今年要升上小三、家住高雄縣甲仙的陳妤慈,是由低收入外婆照顧的隔代家庭,小一被醫生判定是智障,到了小二了,ㄅㄆㄇ都背不全,考卷拿出來幾乎科科零分,結果只上了一年教會的課輔班,國語竟然考100分,讓醫生取消她的智障手冊。

失能家庭的孩子也能有春天。只要社會與政府伸出援手,就能救起台灣的下一代。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選用環保家具 打造無毒家園
健康100電子報


文 / 蔣慧芬 專家 / 圖片提供:紅屋家具、金棕櫚家具、美麗安系統家具、Natuzzi、紐約家具設計中心


根據榮總的醫學報告指出,有83%的學齡前兒童體內含鉛與汞過量,這是因為兒童玩具與遊戲設備多含鉛,兒童長期暴露在這些含鉛的環境,導致髮鉛汞值提高。同樣的,人的一生有90%的時間待在室內,不當的裝潢與家具將成為健康的隱形殺手,尤其含有甲醛、甲苯的黑心家具,至少要10年才能達到安全範圍,因此使用環保無毒的家具,才能讓你住得安心。

家是遮風避雨、給人身心靈依靠的場所,但許多人不知道,當你躺在沙發上看書、與家人在餐桌上共進晚餐的放鬆時刻,有毒的木製家具、牆壁油漆等,也正釋放出高濃度的揮發性化學物質,傷害侵蝕著你的肝腎與神經系統。提倡「房屋健檢」概念的新光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江守山,曾針對新竹以北的66間民用住宅進行檢測,發現屋內空氣合格的只有13%,主要原因就是住家選用了不良的建材與家具,對健康造成危害。

有毒家具傷肝傷腎

江守山醫師在《別讓房子謀殺你的健康》一書中指出,千萬不要以為新裝潢好的房子、新買來的家具,有怪味道是正常現象,那是含有甲醛、甲苯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以甲醛為例,甲醛揮發的有機化合物,3年到12年都難以消散,輕則造成神經系統受損、憂鬱症、記憶混淆,嚴重會讓肝腎受損,甚至罹患癌症。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環境有關,之前榮總的醫學報告指出,有83%的學齡前兒童體內含鉛與汞過量,就是因為接觸了含鉛量過高的有毒玩具,而我們的一生有90%的時間都在室內,住家的品質與安全更不容忽視!在最近的臨床研究中發現,很多腎臟病的發生與暴露在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有關,尤其大量使用油漆、黏著劑的裝潢與合板家具,最容易產生甲醛、甲苯等致癌物質,讓人的健康陷入危機。想要住得健康,江醫師認為最好的原則就是「預防勝於治療」,在裝潢及選購家具時,就選用零甲醛含量的綠建材,或選用各國認證的環保家具,才不會身處「毒房子」而不自覺。而如果沒有額外的經費改善環境,就只能從提高室內通風,種植黃金葛、虎尾蘭、巴西鐵樹等可吸收甲醛濃度的植物,或使用負離子空氣清淨器,來解決有毒家具所帶來的空氣污染。

淨住宅 環保概念發燒

現在全球環保風盛行,這股風潮也吹進了家具產業,到底環保家具需具備什麼條件?首先是材質必需對人體與環境無害,其次是製作過程沒有污染,同時最好是可以回收的天然材質。針對這樣的屬性,現在坊間也有越來越多的「環保無毒家具」提供諮詢選購。

向來訴求天然無毒的紅屋家具,就提出「淨‧住宅」的概念,從材質與製作工法上著手,採用北美紅檜、非洲紅鐵等天然建材,全程使用原木不貼皮染色,排除化學毒素,為保有木材的完全天性,以天然植物漆塗裝,「讓水珠進不去,水氣卻可以自由出入」,讓木頭可以自由呼吸,達到排熱除濕去霉味的功效。
 
紅屋家具強調,天然漆與化學漆最大的差別,就是環保又無毒,一般家具業者多半使用化學漆,因為化學漆具有防污與封阻水氣的功效,施工又快,但這層化學膜卻重傷木材的天性,同時容易產生揮發性化學物質。而天然漆塗裝過程雖然較費工,但精磨後木紋色相清澈,使用越久色紋越深、層理更明,越能彰顯原木之美,也不怕產生毒害物的污染。

天然原始風 好萊塢最愛

講求原始風的金棕櫚家具,是由澳洲著名設計師布魯斯‧道慈(BRUCE DOWSE)於1990年代所創立的品牌。自問世以來,以其獨有的風格,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親睞,包括不少好萊塢名星如湯姆漢克斯、湯姆克魯斯等,都是金棕櫚的愛用者。
 
在外觀上,它不僅是家具,也是藝術品,採用棕櫚木、椰子樹,搭配麻繩、毛皮,營造出南太平洋島國的休閒風貌。在材質選用與製造工法上更是嚴格把關,借重棕櫚木防蟲、防腐的特性,打造手工家具;至於椰子樹則選用樹齡50至100年,並且只取用少部份非常堅硬的A級材料,這是世界上最硬的木材之一。在製作上,所有木製產品都經手工多次打磨,形成光滑的表面。表面的塗層則是100%天然植物油,由手工塗在表面,再反覆拋光,使油漆充分滲透到木紋裡。沒有一般家具表面厚厚的塗層,更能反應出木材的原始風格,至於皮革的使用,不同於普通的沙發皮,金棕櫚選用的是上等的德國皮胚,皮革的表面沒塗層,牛皮本身所有的斑點都會暴露出來。沙發的內部,全部採用鋼架及鋼骨結構,這種堅固的內部設計確保了沙發能夠多年使用也不會變型。而沙發的桌腳則是採用空心圓木或圓木拼板製成,這種高成本的製作方式,保證了產品的堅固性和耐用性。

循環森林認證 珍愛地球

為了因應能源危機,節能減碳成了世界各國所關心的重要議題,許多家具產業也紛紛加入綠建材的使用行列,為地球盡一份心力。像歐德傢俱就獲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健康綠建材標章評定,為無毒無害的環保家具。美麗安系統家具也以「企業經營與環境保護必須兼顧」為主要訴求,採用經歐盟認證的「循環森林」所生產板材,讓大家在追求高品質生活時,不至於破壞了生態平衡。還有義大利品牌Natuzzi沙發,則標榜每一道程序都經過環保檢測,物料經過210種品質測試,讓消費者用得安心。

綠建材標章 為健康把關

 對於綠建材的概念,最早是在1988年由第一屆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提出,但直到1992年國際學術界才為綠建材做出定義:「在原料採取、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以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材料,稱為『綠建材』」。

 有鑑於我國地狹人稠,多數室內裝修空間均有使用人口密度過高,與裝修建材的使用過量的情形,造成新的室內污染源。為改善建材逸散甲醛等「毒氣」的問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2004年建立了「綠建材標章」限制常用於室內裝潢的建材,其有機揮發物質的逸散量不得超出一定的標準,以確保民眾的健康。其中「健康綠建材」優先針對「木質板類建材」及「塗料類建材」測試,在指標性污染物測試上,優先以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苯、甲苯、對二甲苯、間二甲苯、鄰二甲苯及乙苯)為試驗污染物。同時考量本土的氣候條件,進一步規範材料在建築室內空間中之有機化合物逸散特性,以單位面積污染物逸散率(mg/m2‧hr)來評估建築材料有機逸散物之逸散效率,確保健康綠建材的低逸散特性。更令人慶幸的是,內政部營建署業已於2006年2月修正發佈建築技術規則,明訂供公眾使用建築物之室內裝修材料必須採用5%以上的綠建材,並於2006年7月1日起實施,這項突破性的規定對於綠建材強制使用,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下一個明星員工會是誰?
EMBA雜誌編輯部/文
「下一個明星員工是誰?」這是公司高層望著員工,心中盤算應該投資培養哪個人時,不得不問的一件事。管理顧問彼德森(David Peterson)於人力資源雜誌(HR Magazine)上撰文指出,在尋找潛力員工時,公司最常犯的錯誤是:混淆了高潛力以及高績效。
「下一個明星員工是誰?」這是公司高層望著員工,心中盤算應該投資培養哪個人時,不得不問的一件事。

管理顧問彼德森(David Peterson)於人力資源雜誌(HR Magazine)上撰文指出,在尋找潛力員工時,公司最常犯的錯誤是:混淆了高潛力以及高績效。

事實上,並非目前工作績效好的員工,都有潛力在更高的職位上成功。例如,一個小型工作團隊的主管,目前帶領團隊的成績非常好,很大的一個原因是,他自己實際執行(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的能力很強。如果把他晉升為部門的主管,變成要管理不同領域的工作團隊,他可能沒有必要的技能,也沒有興趣。

判斷一名員工是否具有潛力,他目前的工作表現當然是一個指標,但是公司也不要忘了排除來自外界的影響因素。例如,員工表現好是因為市場情況正巧大好,或者對手剛好關門。公司應該找的是有長期成功記錄的員工,而且最好涵蓋不同情況,以證明員工的好表現,是來自他本身的能力。

彼德森表示,所謂具有潛力的人才,除了能把工作做好,還需有工作熱情跟動力。例如,願意跟別人合作,或者不排斥細讀財報資料,這些都是成功擔任主管所需的特質。此外,聰明也是一個重要元素,因為當一個人的位子越高,遇到的情況會越複雜,也越需消化大量的資訊。

公司在評估員工的潛力時,必須包括他的能力、行為,以及是否適合公司三方面。例如,一位人緣好的員工未必就是一個好團隊領導人;在工作上少跟高層互動的員工,很可能沒機會展現潛力。

矛盾的是,讓員工到今天成功的特質,也可能讓他們在未來失敗。例如,充滿幹勁、為達工作目標勇往直前的員工,因此而受到長官賞識升為主管。但是因為他老是衝過頭,不斷踩到其他部門的腳,而把團隊帶得亂七八糟。

彼德森提醒,另外還有三個需要注意的地方。第一,所謂的好績效指的是工作成果,不見得考慮了員工使用的方法。例如,兩個團隊這個月的業績都很好,甲團隊的領導人是透過團隊合作,乙團隊的領導人則是嚴厲懲罰沒拿出業績的部屬,事實上他的部屬已經筋疲力盡、抱怨連連。公司要看的不只是員工做了什麼,還有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第二,表現好的員工通常認為自己的工作方式很有效,即便職位改變了,或許之前的工作方式不再適用,但卻容易因為過去的成功經驗,而使得他們難以改變。最後,具有高度潛力的員工往往晉升比別人快,結果在每個職務停留的時間不夠長,學到的東西可能因而不夠紮實。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264期(2008年8月出版)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換腦袋變有錢


腦袋決定口袋 拆解有錢人學習術

文/陳 免
 
前言

美國游泳名將菲爾普斯在今年的奧運摘下八面金牌,對於自己的成功,他表示,除了天賦之外,主要還是他每天反覆練習起跳反應、速度、耐力和四種泳式,才能屢創佳績。

對於運動能力可以透過訓練強化,多數人沒有疑問,但,卻都以為聰明才智是天生的,後天無從改變。

然而越來越多研究證明,透過適當的訓練學習,人類可以讓自己的大腦思考、學習更有效率。

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江安世表示,大腦先天上的不同,遠小於後天訓練所形成的差異,所謂的聰明人,其實是後天的學習而來的。

江安世指出,腦神經細胞上的蛋白質分子每三個月就被更新替代,就像訓練肌肉一樣,大腦也要透過不斷地訓練,功能才能持續增強。

《今周刊》採訪PCHom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達一廣告董事長徐一鳴、愛爾達執行長陳怡君,以及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四位不同領域的專家與大師,了解他們平常做了哪些學習,才能在各自的領域擁有極佳表現。

我們同時也請長期研究大腦與學習關係,並出版過《全腦與學習》、《學習大革命》等書的腦神經發展訓練師王秀園,來拆解大師們的學習方法之中,是運用了哪些大腦學習策略,才能成功鍛練出一顆聰明的腦袋。

結果我們發現,這次受訪者有幾個共同特點,他們的大腦皮質層上的「前額葉」區域都相當發達。前額葉是人類的思考中心,這個區域強勢的人,往往有極佳的執行力,思考邏輯清晰,可以有秩序、理性而且持續、有效地去落實想法。

王秀園同時也指出,他們四人雖然可能有某些先天較強的優勢,但像是耐力、執行力甚至是記憶力,卻可以明顯看出是運用了良好的策略,訓練學習,用後天的努力來強化這些功能,這是他們邁向成功的關鍵。

是的,即使是大師,也必須採用正確的頭腦訓練學習方式,才能造就今天的地位;現在我們一一剖析這些學習訓練祕方,讓你也可以跟隨大師腳步操練你的大腦,打造出自己的金腦袋。

愛唱反調的趨勢大師詹宏志學習法/叛逆思考 領先趨勢創造新浪潮

你經常折服於詹宏志的腦袋嗎?好奇他的聰明腦袋是怎麼形成的嗎?

那不是天生,而是源自高中叛逆期的一項訓練——刻意與別人唱反調,卻練就了他凡事從另一個角度看的思考習慣,也造就了這位跨足媒體、唱片、電影等領域的趨勢大師。

網路家庭(PChome Online)董事長詹宏志的一舉一動總是受到台灣文化界、創意產業界的關注。一直以來,他總是能比別人早一步,找到下一個即將發生的故事,他對於文化趨勢、創意產業、社會經濟論題,透徹精準的見解,常令人不得不折服於他的腦袋。

近來,詹宏志出新書《綠光往事》,這回,他探索的是,他之所以會成為現在的他的由來,這也引發我們好奇,詹宏志的聰明腦袋是怎麼形成的?原本擔心,詹宏志會說,「這是我父母生給我的。」但謎底揭曉,他告訴我們,那是源自於高中時期的一個刻意的訓練……。

刻意當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人

在詹宏志少年成長的六○年代是個禁忌的時代,「跟別人不一樣」在當時是充滿風險的,然而正值高中思想啟蒙的關鍵期,詹宏志卻是刻意地想要與眾不同,「我在高中時,強烈地意識到,我對一件事要有些想法。」

於是,他在同學當中成了一個重要的抬槓者,他練習怎麼跟別人抬槓、練習自己的腦筋,對所有人說的話,要找到漏洞,然後提出自己的看法。

沒想到,這來自成長期間個性的叛逆,刻意訓練自己對一件事提出另一個不同的見解,久而久之,竟然已經成為詹宏志思考上的習慣。一直到多年後,在報社工作,詹宏志才注意到自己這項特質。

在《中國時報》工作時,當時的報老闆余紀忠經常會找同事談話;每一次余老闆講完,詹宏志一定說「不,余先生」,然後發表自己的看法。「不,余先生......」在那個時期,成了詹宏志的口頭禪。

即使是對一篇大家都深有同感的文章,詹宏志對大家都深有同感的文字,卻是一點興趣也沒有。因為,「如果我都同意文章裡的觀點,表示我在其中是一無所獲的。」詹宏志說,一篇有共鳴的文章,只是說明了作者的文字功力比看書的人強,他幫大家說出了原本就知道、但找不到適合文字來形容的文章。

看書,詹宏志期待看到的是,自己從來沒有想過的角度或觀點。即使是會被嚇一跳,或被打擊了,但這樣的見解,他認為才能擴大他了解一件事的空間,也成了他擴大思考的養分。

詹宏志訓練自己,在聽到一個很有見地的見解,也不會就停下來相信;他總是會先想一遍,「在我還沒有想出來前,我寧願和沒有答案為伍,一件事情沒答案,我也不會輕易去要一個『拿來』的答案。」

當年和詹宏志一起創辦《數位時代》的詹偉雄這樣描述詹宏志,「他是一位很有原創性的人,他做的事、說的話很少有二手的,他相信對事物的理解是來自自己真確的理解,所以他不人云亦云。」創意不就是這麼回事?就是要和別人不一樣。

年長後的詹宏志從事和創造力有關的活動,在報社、出版社、唱片公司、電影公司都是創意掛帥的產業。

他二十五歲就任《時報周刊》總編輯;二十七歲在滾石發行了羅大佑、李恕權、齊豫、潘越雲的唱片;九○年代參與策畫製作的電影有「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戲夢人生」、「多桑」、「獨立時代」,開啟一股台灣新電影浪潮。

年少的詹宏志對一切討論創造力的書都很感興趣,當年由協志工業叢書出版、A. F. Osborn著的《應用想像力》(Applied Imagination)——Osborn就是現在大家熟悉的腦力激盪會議的創辦人,書中教大家如何有創意地解決問題。Osborn提出來的問題,用傳統、單一的思考方式是想不出答案的,一定要改變原有思考的基礎,往另一個範疇裡去想答案。

這本書更加強化了詹宏志原本「想要與人不同」的訓練,在找不同見解的過程中,養成他要轉換地基,重新找一個角度看東西的習慣。

換個角度想 找出市場藍海

不過,有時思考的運轉,還是難免被一些外在的規範給制約了,怎麼都找不到出路。一九八六年,他在遠流出版公司時,遇到了他生平碰到最大的難題,賣金庸的小說。

當年,遠流正式拿到金庸的版權之前,前一家有權出版金庸小說的出版社因為財務困難,把授權當債務抵,以至於滿街都是金庸小說,路邊攤的價格更打到四折,等到遠流取得金庸的授權,賣書的工作落到詹宏志的頭上。

街上一本賣八十元,遠流出版的金庸小說,一本要賣一百元,還是一百二十元?詹宏志滿腦子就是想著如何在這個混亂的低價戰局中殺出重圍,但卻是想破頭也找不出答案。

「後來我覺得太困難了,我打電話給台灣幾位做出版的前輩,請他們給我意見。」詹宏志記得很清楚,當時《講義》雜誌社長林獻章給了他一句話。

「你為什麼去想街上那個四折的價格,你是惟一的正版,你應該有正版的價格;如果是我,我不會去想怎麼把價格變低,而是想怎麼把價格變高。」這句話完全把詹宏志打醒,那一個下午他豁然開朗。

於是他開始創造一個任何人都想要的金庸作品典藏版,取名叫「典藏極品」。從書的構造開始改,找不會反光的紙來印刷、書封的裝訂用宣紙、找名家來設計書封,每一本都有編號,而且還限量。

這樣一套書,詹宏志把價格訂得非常貴,一萬二千元,是當時街上一套一千多元的十倍價格;他還做了個抽獎活動,送購買的讀者一趟星馬泰港之旅,最後一站在香港和金庸吃飯。

結果,這套超精裝小說賣出了二千多套,進帳了幾千萬元,解決了所有問題。第二年再出袖珍版,把一本拆成兩冊,價格一本六十元,從三十六本變七十二本,還是比街上那些書貴,但小本很方便,用途不同也賣出了七、八千套,第二年又輕鬆過關。

第三年,街上的低價書已清得差不多了,遠流才正式推出標準版。

經過這件事,詹宏志更深刻體會,「如果用另一個角度想問題,你會發現那個問題一點都不難。」而他這套訓練自己,刻意想出和別人不一樣東西的想法,後來也寫在《創意人》這本書裡...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南金融風暴 是虛驚還是警訊?
遠見雜誌電子報

5月底的一份報告,直接看衰越南,造成美元擠兌、股市狂洩,外商在恐慌中度過。雖然風暴被強壓下來,但通膨與貿易逆差,依然是台商不能不面對的真相。

作者:游常山 攝影:陳之俊

通貨膨脹率連續八個月破二位數,最高達25%、國家貨幣幣值狂跌兩到三成,民生物資上漲三到五成,人民搶購美元,這分明是金融危機,卻怎麼也沒有想到會發生在越南。
 
今年4月24日,越南還被《經濟學人》稱為「亞洲另一個經濟奇蹟」,讚美它是繼中國和印度之後的全球經濟明日之星。不料5月28日,美商摩根士丹利投資銀行一篇報告,引發東南亞、越南金融市場軒然大波。

一個炸彈般的數字:22250
 
摩根報告的第二段,甚至把越南盾的遠期外匯價位都喊出來:「5月27日匯市交易,12個月後的遠期外匯期貨,美元兌換越南盾上漲11%,從目前的1美元兌換1萬6229越南盾,上漲到1美元兌換2萬2250越南盾,這意味著未來12個月,市場期待越南盾(從現有價位)兌換美元會貶值38%,」摩根士丹利鐵口直斷。
 
此篇報告立刻引起舉世震驚,擁有越南盾的人開始搶換美元。當時越南央行越盾兌換美元的官價是1萬6200越南盾,但「黑市最高喊到1美元兌換2萬1000元,有台商為了避險,2萬就把賺來的越南盾賣掉了,後來損失很大,」在胡志明市從事汽機車電子開關零件的瑞泰電機總經理蘇芳利說。
 
深耕越南金融業的越南世越銀行董事長、也是台灣國泰世華銀行副董事長李明賢說,當時他很不放心,「一天分早晚兩次Call。」最後在7月1日到7月14日間,他親自飛去越南坐鎮兩個星期。
 
在河內北方永福省,情況更嚴重。「根本買不到美元,」台灣最大汽機車坐墊廠、在越南北方永福省設廠的全興工業副總經理張枝樹抱怨。
 
剎那間,整個越南像遍地找不到美元般。加上當季稻米歉收,在七成國民還是農民、基礎建設差、資訊不透明的情況下,發生連鎖效應,連民生物資都高漲。
 
雙經濟警示燈:通膨、赤字
 
不過平心而論,早在引爆越南風暴前,歐系的投資銀行也早就不看好越南的總體經濟狀況。瑞銀集團(UBS)首席經濟學家吳德愷就比摩根士丹利早40天提出警告:「越南經濟正在一個不永續發展的道路。」年平均通膨率上升20%,而且經常帳赤字數字,今年可能到達越南名目國內生產毛額的28%。」
 
整個6~7月,恐慌消息不斷被散播,外電一度暗示越南會再重演1997年由泰國引起的亞洲金融風暴。所幸,到了7月下旬,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原因是越南和泰國有三大差異,所以越南此次風暴僅及於越南一地。

何以未釀風暴?規模太小

第一,泰國在1997年發生泰銖狂貶時,因為泰國經濟規模大、且無外匯管制,一年內就跑掉500億美元。而這次越南一年到期的政府公債只有50億美元,換言之,越南當下要支付的只有50億美元缺口。
 
前美商摩根士丹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估計,越南現有約800億~900億美元的金融資產,「換算起來也不過2兆7000億台幣左右,比國泰金控集團的總資產3兆8000億台幣還少,而且也只比國泰世華銀行的總資產1兆3000億多一倍而已,」李明賢分析說。
 
其次,越南是外匯管制國家。美元進得了越南境內,卻很不好出境,兌換美元動輒要申請,因此中央貿易開發董事長丁廣鋐說,越南根本不是泰國那種熱錢一下子就能跑進跑出的概念。
 
第三,越南是魚米之鄉,根本沒有飢荒和能源問題。此次全球通膨的禍首,理當不至於影響越南民生問題,因為越南出口第一大項是原油,稻米也是全球第二大輸出國,全球可能缺石油、缺食糧,越南都不缺,原油一年出口創匯就高達80億美元。

何以造成傷害?外資炒作

但儘管沒有11年前泰國引發的亞洲金融風暴那麼大的殺傷力,對已經是越南最大外資國的台灣而言,震撼還是很大。因為越南已經是台商的第二個中國,越南若出問題,下一步該去哪裡?
 
7月中旬到越南坐鎮兩星期後回國的李明賢認為,儘管風暴沒有發生,但是台商還是要對越南發展保持警覺。
 
分析起來,這幾年來過熱的經濟與失衡的國家經常帳,是越南永續發展的兩大隱憂。越南這次金融風暴主要是因為外資引進過多,使得游資亂竄、景氣過熱,造成野火燎原般的通貨膨脹所導致。
 
外資過多可以從金融資產快速累積的速度,看出端倪。李明賢研究過,1970年代到1980年代的台灣景氣大好,金融資產的成長幅度,約是國家經濟成長率平均值的兩倍到三倍。
 
「但是你知道越南成長了幾倍嗎?去年越南金融資產成長50%,而它去年經濟成長率是8.3%,所以是六倍,是台灣的兩倍,」李明賢認為這正是越南這波景氣過熱的元兇。來自海外過多的金融資產,一大部分投資了房地產,讓土地、房價漲得很兇。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供應鏈對品牌的挑戰(Web Only)
EMBA雜誌編輯部/文
全球化是許多企業正在努力的方向,但是因為全球化而帶來的許多管理課題,也會成為企業的大挑戰。例如,供應鏈管理就會對品牌造成衝擊。
全球化是許多企業正在努力的方向,但是因為全球化而帶來的許多管理課題,也會成為企業的大挑戰。例如,供應鏈管理就會對品牌造成衝擊。

管理顧問富爾林(Bradley Feuling),最近在工業周刊(Industry Week)指出,存貨不足,甚至商品上架時間過長,都是消費者眼中企業「表現不佳」的因素,進而會影響到品牌價值。但是很少企業制定退貨流程和規則。最明顯的證據便是,你很少會聽到物流部門和客服部門一起開會。然而,消費者退貨所造成的物流「逆轉」,如果處理不當的話,不但會影響到客戶的購物經驗,更進而會成為企業的負面形象。

舉例來說,二○○四年,聯想電腦在購併IBM個人電腦部門時,雖然立即擁有知名的國際品牌,卻也肩負起整個全球供應鏈的管理運作,包括分佈全球的供應商、製造商、零售網、銷售通路,以及服務據點。整合過程的最大挑戰,來自「不同國家的購物習慣」這項文化因素。一方面,中國的消費者尚未建立起退貨的習慣,自然商品服務網便處於蓽路藍縷階段。而美國不但消費者意識高漲,有效率的商品售後和送修服務,更是以「小時」為單位來衡量的。這兩個天差地別的系統若能整合得好,便能夠大大提升聯想這塊招牌。

四年下來,聯想確實提供消費者「全球保固」的服務,但是支持這項保固的後端系統真正整合了嗎?這不只考驗了聯想,也考驗著越來越多製造、行銷、服務分屬不同國家的科技業者。

富爾林指出,如果聯想公司處理退貨或送修的流程,無法支援對消費者「全球保固」這項承諾,聯想的品牌將會因為承諾受挫而價值縮水。

譬如說,如果中國製造、美國賣出的筆記型電腦出了問題退回中國,卻被拒絕退貨或無法送修,這道「逆轉」的物流過程,不僅會直接增加客服、人事等成本,更可能間接威脅到企業的品牌價值。這點對於所有全球化的企業皆然,因為企業邁向全球化的同時,承諾「服務全球適用不縮水」是消費者的基本期望。

通常,行銷單位配合這項理念不會有問題,但是物流、客服或製造單位的體悟就往往不夠透徹了,一施行起來自然會狀況不斷。這點對於標榜產品移動性的手機、筆電產品來說,挑戰也會特別嚴苛。

富爾林認為,全球供應鏈和品牌管理之中,本來就隱藏著許多小問題。例如,修復完畢的產品要如何重新「整合入」原本的物流系統,企業才能既壓低物流成本,又維持高服務品質?企業如何降低客觀環境條件不足對供應鏈的影響?

他指出,全球性科技產品領導品牌,最起碼要能做到「產品賣到哪裡、服務就做到哪裡」。關鍵就在於,所賣出的產品一出問題,都要能快速送達維修中心才行。長期來說,更要能以增加服務據點,並縮小服務落差,來降低服務對於品牌價值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文章來源:EMBA網站(2008年7月)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遇到壞主管,怎麼辦?
EMBA雜誌編輯部/文
你的主管很糟嗎?其實很多人的感覺和你一樣。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四八%的受訪者表示想把自己的主管解聘;二九%的人希望自己的主管能夠接受職涯心理學家的評估;而二三%的人則希望把主管送去接受管理訓練。
你的主管很糟嗎?其實很多人的感覺和你一樣。根據一項調查顯示,四八%的受訪者表示想把自己的主管解聘;二九%的人希望自己的主管能夠接受職涯心理學家的評估;而二三%的人則希望把主管送去接受管理訓練。

你也許沒有辦法選擇你的主管,但可以不要成為他們弱點下的犧牲者。管理顧問克萊默(Jim Clemmer)近日在The Ceo Refresher網站中指出,主管之所以沒把主管角色做好的幾個典型:

■將資訊與溝通混為一談。藍芽、簡訊、部落格與電子郵件盛行,造成工作場所資訊漫天亂飛,也讓溝通變得愈來愈少。與資訊設備連結得愈緊密的主管,與其團隊的關係就愈疏離。

■微型管理。不好的主管往往都是微型管理者,他們介入決策與運作的每個細節。這也許是因為他們的頂頭上司要求要掌控每一件事。不好的主管也經常將過程與結果混淆。

■他們所知不過如此。許多不好的主管其實沒有其他模範可供參考,他們模仿的對象也許正是另一個不好的典型。他們可能看到另一個爬到高位的主管就是這麼做的,也可能看到微型管理者最後得到高昇。

如果你的主管基本上是個好人,只是沒有做好管理的工作,以下幾個方法可以幫助你與主管對應:

■從全貌出發。你知道讓主管夜夜不能入眠的問題是什麼?他們的主要目標與優先順序為何?不要等別人告訴你,你要主動去了解。

■不要等待,採取行動!為自己設定三到五個目標,然後詢問主管的意見,進行調整。與主管定期進行檢討,再重新設定工作優先順序。

■設定優先順序。如果你覺得工作量大到無法負荷,不妨將手上的工作列一張清單,標明每一件事需多少時間完成、需多少資源與精力等,同時將其先後順序列出來。然後再與主管進行檢討,了解你排定的優先順序是否適當。因此,當主管臨時交辦一件重要的事時,你就可以問,工作清單上哪一項工作可以延後處理,或者哪一項工作可以取消。

■支持你的主管。不要說主管的壞話或看不起主管。如果你需要別人提供如何與主管相處的建議時,請針對其行為或問題來討論,而不要討論個人。

■在對的時間找主管談論工作。找主管談事情時,盡量要選擇他有空的時間。若他是一個分析型的人,你就要有足夠的數據;若他是一個結果導向的人,你就要有結論。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263期(2008年7月出版)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國際茶達人茶言觀色 台灣茶敲開世界大門
能力雜誌

文/呂玉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一首雋永的禪詩如是吟詠著。春花、秋月、夏風、冬雪,都是人間的美好景致,好心情加上好景致,此時,若再來杯好茶,生命的況味,唯回甘二字可形容。

一直以來,茶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更由於健康樂活風潮,讓越來越多人捨咖啡或其他飲品,轉而親近零負擔的茶。高壓的生活形態與工作環境,也使人們更渴求可以放鬆、沉澱心靈的午茶時光,世界各地紛紛吹起喝茶風。

獨特的天候環境與精湛的製茶技術,讓台灣茶的品質贏得好口碑,正好可以搭上此一趨勢列車,推動台灣茶的國際行銷,敲開世界大門。有鑑於此,行政院農委會國際處委託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分別於今(2008)年4月及6月中旬邀請英國茶達人Jane Pettigrew及美國百年歷史茶商The G.S. HALY CO.,INC.現任經營者Michael Spillane及茶產業專家 Mary Lou Heiss 與Robert J. Heiss夫婦來台,會中除介紹歐洲及美國茶葉市場的發展趨勢,同時亦針對台灣茶的國際行銷提供建言。

英國茶市場蓬勃發展

Jane Pettigrew除於雜誌撰寫品茶專欄、開課講授茶知識外,同時擔任英國茶理事會顧問。她指出,在英國,茶是僅次於水、最常飲用的飲品。根據統計,英國人每天總共喝掉1.65億杯茶,平均每人1天3杯。英國人以往都是喝紅茶,加糖、加牛奶,但現在因為健康意識抬頭,改喝綠茶的人日增。目前英國茶市場1年約有5億3千5百萬英鎊的規模。其中,2002到2006年,綠茶銷售額從490萬英鎊增加到1億5千550萬英鎊,成長高達222.9%。

Pettigrew在英國觀察到以下現象:
1.超市、商店以及熟食店有更多種茶葉供消費者選擇。
2.飯店茶苑、茶店、咖啡館以及餐館菜單上有更多種茶供顧客選擇。
3.更多消費者購買茶葉。
4.消費者能夠接受高價茶。
5.消費者對於茶葉等級以及品質有更多了解。
6.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享受泡茶的樂趣。

她認為近年來促使英國茶葉市場不斷成長的驅動力,包括:

1.健康資訊的傳播。報章媒體大幅報導喝茶的好處,加上每年舉辦「最佳喝茶去處」以及「倫敦最佳下午茶館」評選,提高了消費者的喝茶意識。

2.行銷不遺餘力。英國1天約有1千4百萬人搭乘地鐵,在地鐵刊登廣告,推廣喝茶的健康性,效益極高。此外,英國茶理事會透過行銷與宣傳活動,顛覆喝下午茶是熟女專利的刻板印象。他們邀請名模代言喝茶,吸引年輕人的認同。為了讓喝茶與時尚劃上等號,英國茶理事會時常贊助服裝設計師及時尚名人會參加活動,也請設計師設計茶杯,上eBay網站舉辦茶杯拍賣活動,將拍賣金額全數捐給癌症研究等活動。

3.與茶有關的服務業及新興企業崛起。各式各樣現代化時尚裝潢茶館的設立,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網路茶葉公司的崛起,成為快速成長的茶葉銷售管道;而新一代年輕茶葉批發商的出現,打破原先英國茶葉市場由大茶商壟斷的局面,也促成茶市場的興盛。

美國911事件後把關嚴格

英國茶業市場蓬勃發展,美國市場也不遑多讓。Michael Spillane目前是美國百年老字號茶商的經營者,本身也是一位茶達人。他指出,2007年美國進口茶葉的數量約114,974公噸,其中綠茶、烏龍茶、白茶成長快速。雖然茶愈來愈受到消費者青睞,但真正要打進美國市場並不容易,尤其經過911事件的衝擊,產業隨之改變。911事件之後,美國海關及食品藥物檢驗局對於進口食品的把關、檢查茶葉的農藥殘留量越來越嚴格,加上歐盟在2008年9月2號即將啟動新的茶葉農藥檢測標準,檢查項目由1百項變成2百項,再再說明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之嚴格。

除農藥殘留的問題之外,同時也針對微生物進行檢測,除了來自政府的要求外,消費者也希望生產者及經銷商負起更多的責任。「針對茶的來源純粹、衛生、社會責任的訴求、環境保護,這些都要做到了才能講行銷,認證就變得非常重要。相對的,產品如果得到認證越多,就可以賣到更好的價錢。」Spillane強調,「過去的商業模式已經不適用,現在消費者要的東西與過去不同,必須改變賣茶的方法,有全新的Logo、新的包裝、新的組織,才能應付新的消費需求。」

Tea Trekker四處找茶去

相對於Spillane茶商經營者的身份,Mary Lou Heiss 與Robert J. Heiss則是一對常到世界各地四處找茶的達人夫婦,他們在美國東岸的大學區開店,1974年開張至今已有34年,賣咖啡、茶葉、香料及特殊食物,客人來現點現做,現場也有泡茶的教學。由於對茶的高度熱情,讓他們一直在尋找與發現世界上高品質的茶葉,除經營這家店之外,他們也經營「Tea Trekker」網站及部落格,網站中記載著他們在世界各地追溯茶的來源、故事。

Robert指出,因為他們的店舖位於學區,周邊有5所大學,因此不乏一些特立獨行的顧客。就他的觀察,喝茶的消費者,通常很有好奇心、高知識水準、常常去旅行、了解很多事。他觀察到3種消費者的屬性:

1.經由食物而接觸茶。這一類的消費者對食物很有興趣,喜歡嘗試不同的東西,對茶以及其他飲料也願意嘗試。這些人往往吃飯的地方有供應茶點,譬如說老一代的人喜歡去港式餐廳,他們通常會供應菊花茶、香片等;現在年輕人喜歡吃日本料理,喝到的是通常是綠茶;在茶館、喝下午茶的地方接觸到頂級茶,通常是比較英式的,所以台灣烏龍茶基本上很難接觸到消費者。

2.在家裡泡茶。早上喝茶是希望更有精神,下午喝茶為了放鬆。茶既可以提振精神又可以放鬆,喝的時間不同,身體有不同的感應。

3.因健康意識而喝茶。Robert特別提醒,「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行銷賣點,但是我想法不一樣。我覺得這並不是適合的賣點。因為在美國很多認為喝茶有健康功效的人,他們覺得茶不好喝,把茶當成一種補藥,買的都是便宜的、不怎麼好喝的茶,台灣茶的品質和特色,與這些消費者是無法連結起來的。」

以茶入菜蔚為風潮

Mary則補充說道,目前美國茶葉市場的發展非常多元化,譬如說,有亞洲式的茶樓、英式的供應家庭喝的紅茶。茶除了用來飲用之外,許多生活用品也加入茶,例如:超市裡賣的沐浴乳就有加入綠茶。她也指出,美國人喝茶有不同習慣,像在美國北部,習慣飲用熱茶、英式紅茶;在美國西部,比較能接受亞洲風味茶;在美國南部,還是以加糖冰紅茶為主。

Mary特別提及美國新流行的一種現象,就是用茶葉入菜。有越來越多美國人到亞洲旅遊,對以茶入菜產生興趣,也有具知名度的廚師推廣創意茶葉料理,造成風潮。原本的出發點是健康取向,但是入菜後發現口感、味道都相當好,因而越來越受歡迎。Mary表示,這種現象也表示美國消費者對茶的喜好,已經到了不同層次,大家更願意學習茶的知識、接受茶的多種口味。

排除行銷國際的路障

隨著歐美各國茶業市場蓬勃發展,正是台灣茶可以行銷世界的契機。4位國際茶達人一致表示,台灣茶未能於世界普及的原因,在於知名度不夠、名稱眾多以及消費者對於農藥的顧慮等。因此,他們建議,若要提升台灣茶於歐美市場的知名度及銷售量,必須儘快解決以下的關鍵問題:

1.統一命名與Logo

由於目前台灣茶葉的名稱相當複雜,常讓國外消費者記不來也弄不清楚。「我們在台灣看到許多高級的茶產品,但對於茶葉的名字太多相當困惑,目前的命名似乎很複雜,像包種、凍頂、東方美人、金萱……等,國外的消費者容易混淆,搞不清楚是哪種茶、來自哪裡。」4位國際茶達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Robert建議,「以認證標章,並提供產地訊息。像在日本,生產者附上自己的照片、資料、電話,消費者有問題可以隨時詢問。台灣目前已經有類似的作法,標示茶產區。建議加上更詳細的資訊、統一Logo。現今人們處理資訊,往往是圖像式思考,例如:印度出產的茶業有統一的Logo代表印度,Logo可以增強消費者的記憶及信賴感,建議台灣也可以這樣做。首先決定要用什麼名字,例如:台灣茶或福爾摩沙茶等,維持品牌一致性。台灣茶需要一系列品牌建立活動,利用媒體宣傳,讓台灣茶與中國茶能夠有所區隔。美國消費者通常搞不清楚台灣茶和中國茶的不同,要區隔台灣茶和大陸茶,必須建立起一個身份認同,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是台灣茶。」

2.提供消費者適合的茶,提升購買的容易度

Pettigrew提醒,西方人的口味比較淡、溫和,不喜歡苦的茶,因此,務必挑選適合西方人口味的茶做為敲門磚行銷,等消費者慢慢習慣後再調整口味,是比較好的方式。此外,必須讓國外消費者可以很便利地購買到茶葉,才能提升茶葉的銷量。

Robert則指出,美國的市場看似廣大,但超過一半的銷售在美國南方,其中8成又都是冰紅茶,熱飲只集中在兩岸或少數地方,市場並不大。Spillane也坦言,在美國要找到茶葉經銷商並不容易,尤其大部分人對茶產業少有深入了解,不知道你的產品有什麼特色。他建議,可以設置精美網站,清楚介紹茶葉,接觸經銷商時,也能透過網站讓他們更清楚台灣茶的特性及品質,或者先在大城市找一些特定的商店合作。

Robert補充說道,網路的確是非常好的銷售工具,但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確定是將網站定位在銷售平台或是資訊平台。要不就是自己來賣,要不就是完全委託經銷商賣,不可能兩個都兼做,否則將會自打嘴巴。

3.嚴格控管、降低農藥殘留量

Pettigrew表示,台灣茶行銷國際的主要問題,在於僅有少數茶葉通過歐盟農藥殘留數量的標準,除非這項問題獲得改善,否則無法提高銷售量。隨著歐盟標準日益嚴格,以及消費者日益重視有機、健康,農藥殘留量的管控,不容輕忽。Spillane也強調,農藥問題絕對不容忽視,進口商對於農藥問題非常關切,現今媒體的發達,一旦媒體報導關於農藥殘留問題,絕對會對銷售量產生重大影響。

4.強化行銷與宣傳

Pettigrew建議,多著眼於健康資訊的宣傳,強調茶的健康功效。並找名人代言,讓喝茶變成一種時尚、流行的象徵。她強調「宣傳名人喝茶」這一招在英國很有效,例如:凱特.摩絲(Kate Moss)提倡喝白茶;維多利亞貝克漢(Victoria Beckham)提倡喝普洱茶等,在名人效應的帶動下,引起消費者很大的迴響。

Spillane則指出,台灣獨特的茶業生產模式,可以當成行銷上的賣點,「目前社會公平意識興起,強調公平交易、環境保護、道德交易等,台灣的FFA(Family Farm Alliance)這種小型家庭式生產的小農單位正好可當成行銷賣點,訴說台灣茶農的故事。台灣有2千7百多位茶農,行銷上可多強調家庭農業的形象,這是台灣的特色,其他地方所沒有的。」他說道。

Robert也強調,「現在美國消費者對食物的來源、故事,非常有興趣,可抓住消費者的好奇心,運用在茶葉行銷上。消費者對於茶的種植者、生產者及加工方式很有興趣,所以善用茶來說歷史、說產地故事,可以打動消費者的心。」

5.具現代感的包裝

在茶的包裝上,Pettigrew建議以鮮豔、明亮的顏色及時尚感的包裝,讓茶擺脫過去「熟女喝下午茶」及「泡老人茶」的刻版印象,進而與年輕健康、流行、時尚搭上線。採用富現代感、時尚感的包裝,用透明、看得到茶葉的密封罐子。顏色可選擇綠色、鮮黃色等鮮豔、明亮、有時尚感的顏色。

「展望未來,茶葉市場表現得很強勢,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年輕人的接受度高,只要處理好農藥殘留問題,未來茶葉市場前景大有可期。」4位國際茶達人下了一致的結論。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產品應該賣多少錢?
EMBA雜誌編輯部/文
公司的產品究竟應該賣多少錢?一般來說,最常見的產品定價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把成本加上公司希望獲得的利潤,得出產品的定價。這個方法的優點是,簡單而且具有一個客觀標準,顧客能夠了解,也覺得公平而能接受。
公司的產品究竟應該賣多少錢?一般來說,最常見的產品定價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把成本加上公司希望獲得的利潤,得出產品的定價。這個方法的優點是,簡單而且具有一個客觀標準,顧客能夠了解,也覺得公平而能接受。

然而缺點是,如果公司降低生產成本,定價也要隨之下降,等於是公司把自己在效率上的改善,全部轉為讓顧客收成。而且,這個方法只往內看,並沒有往外考慮到公司產品跟對手不同的地方。

第二種常見的定價方法是,依照對手的價格而定。有些公司會以方法一為基礎,再輔以方法二進行調整。這種方法的問題在於,公司以對手的價格為基準來決定自己的定價,這麼一來,便失去了將價格當作產品差異化的機會。如果公司的產品有特別之處,定價當然也應該有所不同。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Exeter University)行銷學教授恩艾齡(Irene Ng),在接受今日管理雜誌(Management Today)訪問時表示,這些制式的定價方法都存在著盲點,尤其當公司賣的不是實體產品,而是摸不到的服務時。

她認為,顧客購買產品所花的時間與精力,也會影響他們願意付多少錢。例如,為了少走一點路,有些顧客願意多花一點錢,就近在住家樓下的便利商店購買。不見得因為大賣場比較便宜,它的雞蛋就會賣得比便利商店好。

換句話說,顧客對於自己購買產品所付出的成本,比公司製造和提供產品所付出的成本更有興趣。如果公司能讓顧客的生活更方便或者更好,不管產品的成本是多少錢,也不管對手的產品是多少錢,顧客都願意多付錢購買。

恩艾齡提醒,在越來越多產業,固定的產品售價已經成為瀕臨絕種的動物。例如,即使是坐在同一架飛機的同一排座位,乘客當初購買的機票價格很可能天差地別。太多公司誤以為,產品的售價應該是固定的。

以歐洲著名的平價航空公司easyJet為例,公司把目標定在所有航班都達到八五%的搭乘率。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公司會機動地更動票價;也就是,隨著需求變多或變少,機票的價格也跟著變高或變低。去年,easyJet飛了兩百九十萬班次,每班次平均有十種票價。

公司如何在顧客能夠接受的情況下提高售價?秘訣在於,思考售價時不要從成本出發,而把重心放在公司提供給顧客的價值。設法詳細了解顧客的需求後,公司可以找到不花太多成本,就能提高定價的方法。easyJet便推出,如果乘客多付些錢,就可以享受優先登機和下機的服務,公司不需花成本,就能增加營收。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263期(2008年7月出版)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遠與最近
EMBA雜誌總編輯 方素惠/文
看電影的時候,兩種畫面的威力最強大。一種是很遠很遠的空景。也就是在情節的轉折處,畫面一變,遙遠的地平線上,幽幽躺著一座青山,看著讓人心中升起一股蒼涼。
看電影的時候,兩種畫面的威力最強大。

一種是很遠很遠的空景。也就是在情節的轉折處,畫面一變,遙遠的地平線上,幽幽躺著一座青山,看著讓人心中升起一股蒼涼。

另一種是很近很近的特寫。近到整個銀幕只剩下一雙眼睛,逼視著你,讓人心中一震,彷彿你和主角,互相讀到了對方的內心。

這一期EMBA,恰巧傳達了這兩種反差很大的基調。

一個是告訴企業高階主管,向外探,探到世界的最遠最遠。邊界中,有環境變動的蛛絲馬跡,那會是春雪開始融化的地方,是產業重要發展的起始點。

在這篇譯自史隆管理評論的文章中,學者戴伊和舒馬克警告,在今天快速變動的時代,任何一個邊緣地區的小突破,都可能顛覆一整個產業。

但大多數的高階主管因為專注眼前的營運,就像戴著眼罩奔跑的馬,常忽略了重要的威脅和商機。例如可口可樂公司,一度因為欠缺警覺性,而忽略了咖啡、水等新類別飲料商機的崛起。培養企業的警覺力,才能讓公司不斷掃描環境中的訊號,早日看出新機會和新威脅(見第263期第二四頁)。

本期的另一個主題是,高階主管應該向內看,看到最近最近,那就是自己的內心。

這是全球著名的主管教練(coach)葛史密斯(Marshall Goldsmith)的提醒。六月初,葛史密斯接受了EMBA的越洋專訪。他說,正因為高階主管聰明而優秀,他們的一些習慣,往往阻礙了他們進一步帶領公司成長。

例如,當員工興奮地拿著一個點子來找我們,我們會忍不住告訴他,「你應該這樣做,那樣做……」結果是,這個點子的品質可能增加百分之五,員工執行的熱忱卻降低了百分之五十。所以,高階主管在說話前,應該先吸一口氣,想一想,說這句話值得嗎?
處理葛史密斯這篇專訪時,心中多所掙扎。因為,這個訪問的發展和過去不太一樣。要暴露太多自己嗎?長期以來的信念一直是,編輯者不應該談自己,即使是在文章中出現一個「我」字,都令人不安。

要忠實呈現對話嗎?也許有人會覺得不耐,寧願你像傳統文章那樣,把重點、意義整理好,直接告訴他。

然而,葛史密斯是一個國際知名的大師,他教練的對象都是財星五百大企業的CEO。太多的修剪,可能會讓個人閱讀的樂趣和詮釋失去不少。就冒這一次險吧!邀請「你」,和「我」一起經歷這段令人有點錯愕,但忍不住反覆思考的教練之旅(見第263期第四四頁)。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263期(2008年7月出版)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常加班的剋星!新「咖啡工作學」來了
天下雜誌

幾個關鍵改變,幫助你跳脫工作效率不佳、時間不夠用、常常加班、睡眠不足的惡性循環。

【採訪/張漢宜】

你是否常覺得,在工作上投入大量時間的心力,卻達不到預期中的成效?明明已經盡心盡力了,卻還是被上司釘得滿頭包,每天都覺得精疲力盡,工作缺乏幹勁。

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原因並不是不夠努力,而是所投注的努力被「稀釋」了。把工作成效稀釋的元兇,包括方法不對、溝通不良、時間運用效率不佳等,這些都可能導致投入的努力達不到預期成效。

對於這樣的問題,可以從如何增加工作效率的「密度」與「濃度」來思考,猶如把工作從清淡的美式咖啡濃縮為一杯馥郁香醇的Espresso。日本管理雜誌《The 21》集結黛安芬、吉野家、樂天證券等知名企業領導人的看法,精煉為一套「Espresso工作學」。

要增加工作效率的密度與濃度,必須從職場上的三個面向來進行,也就是從上司、同事與自己的關係來思考。

關鍵一:讓上司放心,他就不來煩你

獲得上司的信賴,他就不會因為不放心而來煩你,以免降低你的工作效率。

例如,上司交辦的工作,不要等到全部完成才交,要做到「中途回報」。這麼做,可以讓上司知道你的進度,讓他安心,並且早期發現問題與錯誤,及時改正,而不必等全部做完之後發現不對而整個重來一次。

能夠幫上司解決他工作上的問題,就是給你自己方便。

關鍵二:同事是最好的「職場鬧鐘」

早上怕睡過頭,所以會設鬧鐘。同理,工作上擔心有疏漏或效率不彰,身邊的同事正是最好的「職場鬧鐘」。

例如,不要自己悶著頭做事,可以適度地把工作目標周知身邊的同事,這樣做的好處是,給自己製造一點壓力以增進效率,並獲得善意的提醒和必要的支援。

同事是非常好用的職場資源。注意一下身邊那些做事效率佳、總是能夠準時下班的工作達人,跟他們結為好友,向他們學習做事方法。

此外,在團隊合作的工作中,一定要做好事先溝通,可以省下執行時許多力氣與時間。

關鍵三:列出自己當天的工作預定表

工作如果沒有規劃,手上有什麼待辦事項就做什麼,會顯得雜亂無章。試試看,把工作的重要性、急迫性與優先順序考慮清楚,自己列一張當天工作的時間分配預定表。

執行過程中遇到臨時交辦的工作,如果是當下可以馬上解決的事,就不要拖;若是必須花比較多的時間處理,則依急迫性排入工作預定表的時程。

另外,若有其他同事要求幫忙,要衡量自己的狀況,在可負荷的範圍內提供適當的協助,這是應該的。原則是,在當「好人」之前,先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

關鍵四:拿一成薪水做「腦內投資」

值得加班的事只有兩件——「讀書進修」與「拓展人脈」。前者尤其重要。除了做好份內的工作之外,也要拓展更多的能力,讓自己成為未來所需要的人才。

上班族的薪水該如何分配?除了生活開銷、投資理財之外,有一件事一定要做到——撥出至少一成的薪水來學習,做為「腦內投資」。而且,愈早開始投資在學習上,日後的效果愈強。

該學些什麼?有三個方向:

一、參加課程,充實自己希望增加的能力。

二、買書、買雜誌,培養思考能力並開創知識的視野。

三、參加不同領域的人所組成的讀書會,可以拓展人脈,並磨練不同的思考方式。

一般人在工作與生活上的「惡性循環」,往往是:因缺乏效率而常加班→沒時間充實自己→太晚睡、睡眠品質差→睡眠不足,帶著熊貓眼去上班。

若能掌握前面所提到的「Espresso工作學」四個關鍵,就能慢慢導向「良性循環」:準時下班→進修→充分休息→精神十足地去上班。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專訪智融集團董事長暨首席顧問施振榮 品牌是台灣產業新核心能力
能力雜誌


擁有30年以上自創品牌實務經驗,人稱「品牌先生」的智融集團董事長暨首席顧問施振榮強調,經營品牌的能力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核心能力,是未來全面影響台灣產業升級、企業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關鍵,繫乎台灣企業的品牌形象。

■ 文/呂玉娟

全台灣品牌價值最高的十大品牌中,就有3個與宏碁集團創辦人、現任智融集團董事長暨首席顧問施振榮有深厚淵源。擁有自創品牌30年以上實務經驗,人稱「品牌先生」的施振榮,帶領宏碁集團成為台灣最大的自創品牌廠商,由他一手創立、提攜的ABW家族(宏碁acer、明基BenQ、緯創Wistron),在台灣資訊產業表現出色,各個皆擔任領頭羊的角色。

施振榮2004年自宏碁集團退休,2005年初創辦智融集團,強調「借重」與「整合」多元智慧與知識,智慧融通,創造價值。目前他積極投入推動「品牌台灣」的工作,協助更多台灣企業品牌站上國際舞台,並將創立品牌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

施振榮分享多年經營及管理的經驗與策略,為品牌台灣的推動,提供睿智的觀點與建議,以下是《能力雜誌》訪談精要:

《能力雜誌》問(以下簡稱問):請您談談發展品牌對台灣及企業的重要性?

答:品牌是未來最有價值的工作,台灣要升級,發展品牌是台灣企業共通且不能迴避的挑戰。從國家競爭力的整體層次來看,世界各國都在進步中,展望未來的競爭,過去我們賴以高度成長的高科技產業,已慢慢步入成熟的高原期,利潤持續縮水;另一方面,台灣的服務業如:金融、流通等,日益走向大型化,整體成長雖不斷向上攀升,但受限於市場太小,發展性受到侷限。

在客觀環境的限制下,台灣想要突圍而出,除了在技術提升、人才培育、管理效能等方面持續進步之外,能夠影響國家競爭力的,靠的就是品牌形象。我認為,未來全面影響台灣產業升級、企業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關鍵,繫乎台灣企業的品牌形象。

儘管每個產業在各自的領域,各有不同的課題要面對,但是有一個共同而且無法迴避的問題,就是品牌。此因,我認為,經營品牌的能力已經成為產業升級的重要核心能力。

自從我2005年創辦智融集團之後,接獲許多企業尋求諮詢,其中最多就是有關品牌戰略與布局的問題,這意味著企業漸漸地體會到,品牌是突破產業成長的關鍵要素。對於打品牌這件事,過去很多人只敢想、不敢做,甚至是連想都不敢想,也使得發展品牌的腳步一拖再拖。但是,很多人也深深感受到,再不自我突破朝品牌之路走,下一步真的不知道要走到哪裡。

知識經濟時代的價值很多都是無形的價值,專利創新、管理能力、品質能力,落實到最後都是品牌價值。我認為品牌是台灣新的核心能力,甚至影響到創新,創新要有可行性,要有目標,品牌必須要在前方引導。

問:發展品牌如此重要,就您的觀察,目前台灣在品牌發展環境上面臨到什麼樣的問題?

答:這讓我想到30年前的台灣企業,對品質的概念陌生而缺乏,但由於政府大規模推廣品質提升運動,中國生產力中心(CPC)在這個部分也協助很多,協助政府大力推廣品管圈(QCC)、全面品質管理(TQM)等品質提升運動。 目前台灣也需要類似的「全面品牌提升運動」,但品質與品牌有很大的差別,品質是理性的,而品牌感性成分居多;品質做出來是可以立即看得見的,但品牌做出來是看不見的,就像服務之類,品質也只是品牌的一環而已。

另外一個問題是,品質運動在推動的時候是有舞台的,也就是說,當時在推動全面品質提升運動時,大家本來就在生產產品,只是產品缺乏品質,因此,不提升品質,企業就沒辦法存活、沒辦法持續成長。所以,很容易就能夠全面引燃品質改善火種,讓全面品質提升運動可以如火燎原般持續地推動。

但現在推動品牌最大的問題是,很多企業主不願意踏出第一步,也使得品牌的舞台不存在,即使有,也是小得可憐。有些企業主認為不做品牌,企業照樣也能活下去,所以無意於此。因此,我認為目前台灣要推動品牌,可以從當年推動全面品質管理的角度來思考,以同樣的用心與熱情來投入。

問:很多人認為做品牌要花大錢,您認為呢?

答:很多人對品牌的概念,侷限在廣告、創意的角度,從4P來思考品牌,以為花錢就能把品牌做起來。我覺得砸錢做品牌是誤導,也是一種迷思。

廣告對品牌而言,是最顯性的,但也是最枝節的一部分。事實上,組織內任何一個人、做任何事,其實都與品牌有關,每個人都是「品牌的螺絲釘」,從CEO到總機,從設計、生產到行銷,環環相扣,其中任何一個人不盡責任,就會影響品牌,傷害品牌。品牌管理必須要全體總動員,每個人都對品牌有責任,品牌關係到每一個人該做什麼,以及不該做什麼,每個人都要很清楚,都要有明確的意識。 品牌是全員的責任,只是組織中必須有人負責整合,針對市場的需求,不斷地透過創新的方法來傳遞品牌訊息及品牌精神。所以說,形塑品牌是CEO的責任,行銷人員只是CEO的幕僚,企業所有人都要在CEO的帶領下,共同努力。

我提出「微笑曲線」很多年了,為何台灣很多企業還是「笑」不出來,這就是文化的問題。文化就是行為,文化就是價值觀,文化是所有行為背後最基本的東西。舉例來說,美國的企業文化認為打品牌很自然,但台灣很多人認為打品牌是不要命,兩邊的文化相差十萬八千里。

問:推動品牌可否從品牌人才培育這方面來著手?

答:當然可以,但是要克服的問題是教材一定要好,必須有豐富的教材,同時還要有實作的舞台,否則說了半天,還是沒有辦法落實,流於紙上談兵,沒有實質的效益。

因為品牌是感性的,既然是感性的,自然難有標準,也難以標準化。不像品質管理,有一套系統,品質是規格訂好了,好好地執行完畢即可,品質是在特定領域,只要如法炮製就八九不離十了。 但品牌是整合性的,設計、服務、材料、通路等,任何一個領域的問題,都是品牌的問題,文化層面及外界環境變動的因素都涵蓋在內。所以品牌人才培育的課程,在教材的開發上,必須要能夠系統化、標準化,並且廣泛地推廣出去,理論架構及實務經驗必須兼具。

理論是提供知識及邏輯架構,經驗則是真刀真槍的歷練。理論可以提供品牌經營者真正進入實戰前先有練習的機會,預先避免一些錯誤。但你在家裡舞刀弄槍,最終還是要到江湖上行走,走過江湖的經驗還是很重要的。失敗是會傷人的經驗,但失敗的經驗也很重要。

問:品牌人才培育課程的規劃,必須注意哪些重點?

答:我認為「輕資產」的產業,或者更極端地說,是「無資產」產業,亦即不需要投資,只靠腦袋,以知識複製知識,以知識創造價值,創造無形資產,這是未來產業的關鍵。我現在就是把知識及培訓當作產業在經營。 在品牌的世界裡,天底下沒有東西是一樣的,客觀環境不一樣,時間不一樣,條件不一樣,結果就是不一樣。品牌課程的內涵有很多面向的,並非那麼單純。有太多的題目必須去做,理論架構讓實務經驗比較容易融會貫通與執行,課程的內容一定是要一流的,我認為教材甚至比師資要更重要,如果有一流的教材,師資可以培訓的。

國外的教材可以考慮引進,但我認為必須加以當地化,可以網羅企業界有實戰經驗的人,也可以由來自高等學府的教授,釋放知識的涵量。要嚴格地挑選及評核講師:是否有將教材講得融會貫通?學員反應好不好?從專家及學員兩方面的角度評核師資。

事實上,課程本身就是一種品牌,師資更需要認證,因為師資不好會誤人子弟。品牌語言是模糊的、是永遠學不完的,培訓就是要提供基本架構,讓大家了解品牌的共同語言,重點架構要先了解,培養相同的品牌語言,否則組織內會雞同鴨講。

我認為推動品牌人才培育的課程,必須重視「有效性」,即投入產出效益的評量。同時必須在不同的模組及領域中加強品牌的觀念,3年、5年之後,逐漸水到渠成,效益就會出來。

問:台灣企業如何踏出品牌之路的第一步,您的建議是?

答:在邁向未來的道路上,很多事情都是一樣的,如果沒有換腦袋,過去所擁有的,就會變成包袱;如果換了腦袋,就是資產。當你的觀念不改變,自認為最專長的部分往往就會成為最沉重的包袱。 我認為要轉型先得轉念,台灣企業主的基本觀念要改變,挪出時間深入了解品牌,而不是只做表面功夫。如果你現在在製造上投入1百元,那就挪個2到3元到發展品牌上,先創造出一個小舞台,讓員工可以真刀真槍地演練,從「做中學」培養出品牌人才。

品牌是整體的概念,品牌價值的配方沒有一定標準,靠的是敏銳的直覺及實際的經驗,這就是經營的藝術。品牌是一種長期的承諾,承諾不斷地投資,而品牌的最終目的,是要「超越你的承諾」。如果對品牌沒有長期的承諾,並持續提升品牌的價值,顧客是不會買單的,即使一時青睞於你,終究無法長久。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嚴酷考驗,培養領導人才
EMBA雜誌編輯部/文
領導能力的培育需要仰賴經驗歷練,但是,大多數公司採行的做法,卻是透過職涯階梯的模式。埃森哲顧問公司(Accenture Institute)資深顧問湯瑪斯(Robert J. Thomas)在最近一期的「史隆管理評論」中指出,要培育出真正傑出的領導人,企業應該刻意安排他們接受嚴酷考驗的歷練。
領導能力的培育需要仰賴經驗歷練,但是,大多數公司採行的做法,卻是透過職涯階梯的模式,很少對人才提供如何從經驗中學習的指導。

埃森哲顧問公司(Accenture Institute)資深顧問湯瑪斯(Robert J. Thomas)在最近一期的「史隆管理評論」中指出,要培育出真正傑出的領導人,企業應該刻意安排他們接受嚴酷考驗的歷練。摩門教的傳教工作制度就值得借鏡。

摩門教年輕教徒的海外傳教工作,可相比於企業主管被派往海外的工作,進入一個環境、文化、社會民情、制度不同的環境從事新工作,這是嚴酷考驗的其中一種。但是,摩門教採取非常嚴謹的態度,例如,傳教士前往每個國家之前,都必須接受密集訓練,包括學習語言與文化等技巧、學習如何解讀與研判情況、如何判斷交談對方的真誠度、如何化解衝突、如何和傳教士同伴維持關係等等。

傳教工作其實非常艱辛,得面臨種種考驗,例如,上門造訪時,一再遭到拒絕,甚至難堪對待,傳教士必須學會如何快速排解沮喪心情。所以,我們總是看到傳教士以兩人搭檔方式執行傳教工作,其中一人是較資深者,隨時提供指導與支持。通常,較資深者比另一人更早來到當地傳教,他和新搭檔有幾個月的相處,這是一種特別設計的銜接制度,利用兩人任期重疊的幾個月,幫助新搭檔適應。

在結束傳教工作返國後,教會除了舉辦歡迎會,也會輔導傳教士的家人給予歷經重大改變的他們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重新調整適應家鄉環境。返國的傳教士恢復他們原有的生活,但他們多半會參與傳教士訓練的工作,傳授他們的經驗與心得,幫助培育下一代領導者。

因此,湯瑪斯建議企業:
■刻意設計嚴酷考驗,或是把核心活動轉化為兼具培育領導人才的實戰舞台。但企業必須很清楚,到底期望潛力領導者從嚴酷考驗中學習什麼、建立什麼領導特質、技巧與能力。
■在指派潛力領導者擔任嚴酷考驗的工作之前,應該協助他們做好準備。
■在嚴酷考驗的過程中,提供支援。經驗豐富的同伴或上司應密切觀察,在必要時提出指導、意見或鼓勵。
■設計經驗分享制度,讓歷經嚴酷考驗者分享他們的心得。

文章來源:EMBA雜誌第262期(2008年6月出版)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景氣保飯碗,跨界求生最重要關鍵
天下雜誌

現在中高階主管換工作的等待期,從過去的三個月以內,拉長到一年。面對職場緊縮,上班族怎麼保住飯碗?怎麼讓自己依然搶手?

【採訪/賴建宇】

知名人力資源顧問公司經緯智庫的總經理許書揚,他的電腦信箱裡面,這三個月來每天都比以往多了幾十封的信件,寄信人多是各上市櫃企業的中高階層幹部主管。他們的信件開頭除了應有的客套、寒暄之外,最後總不忘附上個人履歷,再加上一句,「有好機會記得通知我一下。」

受到這波不景氣影響,許書揚發覺以往中高階主管轉換職場的賦閒期頂多三個月,如果超過三個月,可能就會被認為是能力或品德有問題。「但現在六到十二個月是正常的,」許書揚觀察這個變化讓不少人身段變得更為柔軟,願意接受高階的派遣工作。

五成七企業將遇缺不補

專門提供高階財務顧問的眾弘總經理嚴樹人分析,不少人因為薪資水準較高,或不希望職涯中有太長的空白期,這些都是中高階經理人願意接受短期高階派遣工作的原因。

這種以專案為基礎的聘雇方式,逐漸被企業與中高階人才接受。企業願意付的薪資大多比上份工作高三成以上,吸引不少人投入。例如企業需要為期半年甚至到一年的專業財務人才,到中國市場建立基本制度,或要推動符合美國沙賓法案的規範等等。

除了中高階主管的跳槽機會變少,一般上班族也面臨覓職不易的情形。

這種企業緊縮人力的現象已經在官方統計數字中顯像出來。六月份主計處公布最新的失業情況,因為業務緊縮歇業而造成的失業人數,比去年同月份多了六千人,初次找工作的畢業生失業也比去年同期多了三千人。

「上市櫃公司人力需求這半年來大概掉了五成,」許書揚點出這個險峻的情況,他表示國內企業受到經濟不景氣影響,各種原物料成本紛紛墊高,加上股市又從大選後大幅下跌,在用人上變得保守許多。

相同的見解也出現在《天下雜誌》一千大企業的調查中,面對這一波停滯性通膨的經濟風暴,在人力調整方面,近一成的企業準備裁員,五六.六%企業遇缺不補。

不景氣來臨,遇缺不補、人力合理化、甚至是大規模關廠裁員,都是每一位老闆們心中每天在思考的問題,也讓不少上班族危機意識升高,開始替自己想出路。

究竟一般上班族如何在這波不景氣之下尋求自保呢?

抓住人際網絡

「不要在意下班後的休閒時間了,趕快把以前的人脈網絡建立起來!」許書揚提出這個具體建議。他表示職場到一定年份之後,大多數人轉換跑道都是靠業內的朋友、客戶或以前的工作伙伴、上司介紹工作,人事需求緊縮的當下更是如此。

但如果因為被資遣才找上人家,總是給人目的性太強的感覺,所以應該趁現在就開始聯絡感情,也可以相互交流職場情報,增進資訊流通。

像一家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的外商台灣區總經理,他能進入該企業服務,就是透過以前相當欣賞他工作表現的客戶幫忙牽線。

這時也是趕快重新檢視自己的專長價值的時候。萬寶華台灣區總經理劉玿廷鼓勵上班族這時候要多爭取跨部門專案計劃。因為這樣一來具備不易被取代的跨部門經驗,另一方面也能多知道不同部門的想法,會對自己的專業上有極大幫助。

同時劉玿廷認為現在具備「跨領域」、「跨區域」能力的人在職場上具備較高的價值,「重點是要培養終身雇用力,」他強調。

以跨領域來說,如不動產可以跟金融結合、醫療跟旅遊,都是可以發展的方向。跨區域指的就是能接受外派,對於不同地區的工作都能上手的能力。

劉玿廷舉法律人才為例,現在企業最需要的就是可以懂兩岸地區法令的人才,這對企業跨國運作有很大幫助。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