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6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網路開店,聽七年級的!
CHEERS快樂工作報

隨著台灣樂天市場開張,網路開店市場正在引爆!當所有注意力都放到上網創業時,這些平台背後卻有一群年輕的開店高手,在美麗誘人的網頁背後指導起檯面上的創業者。究竟這群開店顧問有什麼網路商店經營祕訣?

文/史書華 特約攝影/鍾士為

算準黃曆時間,半夜12點,一家新店舖為了慶祝開張,放起鞭炮。

鞭炮聲吵不到左鄰右舍,因為紅色紙片只在電腦螢幕裡跳躍,老闆安靜的坐在電腦前慶祝網路店面開張。

網路商務不分白天黑夜,分秒都是商機。

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統計,去年台灣網路購物市場規模達1,854億元,較前年成長近4成。PChome開店事業部總監魏丞慶分析,過去4年網路購物市場發展仍以B2C電子商務佔大宗,但以網路拍賣及網路開店為主的C2C消費市場,每年維持約5~6成的快速成長,更帶動網路購物市場的發展。資策會MIC甚至預估2008年網購市場規模將達2,529億元。

看好台灣網路開店市場的發展潛力,日本第一大購物網站「樂天市場」與統一超商結合,在今年5月正式進軍台灣,再加上原本兩大網路開店平台PChome商店街、YAHOO!奇摩購物通(由網勁科技公司負責經營),讓上網開店更顯熱鬧。

然而,當所有注意力都放到上網創業時,這些平台背後還有一群開店高手,指導起檯面上的創業者。

開店顧問年齡、喜好與主力消費者相近

就像其他網路產業的工作者,這群人平均年齡30歲上下,有些甚至是工作經驗不到5年的七年級生。他們也許做網路行銷出身,也有人因為愛好產品投入,平均一人扛起10~100家店家的經營。

即使你在實體通路的開店成果豐碩,但轉到網路商店後,你可得乖乖聽這群七年級生的意見。為什麼?

根據「2008年版E-ICP東方線上消費者行銷資料庫」資料,網路購物族群集中在20~39歲、且有基本收入2~4萬元。這群顧問的年齡剛好介於主力消費者區間,他們不僅抓得住同齡者的消費喜好,也深諳網路世界文字與圖像的思考方式。

此外,網路店家大致可分為兩類:直接在網路上創業賣商品,或是有實體店面者上網開虛擬通路。前一類創業者,多半年紀偏低,對網路接受度高;至於後者店家,有不少經營者是第二代,他們年齡介於六至七年級,就用最熟悉的網路工作來經營網路通路。

這群開店幕後推手,能從網頁頁面設計,指導到物流、金流管理等,協助創業者創下每年破億的網購商機。究竟這些專家對網路開店有什麼經營智慧?

起步:從商品挑選開始

資策會MIC資料顯示,美國和歐洲網購市場規模分別佔零售業的9.4%以及7.3%,相比之下,台灣網購市場僅佔3.6%,仍有成長空間。

不過,有成長潛力不代表上線開店就保證賺。資策會MIC統計,儘管2006年有58%的網路商店在開店2年內達損益平衡,但也有42%網路商店處於虧損狀態。

要學會如何經營,挑選商品是第一步。

網勁科技公司資深業務經理潘宇傑在開發店家時,常碰到對方問:「我有1,000項商品,要賣哪一樣?」網路雖然讓你存放大量資料,但畢竟不是無限大的商品展示櫃,「先抓出300∼500項關鍵商品試水溫才是,」潘宇傑建議。

相反的,「裝潢」不齊全也是開店生手常有的盲點。魏丞慶表示,你賣相機,但不賣腳架、電池,缺乏周邊產品,也很難帶動買氣。

事實上,如何挑選販賣商品,同時意味著如何不陷入價格戰。2007年資策會MIC統計,有超過一半的消費者會因為售價便宜而刺激網購。業者透露,和網路拍賣相比,網路商店消費族群相對沒那麼愛追逐低價。不過,當「比價」是消費行為的一環時,商家該如何面對?

網勁科技資深顧問莊晴媚舉例,假如販賣一瓶專櫃保養品,各家進貨價格實際上不會差太多,可搭配贈品等手法,透過不同「商品組合」來做差異化。

營業初期:慎選關鍵字

開店營業後,網路上所有的資訊會整批倒入消費者眼前,產品資訊又該如何打中顧客?

「行銷是網路商店的靈魂,」魏丞慶引用一位店家的話來強調,商品之外,再來就是比誰在網路上喊得大聲。

慎選「關鍵字」,是網路行銷常見的手法之一。譬如配合最近經濟環境,在商品上加入「抗漲」形容詞,較能提高被搜尋的機率。而機動性地更改企劃案,也考驗商家的反應。「網路更改速度快,就要每天改變裝潢、改變商品順序,」魏丞慶建議。

把人潮引進商店後,實體店舖講究「購物動線」,網路商店也有同樣邏輯。

莊晴媚解釋,網頁最上方先刊登最新商品、特價活動,隨著消費者滾動滑鼠,一旁秀出重點商品的廣告招牌(banner)也可以順著頁面移動,「網頁轉換速度快,就要想盡辦法讓顧客留下。」

要讓顧客留下,台灣樂天市場帶進日本樂天操作手法,隱約為台灣網路開店帶來不同經營思維。

長期經營:仍講求服務力

樂天市場經營網路商店時,強調店家要能在「集客→參客→接客→增客」之間建立循環。「參客是我們最重視的地方,」在日本樂天市場有7年經驗、來台灣樂天市場市場業務本部營業本部擔任本部長的吉田直哉表示。

參客階段,樂天建議商家一方面可透過「買就送」的禮品企劃,或是打出「懸賞」口號,招募有志試用商品的消費者,享有體驗機會。「絕非季節性操作就好,而是長期經營都要考量,」吉田直哉強調。

試賣、試吃等吸引顧客上門的手法,對台灣網路購物族群來說並不陌生,樂天會重視這塊長期服務,背後考量更多。

「參客是為了留下客人的聯絡方式,」吉田直哉表示。客人簡單的聯絡方式,就能引爆後端行銷活動。

透過顧客e-mail發送電子報,提供商品訊息外,還能分析顧客的消費行為,提供專門商品訊息。另外,店長也可以在電子報中分享生活日記。在日本樂天,甚至也有店家曾使用「打招呼e-mail」,由店長一對一發送信件給顧客。

「收到電子報後,顧客回來購物的比例約5%,」吉田直哉補充,「但發e-mail的重點,不是他是否會回來購物,而是店家能因此和他建立關係。」

相較於日本善用「文字」與消費者溝通,台灣商家習慣用「商品圖片」作為溝通方式,台灣樂天要如何教育本地商家,值得觀察。不過,強調建立關係的背後,也傳達出:經營網路商店,最終還是講求「服務力」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周文卿表示,不論實體或虛擬通路,日本企業在顧客服務都勝於台灣。台灣樂天市場的加入,或許可帶動網路開店商家對服務品質的重視。未來成熟店家會如何自我延伸和變化,不容小覷。

看未來 上網開店,你的客人變什麼樣?

未來5~10年,網路上門消費的臉孔會有什麼轉變?

首先,男性消費會增加。目前,男性上網族群人數大於女性,但網購比例卻低於女性。然而,業者觀察,男性和女性網購人次將趨近於1:1,男性保養品、鞋類等商品可以關注。

另外,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周文卿認為,這次台灣樂天市場加入帶起一波網路開店風潮,未來商家在「定價策略」和「商品品項」的選擇勢必有所變化。

網路資訊充足,讓台灣網購價格相當透明化,消費者也願意花時間來找尋物超所值的商品。該如何運用網路特性來聰明定價,例如透過即時促銷活動解決庫存等,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至於商品方面,資策會MIC統計,2007年網友最常網購商品前5大,依次為:電腦軟硬體與PDA、美容與保健、女裝與服飾配件、圖書與雜誌、手機與通訊。

「但未來年輕人會變老,他們購買的商品也會跟著變化,」周文卿分析。意思是,當這群網購主力族群收入增加後,高單價商品如電視等,將來有機會成為網路主力商品。

延伸閱讀:
Google給網路創業者的14堂課
網路書籤:串起網友的最愛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十萬買到的幸福
褚士瑩逍遙遊


『放風箏的孩子』作者KHALED HOSSEINI前一陣子描述他跟著聯合國難民組織(UNHCR)搭著吉普車,在艷陽下行駛過骨頭都快要震碎掉的顛簸沙漠,到祖國阿富汗北邊山區Kunduz省一個叫做QARABATUR的小村莊,就像許多阿富汗的村莊,QARABATUR也只能用鳥不生蛋來形容。

但是終於到了村莊時,看到山下雄偉的沙漠,像土耳其石般純藍的天空,數世紀如一日靜止的時空,春天時山上黃的紫的紅的野花,還會像煙火般四處綻放。

這個村子裡,居住的是說著古老波斯語的Hazaras少數民族,就如同好幾百萬其他阿富汗人,當1979蘇聯軍隊入侵時,展開逃亡的生涯,但是他們因為教派的緣故,並沒有像其他阿富汗人逃到巴基斯坦,而是到信仰和語言都相同的伊朗去,一轉眼就是二十年,在異鄉做粗活、打零工維生,一天能掙美金五塊錢到八塊錢,就算是很不錯了,日子雖然辛苦,但是比起家鄉貧瘠的窮山惡水,在伊朗他們有得住,有得吃,有自來水有暖氣,相對來說是豪華的生活。2001年秋天美國攻打阿富汗,將塔利班逐出山區,這些村民就拋下伊朗舒適的生活,迫不及待地回到故鄉來。

經過了三十年軍隊的蹂躪,還有幾次的大旱跟饑荒,村莊已經變得殘破不堪,連一口出水的井都沒有,這群返鄉的村人面對的是殘酷的現實,但是沒有人有餘暇對他們伸出援手,因此村裡的孩子只好每天早上就帶著驢子跟水罐,橫跨沙漠去最近的城鎮打水,這一趟來回就是好幾個小時。2000年的時候,聯合國難民組織雖然在離他們只有十分鐘的山上,開鑿的一口井,但是泉水實在太小,要花整整一小時才裝得滿一桶水,根本就不堪使用。

到了2006年,村人見識到了奇蹟,聯合國難民組織駐派在Kunduz省的一個美國年輕人Alex Mundt,帶著走水的工程師來到村裡,發現了三個相連的地下泉,如果能夠三個泉打通的話,這些水足夠村莊使用,於是接下來的三個月,開始進行這個所謂『以工代賑(cash-for-work)』的計畫,村人拿著鐵撬跟鋤頭,挖了十公尺深的洞,直到撬到石板挖不下去後,才用Christian Children’s Fund(基督教兒童基金會)提供的炸藥把石頭轟碎,突然之間,村莊裡有了源源不斷的清水,而整個計畫只花了美金$6,500,折合台幣約二十萬元。

現在,Qarabatur村人可以在他們的地上種植高經濟價值的開心果樹,並且恢復傳統的畜牧行業,每天煮飯,洗碗盤,洗澡,都不用再擔心水會不夠用,不但如此,連隔壁村的烏茲別克族人也能來取水,自從孩子們解除了每天取水的任務,也從此能夠上學,聽說村子中央已經蓋好了一間校舍,就等著有足夠的錢聘請一個好老師,買一些教科書,就可以開張。

我們多麼喜歡聽到這樣窩心的故事。每每聽完後,就覺得全身上下充滿了出發的勇氣。

來自台灣的賴樹盛在泰緬邊境代表TOPS待了六年,也接待過來自台灣許多來來去去的熱血青年,或許為了避嫌,不太指名道姓,但是他含蓄地描述『聽聞』過的一個故事,說是有群台灣青年志工前往印度服務後,在最後一個晚上的歡送會上,台灣志工向當地社區接待人士道謝時,對方卻是這麼回應著,『不用客氣,我們只是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來陪你們玩一會罷了。』雖然這或許可能只是個玩笑話,卻提醒著人們志工團隊前往海外服務地區,將難以避免對於當地造成些衝擊,而當地自然也有其回應之道。

這也讓我想到花東地區原住民小學的一位校長,曾經無奈地表示:

『我們的小朋友暑假好可憐,都沒有辦法休息,一個夏令營接著一個,有台灣的有巴西的,每天都在趕場,一下子要扯鈴一下要打鼓,有時候一個暑假來六個義工團體,小朋友從早到晚要陪他們學這個、學那個真的很辛苦。』

但是當我們被神聖光環加持時,似乎很容易忘記,幸福不是那麼容易被買到的。台灣原住民的小朋友學會打巴西鼓,做中國結,然後呢?

『見到不少青年志工,或許是由於停留時間實在有限,或者是滿懷高度助人熱忱,反而讓自己陷入事務操作取向,看到一件事就只想趕快去完成,只考慮著該怎麼執行,卻很少花時間想想為什麼要做?

對於人們最根本的關懷,回歸自我和他人的本質,尊重彼此的前提下進行對等的交流,才是海外服務最重要的課題。』賴樹盛在他的新書<<�邊境漂流>>裡這麼說。

我在NGO工作這些年,也和賴樹盛一樣時常看到滿腔熱情,甚至一廂情願,但最後不見得幫得了最需要幫助的人,即使短暫看來好像有些成績,一旦離開了以後,立刻就發生延續性的問題,相信沒有一個志工敢拍著胸脯保證,覺得自己的努力會在下一批陌生的志工手上持續下去,但是服務期間,在不斷嚐試與犯錯的過程當中,一定幫助了自己,也就是說,在學習國際服務的過程當中,別忘了我們自己往往才是真正的受益人。

我們都想改變世界,讓這個世界因為我們的努力而變得更加美好,但並非每個人都能找到心目中的桃花源或是Qarabatur村,然而可以確定的是,我們都可以自己決定如何幫助口渴的人去找到水源—更多時候,我們自己正是那個口渴的人卻不自知。

賴樹盛說,他選擇從事NGO工作的原因很單純,『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能夠揮灑的空間,同時需要一份穩定收入來維持生活開銷,或許這份工作的收入實在不多,對於個人生涯發展又沒有太大的保障,然而,就是喜愛和孩子接觸,喜歡和人群互動,熱愛這份能時刻和世界對話的工作。

或許在海外場域,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能夠讓人學習放下自我設限的框架,讓身心更敏銳地去感受著週遭環境的瞬息變化,總能發現每個生命故事皆如此令人著迷,總有意想不到的驚奇,同時,這些人的生命韌性竟是如此地深刻真實,觸動著自己的心靈深處。

尤其,身處在人類流離、苦難、無奈的場域裡,更加明白自己作為外來者的身分,因為我始終來自另外一個國度,經驗著截然不同的生活,擁有著更多選擇的機會。我能夠選擇來到泰緬邊境,便顯現著自己與他們之間的大不同,但正是由於這份體認,至少仍然能夠提醒著自己,不致於淪為一個裝模作樣的人道工作者。

外來者無可避免地帶著自身價值觀和生活習性,闖進了當地社區,此時,如果再以專業者自居,期待能以物質給予、技術轉移、經濟提升便能解決所有問題,如果真是如此的話,世界早已不再有戰爭和貧窮了吧。

即便已經在這待了六年時間,仍時刻不禁問起自己,我為什麼會在這出現?我該出現這裡嗎?我的出現是否真有意義嗎?』

二十萬元能讓一個阿富汗的山村買到幸福,但是二十萬元能夠買到生命的意義嗎? 首先,我們必須像村人那樣先自己拿起鐵撬和鋤頭,流下汗水一直向自己的內心深處挖掘,直到碰到不可穿透的石板,只有這時,這顆叫做『慈善』的炸藥才能發揮作用,幫助我們通向生命的泉水,學會珍惜,甚至學習與鄰人分享。

在這天到來之前,不妨先學習整理房間,幫媽媽倒垃圾吧!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日冷泡茶 另類茶文化
健康100電子報

撰文/林如茵


用冷水沖泡茶葉,不僅能夠使茶葉釋出更多的兒茶素,還可以讓咖啡因含量降低,炎炎夏日喝冷泡茶,不但消暑解渴,還更健康喔!想要泡出好喝的冷泡茶,步驟更是比熱泡還要輕鬆容易,適合忙碌的上班族、上班族、上課族、開車族。

靜心喝茶、修身養性,自古喝茶文化就是以熱開水沖泡為主,近代實驗證實茶湯中含有單寧酸、兒茶素、維生素C……等幫健康加分的成分,讓茶品一躍成為保健的飲品。而時下年輕人流行的「冷泡茶」,以冷水浸泡茶葉,顛覆傳統又冰涼解渴,喝茶已不再是LKK的代名詞了,許多研究報告更發現,冷泡的方式,能夠讓咖啡因、磷、單寧酸等含量降低,對健康更有保障。

冷泡茶 健康加分

冷泡茶就是將茶葉浸泡在低溫冷水中,大約10小時的冷泡,讓茶葉的芬芳及營養素慢慢釋出,實驗發現,和一般熱沖茶相較,冷泡茶的好處比熱泡茶多得多,原本熱沖茶中的兒茶素、多酚溶出的量都可有效泡出,但冷泡茶的咖啡因、單寧酸含量,都低多了。

咖啡因減半 不傷胃

茶葉中的咖啡因,在高溫時容易溶出,因而增加胃酸分泌,而過量咖啡因會使得心跳加速、鈣質流失,有些人還會出現週期性頭痛、失眠等現象,並且會影響腎臟對鈣的吸收作用。冷泡茶所釋出的咖啡因較低,可以避免這樣問題,減輕胃壁負擔。

低單寧酸 鐵質不流失
  
茶湯中的單寧酸(鞣酸)可預防氧化、促進脂肪酵素分解、降低心血管疾病機率,但單寧酸會和體內的鐵質結合,影響人體鐵質的吸收,若是鐵質不足,氧氣供應就不好,易造成缺鐵性貧血,使精神不容易集中,記憶力也會衰退。以冷泡的方式,茶汁仍保有的甘甜,但單寧酸和咖啡因則反而不易溶解出來,為健康加分。

另外,單寧酸會因茶的烘焙過程有不同變化,通常發酵程度越高,所含的單寧酸越少,且其中的維生素C也流失越多,而未發酵的綠茶,單寧酸的含量比較高,維生素C也較多。

保存抗氧化物質

兒茶素對體內抗氧化的效果早已有證實,而新的研究報告指出,冷泡在個別兒茶素含量中,游離型兒茶素(EC、EGC)比熱泡茶茶湯高。整體而言,冷泡茶茶湯各化學成分含量隨浸泡時間增長而增高,在浸泡2小時內之變化量為最大,但一定時間後,溶出量變化不大,大致於浸泡8小時以上,除咖啡因含量外,其餘各成分均高於熱泡茶茶湯。

在冷泡茶茶湯之抗氧化方面,各項抗氧化性隨浸泡時間之增長而增大,而且在12小時後趨近平衡,其還原力與熱泡茶茶湯相當;亞鐵離子螯合能力為熱泡茶茶湯的1.08倍;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陰離子清除能力則與熱泡茶茶湯相當。

輕鬆方便 節約能源

冷泡茶,具有隨時需要、隨時可飲用的特色,如外出旅遊、上班時間等,無法煮熱水的場合,只要有純淨礦泉水,就可喝茶。另外,也可節省的電力或瓦斯等能源。

選擇適合茶葉

可不是每種茶葉都適合拿來泡冷泡茶,一般來說,因為發酵時間愈久,茶中的含磷量就相對愈高,飲茶冷泡茶盡量選擇含磷量較低的低發酵茶。以台灣最常見的茶品來說,綠茶、包種茶發酵程度較低、烏龍茶次之,發酵程度較高的是紅茶、鐵觀音、普洱茶。

健康新茶道 DIY有撇步

夏天自己動手製作冷泡茶,衛生、環保又省錢。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除油膩,以健康而言,經由冷泡出來的茶,對於降低血壓與降低尿酸具有特別的功效。

但怎樣才能做出好喝的冷泡茶呢? 跟著下面步驟做就可以輕鬆地完成。

(1)準備器材:茶葉、冷開水、塑膠瓶、濾水器等容器。
(2)冷開水跟茶葉比例約50cc比1g,可依個人口味增減,隨即放入冰箱冷藏。
(3)約8~10小時後,即可茶湯倒出飲用,茶味甘醇可口。
(4)未喝完,請即在放入冰箱冷藏,不要放超過24小時。
(5)冷泡茶離開冰箱後,未冷藏,盡量在兩小時內喝完。
(6)冷泡茶葉儘量不要回沖。

※建議前一晚放入冰箱,一覺醒來就可以享用冷泡茶的甘甜※

冷泡茶的小常識

※若使用袋裝茶包時,請務必不可有小釘子。
※冷泡茶具以廣口瓶較適合,但千萬不要選擇鐵製的罐子,因茶湯會使鐵氧化、生鏽。
※乾茶葉的保存,勿用塑膠袋保存,因塑膠袋易使茶葉味道盡失。勿用玻璃罐,陽光會和茶葉起化學變化。宜使用密封性佳、不透氣、不透光的白鐵罐。
※不要邊吃飯邊喝茶,茶葉的單寧酸會使鐵的吸收變低。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種不會得癌的生活方式

你我都可能是癌症候選人,但也都可用簡單經濟的方式防癌。

【文/張曉卉;圖片/鄭佳玲】

計算你得癌症風險

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附設Barnes-Jewish醫院提供12種癌症罹患風險計算工具,並會依個人風險高低提供預防建議,網址如下: http://www.yourdiseaserisk.wustl.edu/hccpquiz.pl?lang=english&func=home&page=cancer_index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與美國癌症研究院在2007年底發表的《食物、營養、身體活動與預防癌症》研究報告,參與的專家們整理了7000篇頂尖癌症研究,歷時5年才完成。

報告指出,目前的醫學與科技,對於癌症的認識仍有限。雖然知道癌症是正常細胞的DNA發生突變而失控,但是對於為什麼會發生突變、為什麼是某些器官長癌、以及為什麼癌症好發在某些人身上,都還有很多疑團待解。

已經證實的是,生活形態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極少數癌症有遺傳基因關聯性。美國癌症研究院出版的《癌症止步(Stopping Cancer before it starts)》指出,有77%的癌症根源與生活形態相關,與遺傳相關的危險因子則佔了14%,剩下的9%則與環境風險有關。

每個人都是癌症候選人,但反過來說,每個人都可主動截斷某些致癌高危險因子。況且,這些做法並不昂貴也很容易實踐,只要你願意。

綜合最新報告與台灣本土狀況,《康健》整理出10種人容易被癌找上,以及10種預防癌症的生活方式。

10種人容易被癌找上

肥胖、靜態生活少活動、飲食油膩、愛吃肉卻少吃蔬果、抽菸、吃檳榔、大量飲酒、重口味愛吃鹹、愛吃醃漬物、壓力大或容易焦慮憂煩的人。

10種預防癌症的生活方式

1.盯住你的BMI 脂肪細胞會製造並釋放荷爾蒙,可能促進癌細胞生長。研究已證實食道癌、胰臟癌、腸癌、停經後乳腺癌、腎臟癌和子宮內膜癌都與超重有關,即使體重略為超重,也會增加罹患這類癌症的風險。

亞洲人最好將身體質量指數(BMI)控制在18.5至22.9之間。BMI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身高(公尺)平方》。

2.每天流汗30分鐘 這是最經濟實惠的防癌方法。不需練出6塊腹肌、不一定要跑馬拉松,只要每天運動30分鐘、每週5天即可。健走、跳舞、騎單車、爬樓梯、各種運動都可以。

運動可以調整血液中睪固酮與雌激素,保護女性對抗與荷爾蒙相關的癌症,如卵巢癌、子宮內膜癌。加拿大研究發現女性若有規律、適度運動可降低30%罹患卵巢癌風險。運動另個好處是促進腸子蠕動,減少糞便積存停留在腸子時間,降低大腸癌風險。

3.喝綠茶或咖啡 綠茶有助於防癌早已獲得證實。因為綠茶含有兒茶素及維生素A、C等抗氧化劑因此有防癌功效,這些防癌成分綠茶含量最多、其次是烏龍茶、紅茶最少。

咖啡也可以降低某些癌症發生率。美國、加拿大、日本各有最新研究發現,咖啡有助於降低罹患肝癌、腎細胞癌、乳癌、女性得大腸癌的機率。

4.新鮮蔬果579 特別強調新鮮的蔬菜水果。世界癌症基金會建議儘量從飲食中攝取營養。

七成的台灣人蔬果攝取量不足。推廣「蔬果579」的台灣癌症基金會指出,目前已證實足量的蔬果纖維,可預防大腸直腸癌,並減少乳癌、食道癌等數種癌症的發生率。蔬果的纖維素能減少腸內致癌因子、改變腸中菌種生態,避免癌細胞形成。

建議6歲前兒童,每天應攝取5份新鮮蔬果;超過6歲學童、少女及女性成人,天天要吃7份蔬果;而青少年及男性成人,則應每天攝食9份蔬果。蔬菜類1份約為生重100公克,水果類約為150公克。每日的蔬菜攝取量,應該比水果多1份。

5.跳開脂肪誘惑 美國國家科學院報告指出,所有飲食構成要素中,脂肪與癌症關係最強烈,特別是乳癌、大腸癌與攝護腺癌。

少吃脂肪有些技巧,比方選低脂或脫脂鮮奶;以豆類或豆製品取代部份的肉;把肉皮、肥肉、外層的油炸裹粉去掉;刮除蛋糕的奶油或鮮奶油不吃;吃麵用少許麻油代替肉燥;烹調時蒸煮烤滷取代煎炸方式,都可以減少許多脂肪量。

6.多吃雞、魚,少量吃豬、牛、羊 牛排、紅燒蹄膀、涮羊肉,雖然很美味,但請儘量少吃些。研究已發現比起不吃或很少吃紅肉的人,大量攝取豬、牛、羊等紅肉的人罹患大腸癌風險增加30%。最好每週紅肉總攝取量不超過500公克,而一塊普通大小、8盎司的牛排就是240公克。也應戒除煙燻、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培根等。

7.戒菸、戒酒、戒檳榔 抽菸者請立刻戒菸,不抽菸的人要避免二手菸。抽菸是肺癌主要危險因子,並與食道癌、胃癌、頭頸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肝癌、子宮頸癌與乳癌相關。

好消息是,無論你菸齡多久,只要今天就戒,幾乎都可降低罹癌風險。

約有3%的癌症死因與酒精相關。過量飲酒會增加罹患口腔癌、咽喉癌與食道癌風險,且長期飲酒過量容易造成肝硬化,進而增加得肝癌機會。若真的想喝或想預防心血管疾病,建議男性一天2杯、女性1杯的量就夠了(1杯約是250㏄啤酒或100㏄葡萄酒,烈酒則為25㏄)。

檳榔與頭頸癌(口腔癌、喉癌)的發生密切相關。這也是台灣近年死亡率增加最快速、壯年男性為主的癌症。

8.少鹽、不喝含糖飲料 每天攝取的鹽不超過6公克,少喝含糖分飲料,喝白開水最理想,天然果汁每天不超過150㏄,並且不吃發霉的穀類及豆類。

9.餵母乳 建議母親至少餵6個月母乳。研究指出,喝母乳的寶寶將來罹患血癌風險比較低,媽媽則可得到降低乳癌風險的好處。

10.保持輕鬆的情緒減少壓力 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教授林天送指出,心情鬱卒容易誘發癌症,許多罹癌的人回顧發病前兩、三年,常是身心處於壓力的狀態。

醫學研究發現,精神壓力會削減免疫機能,抑鬱症使身體修補DNA的能力下降,罹患癌症機率明顯提高。

外來壓力也會改變癌症形成的途徑,當細胞失去固定的生理機制時,會經由凋零程序(apoptosis)而進行「自殺」,這是細胞結構上所設計的生存程序。但當外來毒素擾亂了細胞的「自殺」程序時,會使細胞忘了自殺,而引發腫瘤。所以當有抑鬱症或外來壓力時,除了破壞DNA的完整性及打斷DNA的修補機制,也會改變細胞的凋零程序而直接影響到癌症的罹患率及其成長。

超級抗癌食物:地瓜

台灣癌症基金會引述日本國立癌症預防研究所報告指出,地瓜(蕃薯、甘薯)的抗癌及營養成分優於其他各類蔬果,且不論生熟均最具抑癌效果。

地瓜所含的防癌及保健成分包括有較高的膳食纖維、蛋白質、鈣質、維生素A、B群、B2、C及較低的熱量;大量黏液蛋白,可增強組織抵抗力,降低膽固醇,維持血管暢通;含類雌激素(phytoestrogen)、脫氫表雄酮(DHEA),可降低荷爾蒙相關癌症的發生。

18種具有抑癌效果的蔬菜水果排名為:

1.熟甘藷 2.生甘藷 3.蘆筍
4.綠花椰菜 5.捲心菜 6.白花椰菜
7.芹菜 8.茄子皮 9.甜椒
10.胡蘿蔔 11.金針菜 12.薺菜
13.雪裡紅 14.番茄 15.大蔥
16.大蒜 17.黃瓜 18.白菜

◎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延伸閱讀:
癌症會遺傳?破解防癌6大迷思
這樣吃,助你遠離癌症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教養,大人的二次童年
張老師月刊電子報

浪漫爸爸李偉文

當安親班取代了田埂和籃球場,都市逐漸長成不適合嬉戲的環境時,李偉文發現,都市小孩已經沒有玩伴。

文/陳健瑜 攝影/黃念謹

「大人陪著孩子成長,可以重新過一次童年,多好啊!」一早踏進他那間書香比藥水味更濃的牙醫診所,就感受到他渾身是勁的活力,剛打完招呼,便迫不及待地告訴我們好幾個正想努力推廣的觀念,像是暑期交換住宿、籌組共學團體、看日劇學作文等,教養孩子不僅浪漫,而且有趣,無數創意點子在李偉文的眼裡發亮,熱忱與自信則融成笑容化在臉上,當真是位令人稱羨的快樂爸爸!

《暑假,去哪玩?》
幫孩子尋覓童年玩伴

「陽光下蜻蜓飛過來,一片片綠油油的稻田,水彩蠟筆和萬花筒,畫不出天邊那一條彩虹。」這是五年級生記憶裡羅大佑的「童年」,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呼朋引伴一起遊戲去;到了六年級這一代,小虎隊的歌已經告訴我們,「玻璃彈珠愈來愈少」、「紅色的蜻蜓慢慢不見了」,於是孩子不跳格子,各自回家看霹靂貓和科學小飛俠,或者抱起任天堂打魔王,一代接著一代,一關闖過一關,當安親班取代了田埂和籃球場,都市逐漸長成不適合嬉戲的環境時,李偉文發現,都市小孩已經沒有玩伴。

「我雖然也是在城市裡長大的小孩,但是一放學,總是跟著街坊中其他的小朋友玩耍,跑啊、鬧啊,不到晚餐時間是不會回家的,有時甚至就留在別人家裡吃飯哩!」他回憶小時候,那一段廝混很是過癮,尤其是無數個看似空白的暑假,就像電影「冬冬的假期」及「小畢的故事」那樣,肆無忌憚地看小說、到鄉下長住、與同伴打鬧,晃呀晃地日子就過了,漫長的兩個月什麼事情都沒做,但好像每過完一次假期,人就會長大一點。

然而,現在的小孩如果到外頭玩,父母就會擔心他被綁架,所以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的時間,除了課堂休息的五到十分鐘,就只剩逢年過節到親朋好友家作客的半天或一天,小孩子缺少與玩伴長時間鬼混的經驗。「玩伴之間會有很多的衝突、分享與妥協,像是玩具被玩壞、位置被占走,或是突然心情不好不想玩,這些情緒需要長時間磨合才能凸顯出來。如果只是暫時碰在一塊,即使心裡不高興,三、五個小時,多半可以忍耐,孩子從中學不到與人互動的訣竅。」李偉文認為,兒時玩伴非常重要,父母應該想辦法為孩子塑造街坊生活的場景。

暑假就是很好的契機。李偉文建議,不妨找幾位理念相同且孩子年齡相仿的親友、同事,實施「暑期交換住宿」計畫,讓七八個小孩輪流住進不同的家庭,一起生活一個月。在他看來,這是既省錢又能開拓孩子視野的親子活動,遠比送小孩去才藝班、夏令營便宜得多,還能讓孩子結交生命最初的好朋友,而且父母更可從旁瞭解小孩的人際互動,一舉數得。

「家庭環境不用特別好,也不用長時間看顧,小孩會自己玩開來,在客廳打地鋪、搭蒙古包就高興得很,大人只要注意他們的安全,其他的不用太費神。」他笑著說,喜歡自然的家庭,會帶孩子走進山林;熱愛藝術的朋友,就領著孩子畫圖、逛展覽;沒有特殊專長沒關係,讓孩子打一星期的籃球、游一星期的泳也不錯!「暑假就該有暑假的樣子,即便要送孩子去補習,也該為他們留點玩耍的時間。」他深深覺得,家長如果因為忙碌而忽略孩子的暑假,實在太可惜。

《升上國中……》
能不能夠在不補習的情況下,應付台灣的升學競爭?

「小學當然可以玩,問題是升上國中呢?」不少朋友這麼問著李偉文,臉上盡是被升學競爭恐嚇的憂懼,而這也是他馬上面對的難題,兩個女兒即將成為國中生,意味著國中基測的緊箍咒與孩子愈來愈繁重的課業壓力,也將套在自己頭上。「我希望小孩子過得很快樂、充實,對世界充滿熱情;但是上國中之後,她們會面對很多壓力,能不能夠在不補習的情況下,應付台灣的升學競爭?能不能同時擁有豐富多元的青少年生活?我在思考自己做不做得到。」

說到這裡,那股長期從事社會運動的理性思維冒了出來,他希望自己提出來的教育方式,是大多數人都能採納的方案,跟推動荒野保護的觀念一樣,最好能普遍地與人共享,所以他沒將女兒送往森林小學或強調突破體制的公辦民營學校,而是讓她們就讀學區裡一般的小學。「衝撞體制需要很大的勇氣,如果社會中99%的人都按照這套規則走,我們真的要讓孩子成為那1%嗎?恐怕這不是教育的目的吧!」

與其逃避,不如及早面對,他覺得女兒們的野外經驗已經夠豐富了,這個升國中的暑假應該多花點時間在課業上。怎麼做呢?他想到的還是親朋好友間的資源互用。「我將交友圈分為四種:好友、親戚、同事、女兒同學的爸媽,從中尋找理念相同的人,籌組共學團體,照顧彼此孩子的功課,不是要趕進度、拚考試,而是準備好能力,讓他們吸收得進課堂裡的知識。」他表示,這是幫孩子找「陪讀」,一個孩子很難教,但是三、四個小孩聚在一起做功課,效果往往出奇地好。「我的朋友中不少是學校老師,他們常說自己的孩子最難教,結果用了這個方法,卻發現四個孩子都聽懂了!」

不補習,不代表孩子可以不用功,只是在學習的路上,李偉文選擇參與更多。

《日劇「教」父》
將自己投射到角色裡,隨著劇中人物去面對他的困境、挫折和感情。

除了孩子頭王及陪讀的「父職」,李偉文還是一位每天陪妻女看日劇的爸爸。

由於家中沒有電視,全家作息時間不會被節目制約,反而握有媒體的主動選擇權。「挑選合適的影片跟孩子一起看,可以訓練他們溝通、提問及寫作的能力。」他的表情就像發現神奇寶物一樣。嘿嘿,可不是嗎?這位爸爸規定全家每看完一集日劇,就得提出一個問題,每個人各寫出兩百字的感想,才准看下一集,想偷懶?就看你有沒有辦法忍住探知劇情發展的好奇心!

李偉文細數他「編排」的節目單,哇!「Hero」、「東大特訓班」、「交響情人夢」、「料理新鮮人」、「考試之王」……,不都是些令熟女也瘋狂的片子嗎?「誰能抵擋這種利誘呢!」他略帶得意地說:「每部片我都先反覆看過,並且上網瀏覽討論區的評價,確認值得推薦,再播給女兒看。」認真的爸爸果然深獲女兒肯定,兩姐妹不只看得開心,還主動當起影評人,為影集評分、排名。

「沒想到他們心目中的第一名是『司法研習八人組』,這齣探討法律案件的職業劇,在日本及台灣上映時,都沒有獲得太多注目,但她們卻注意到原來一種事實,在八位背景不同的司法研習生眼裡,會出現八種解讀,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因彼此身分理念不同而複雜難解。」李偉文表示,教育是「知、情、義」的培養,也就是小孩的知識、情感和價值觀皆需兼顧,只是大人往往只在意第一項,而忘了給孩子感性的能力。

感性?在傳統的性別角色裡,父親多半扮演理性與潑冷水的角色,也就是當妻子兒女在電視機前哭得死去活來時,冷冷地拋下一句:「有什麼好哭的!」結果搞得家人半哭半笑,急忙撇清只是眼睛過敏。不過,李偉文卻鼓勵女兒將自己投射到角色裡,隨著劇中人物去面對他的困境、挫折和感情。

「寫文章最要緊的是有感而發,如果沒有實際體驗,小學生看到題目只能亂掰,講白一點,就是訓練孩子說謊。」作文沒有標準答案,看事情的角度也是,透過影片可以讓小孩學習立場轉換,等於是闢了一條無形的航道,讓小孩安全地練飛。

李偉文大力推薦日劇之餘,還公開透露這就是下一本書的主題啦!「這下女兒們提的問題、寫的心得,全都可以用上啦!」他興致勃勃地說著,果然十分擅於利用資源,難怪被兩個女兒戲稱為甩不掉的狗仔隊,家裡發生的事,第二天全校都知道,讓她們忍不住抱怨:「完了!以後要戴面紗才敢進圖書館。」聽到女兒的批評,這位老爸只是搔搔頭略表歉意,隨後賊賊地笑著說:「人要懂得分享囉!」我想他不只陪女兒重新過一次童年,而且還玩得比小孩還要開心!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戲王國─太陽馬戲團 踩穩藝術、生意的高蹺


從街頭賣藝討賞的生涯,變身全球最有創意、炫麗的馬戲團經營者。從加拿大魁北克鄉下的小雜技團,搖身拉斯維加斯一票上百美元的大師秀。太陽馬戲團起起伏伏的變身術,像踩一腳高、一腳低的高蹺,在民間街頭藝術與國際表演舞台間,尋找藝術與生意的平衡。

【採訪/宋東】

若你以為舞台上走鋼索、空中飛人、疊羅漢、小丑逗趣,從倫敦到芝加哥、東京到墨爾本,每一、兩年創作一齣新戲,每齣都在世界巡迴演出,賭城豪華大旅館的駐店秀「“O”」,門票一百美元起跳,經常座無虛席,就因此認定世界知名的「太陽馬戲團」 (Cirque du Soleil)來頭不小,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事實上,它是由加拿大東岸魁北克一個偏遠小城 Saint-Urbain,幾個在街頭雜耍、噴火、踩高蹺的年輕小夥子組成的。剛創團,幾乎每年都瀕臨破產。最糟的一次,全團赴洛杉磯藝術節演出,只夠去的開支,沒有回程旅費。若是票房失利,恐怕就得當下解散,讓團員自己籌路費回家。

知名度不高,再加上顛覆傳統,「一個沒有火圈、老虎的馬戲團?」連續被各家銀行嗤之以鼻,太陽馬戲團受盡冷落,連本鄉的魁北克政府即使欣賞他們的表演,也不願意支持撥錢,「你們一點名氣也沒有,需要有人替你們背書。」大家對他們的建議,無非是每年趁政府辦特定文化活動,搶分一點津貼,辦幾場表演過過癮。但是創辦人蓋.拉里貝特(Guy Lalibert)的夢想,卻是非要從家鄉魁北克歷練出一個馬戲團,讓街頭熱愛表演、身懷絕技的年輕人,能夠在一個真實、持久的馬戲大帳棚下面演出。

為打響知名度,創辦人之一的吉勒.聖卡(Gilles Ste-Choix)走出宣傳之旅,他踩起兩層樓高蹺,一步一步從自己的出生小鎮,走到魁北克省政府廳提案募款,全長五十六里路,吸引媒體爭相報導。

在藝術、生意間找生存空間,的確跟踩高蹺、吊鋼索一樣難得平衡。從街頭賣藝討賞的藝人,轉變成馬戲團經營者,創辦人拉里貝特堅持,「我得找出生意與創意之間的平衡,唯有這個平衡才能讓創意開花結果。」

但是,徒有知名度不能讓太陽馬戲團收支平衡,錢總是不夠。需要一六○萬的表演計劃,政府頂多只給九十五萬,逼著他們節樽就簡。

但拉里貝特不願降低表演品質,「就像明明是一個五光十色的節目,卻因錢不夠,只能做成黑白般的無趣。」幸好,當時的魁北克省長對這幾個年輕人,堅持在家鄉搭帳棚演馬戲,頗有好感,願意伸手相助。但文化主管官員眼光狹窄,仍居中討價還價,太陽馬戲團居夾政客中間,看盡臉色。

但政府公款還是促成了一件美事,盛讚太陽馬戲團是加拿大驕傲的記者,回憶當時的情形說,「太陽馬戲團至少被二十幾家後來悔不當初的銀行拒絕,若不是政府,就沒有太陽馬戲團。」

財務困難之外,管理馬戲團龐雜的人事物,也不是易事。

二十五歲創立「太陽馬戲團」,還不到五十歲的拉里貝特,卻經歷了好幾次與合夥人的拆拆合合。

觀眾的叫好、票房收入看好、全世界電視轉播、錄影帶版權收入迅速暴增,終於讓馬戲班子不再為錢憂煩。但所有經營上的困境,正開始一關關考驗著太陽馬戲團。

首先是美國好萊塢驚豔,預備花大錢為他們拍電影、發行全球,條件是以此作為交換太陽馬戲團的股權籌碼。

面對豐厚的報酬,股東之間對擁有主權、或馬上大賺一筆意見不合。拉里貝特咬住牙,拒絕了好萊塢,並將馬戲團原先非營利組織的經營模式,改換為營利組織,「我一直有生意上的目標,不只是巡迴演出好玩而已。要對出錢、演出合約有交代。我們是有未來的,有機會成長,不只是創意,也是將藝術與生意結合在一起。」

從此,太陽馬戲團不能再靠政府的資助,也不能躲在文化團體動輒伸手要求補助、減稅的大傘下。

雖然部分創辦合夥人、表演者對冷冽的生意價值觀不以為然,選擇離開。太陽馬戲團卻因此發展出一個出自加拿大本土、不受國際娛樂財閥控制的藝術團體,整合起全球藝術人才,一年翻滾出兩百億美元的馬戲王國。

舞台上訴說故事經典、舞台下超越經營成長,整整為演出設計十年服裝的勒謬說,「太陽馬戲團的精神,就是每一刻都放自己在高空細索上,不怕摔斷脖子的,鋌而向前。」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定要會寫的人生企劃案

文.林芝安  攝影.蕭世英

2008/05 康健雜誌 114期

達賴喇嘛說,人生就像讀一本書一樣,也是有盡頭的。一晃眼,我們就會面臨這一天。

但隨醫療科技的進步,人可以靠維生機器臥床、甚而意識不清楚很久,病到無法表達心願,是要忍受痛苦積極醫下去、還是支持性緩和醫療直到生命自然結束就好。甚而連家中財務與人際關係協調等事都困難重重,也造成家人當時的為難以及事後的悔恨或罪惡感,多年後仍無法釋懷。

有成堆的書籍要你看破生死、活在當下。921大地震、2003年SARS疫病後,人們更加明白「無常」,開始敢開口談「死」,預立生遺囑的觀念總算受到重視,甚至各醫學院也開設死亡教育,生死學赫然躍上檯面,儼然當代顯學。

最後的醫療,你簽了沒?

一向關心讀者身心靈全方位健康,《康健》編輯群逐一檢視坊間琳瑯滿目的相關書籍後發現,絕大多數仍圍繞在生命哲學、觀念啟發層次上,絕少觸及操作。

《康健》決定出版生命實用書,在台灣已稍有基礎的生死無常觀念上,再直接給予建議、提出方法、以及例舉真實生命故事,強調溫馨、實用兩大特點,提供讀者如何讓生命終點前的每一天,都能過得自在又心安。

以預立生遺囑來說吧,大多數人不知該如何下筆,甚而還是有很多人不知要及早做準備。

《康健》著書作者群搜集各種方法與舉例來教大家。例如資深廣告人孫大偉有個腳本,溫馨且幽默:「我要上身打赤膊、下身要穿全棉的BVD短褲,腳底下要穿登山鞋,因為到了陰曹地府可能要上刀山。」他不忘叮嚀兒子小牛:「以後把我的骨灰撒在拉拉山的神木下當肥料。」

如果遺囑是人生最重要的企劃案,就像定期健康檢查一樣,每年翻修一次,你絕不能錯過「關於遺囑,你必須知道的事」這章節。

生遺囑還包括醫囑,電影常常上演搶救到最後一刻的驚悚畫面,但不會真實演出細節:把奄奄一息的病人手腳五花大綁、電擊、全身插滿管線,最後弄得肋骨斷裂、牙齒掉落、血流滿地……。但受訪的醫護人員說,這些畫面天天在各醫院上演。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過多的醫療處置不知是在搶救生命還是延長死亡,愈來愈多人開始思考這議題。「這麼多機器掛在身上,尤其是生命末期的病人身上,這是最好的治療嗎?」台大醫院外科加護病房主任柯文哲提出質疑。

病人家屬會在慌亂倉皇中做決定,原因之一是沒有預立醫囑,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外科部主任黃勝堅觀察。

「好死」,有尊嚴地走完最後一段生命旅程應該是你我心之所想,究竟該如何預立醫囑,用法律保障自己選擇身體如何被處理的權益,就變得很重要。建議你翻閱「最後的醫療」以及「當病人在加護病房時,家屬可以做什麼」這幾章節,作者還貼心提供了幾個表格與意願書,諸如「放棄急救意願書」(DNR)、「不施行心肺復甦術」,何時可考慮簽,簽署時要注意什麼,都一一提出解答,相當值得參考。並且每份都適合讀者放大影印直接使用。

終身義工孫越也在書中現身說法,他與妻子在70歲生日那天簽下三份文件: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預立不施行心肺復甦術意願書與預立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當做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且指定女兒為醫療代理人,從此「自在心安,了無牽掛。」

因為對最後「病與死」的參透,預做安排與準備,也因而更對如何好好的「活」、活出意義與價值來,產生更積極的想法與作法。

孫越長年在安寧病房當義工,也是虔誠的基督徒,即使得了肺腺癌仍豁達過日子,把每一天當做最後一天,不要抱著遺憾結束生命,更多他病後的生命體悟,盡在本書中。

同樣得到肺腺癌的天主教樞機主教單國璽也接受本書專訪,娓娓道來他對死亡的準備。他把癌症當做隨身「小跟班」,深信抗癌最好的治療就是面對它、超越它,而不是被它征服。單主教高齡已87,仍執意善用自己的「剩餘價值」,深入監獄、學校與各機關進行「生命告別」演講,將生命能量發揮到極致,十分感人。

伴著愛的淚水告別

如何好好告別,不論對生命末期病人或家屬都是重要功課。

薇薇夫人的繪畫老師奚淞,剛經歷跟他最親密的三姐過世沒多久,就接受本書專訪,他從佛法來看老病死,談他如何陪伴三姐至生命最後一刻的心路歷程,對正陪伴生命末期的病患家屬應有相當助益。

國家文化總會祕書長陳郁秀紅著眼眶回憶八年多前,她與兒女在病床邊說著一個又一個屬於全家美好記憶的生活點滴、共遊經驗,伴著娓娓訴說的故事聲中,她先生、也是前立法委員盧修一面容安詳,平靜離世。

透過串串感人實例,《跟親愛的說再見》書中提出許多建議做法,臨終陪伴時「在」比「做」還重要,經驗豐富的心理師建議真正的陪伴應該是順應病人的需求,而唯有多觀察才能知道病人的真正需求。

在「最後的照顧與陪伴──抱抱我,好嗎」、「臨終病人的身心靈需求──在失控的身體外找出路」等章節中,具體提出各種做法、說法,陪伴時可以做些什麼?如何觀察?哪些簡單的話語可幫得上忙?什麼話避免說?如何同理臨終病人的身心靈需求?去醫院探望病人時可以做些什麼才不會彼此互望無言?


落葉歸根,許多人仍渴望能在自己最熟悉的環境中離去,如果選擇留一口氣回家,最好預做準備才不會手忙腳亂,在「最後的告別」、「當生命漸至終點」篇章中,作者詳細列出各項該做的準備,同時也將臨終症狀、原因與處理原則製好表格,方便讀者閱讀。

告別的最後一道程序就是告別式了,本書專訪到大病初癒的聖嚴法師。法鼓山推廣環保自然葬法,去年捐出一塊地做為「台北縣立金山環保生命園區」,種植各種花卉,不分宗教信仰,都可免費將骨灰放在花草土地間,死後也能與大自然合一,變成美麗的花園。聖嚴法師教我們用另外一種角度重新看待身體,死亡不再是陰森幽暗,而是與天地合而為一。

「要想著自己有無限的過去與永遠的未來,這是接受死亡最好的心理準備,」聖嚴法師如是說。

如何以最美麗的身影從容步下人生舞台,是智慧也是藝術。

安寧的藝術

2000年5月「安寧緩和醫療條例」順利通過立法,台灣總算也能效學英國安寧療護先驅桑德絲醫生的理想,設立安寧院(hospice,意思是「旅途中的休息站」),將生命末期病人的痛苦減至最低,能平安、有尊嚴地離去。

《安寧的藝術》是台北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張明志累積數十年的臨床經驗所成。他一步步引導如何進入臨終關懷與學習,面對重大疾病時該有哪些心理準備、靈性的關懷、醫護人員如何告知……。

張明志深入研究基督、天主、佛、道以及老莊哲學思想,他特別開立章節談「臨終的表象」、「為何有迴光返照」。行醫數十年的臨床經驗讓他見識過各種「神秘經驗」,使他既能以臨床醫學來紓緩病人的病痛,也在此書中說出他如何從能量學的觀點,詮釋病人以及家屬的心與靈的需求。

他同時也提出一個重要觀察:現代醫學約99%在研究抗老化及逃避死亡,卻只有不到1%的資源用來研究死亡的過程或比較理想的死亡方式,「就連臨終的異象也被打入幻聽、幻覺精神異常領域。」

精神科稱幻聽、幻覺為「譫妄」,但張明志的主張很不同,「你我都有可能在未來發生,這絕對不是精神病,這是死亡前短暫的身心變化。」

莊子曾經以麗姬的哭泣做為寓言,省思生與死哪個快樂。春秋時代爻封人的女兒麗姬嫁給晉獻公時,傷心地把衣服都哭到濕透,後來麗姬進了王宮,睡在柔軟的大床,吃山珍海味,才知道自己出嫁時哭泣有多麼愚蠢。莊子說,人都怕死,但誰知道死後會不會後悔還要繼續生。

老教授墨瑞在《最後14堂星期二的課》中說,唯有真誠面對死亡,才有可能盡心盡力活出自己。他雖然已在碑下安息,生命講堂猶存,持續撼動無數人心。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葉錦添:用色彩,說人的故事
CHEERS快樂工作報

搶先摘錄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葉錦添新書《神思陌路——葉錦添的創意美學》,透過自述文字,了解他的創作思維。

整理/劉鳳珍 攝影/黃明堂

經過7年的造型研究,我回到電影的第一個作品就是《臥虎藏龍》,但認識李安其實是數年前《飲食男女》的前期階段。

這次再碰到他,是在北京的飯店房間內,那時他承受著難以想像的龐大壓力,數百人的工作組合駐紮北京,穿梭新疆、火焰山、魔鬼城;南到安徽歙縣、黃山雲海奇峰、杭州玉女泉竹林,北上避暑山莊承德,接著又浩浩蕩蕩到70℃的吐魯番,從那滾滾黃沙的炎夏,拍到零下15℃的白雪景地。

接下了《臥虎藏龍》(1999)的工作,從劇本開始入手,我發現了很多美術上的困惑。畢竟一直以來,既有武俠片都有一種戲劇化的傾向,經年累月眾多電影累積之下,跳過很多寫實的部份已經成為常態。要按照真實去處理,武俠片是行不通的,李安卻要求電影的真實感與歷史性,使我在開始的時候難以抉擇。

虛是意境,御虛行實

首先,我找來一張老北京的地圖,了解整個故事發生的背景及地理位置。

北京有內城、外城之分,內城是紫禁城、王公大臣居住處所及辦公的地方,外城才是老百姓居住、天壇、天橋等地,市集、妓院也在那裡。

故事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沒受到太多外國文化的影響。我刻意以浪漫化處理中國的意象概念,分析每一個場景的位置與特色,什麼事情該發生在什麼地方,我嘗試把所有場景空間化,作為人物活動的舞台,在美術處理上,力求在真實又擴大了的空間中,求得一種簡約感。

為了達到這目的,我將主力放在物料質感的要求,簡化細節,視覺集中在環境的營造,又藉著不斷放大表演區域的空間感,產生演員與空間的對應力。

用色彩自然區分空間意象

另一個重要元素是色彩。由於北京城的繁雜與俗豔,一向很容易固定在歷史模式上,我試圖改變這種歷史形式,去掉最搶眼的清朝青花瓷、王府大門的彩繪與紅柱子,洗去整個京師的色彩濃度,隱藏顏色,使它空間化,得以強調演員在場景中的活動,讓北京成為一個「場域」,而不是一個「歷史」的再現,把戲劇推向人性,而非事件,空間不再是物理空間的重塑,而是意象。

也因此,我的重點不在於北京不北京,清朝不清朝,而是:龐大帝國的古城北京(灰色)——新疆(土紅色)——安徽(木原色)——竹林(純綠色)——古窯(黑色),一個又一個的大塊意象,孤立又聯結,像一幅後現代的巨大卷軸畫。

《臥虎藏龍》隱喻著現代人會發生的感情,但卻安裝在一個古典的世界裡。李安對電影有種執著,譬如清朝的貴夫人穿什麼衣服、戴什麼首飾,他要真實、要考究,為此還特別請了一個禮儀老師來教演員走路。

俠之大者,周潤發

《臥虎藏龍》的靈魂人物李慕白,隱含著一種潛在不穩定的心理狀態,是我最想表達的角色。我淡化他的形象,猶如不存在,即使電影中他是主角,在形象上卻隱藏他。

李慕白的形象一方面希望安定,一方面又心存異念,體現在幾次面對玉嬌龍的蒙面黑衣上,那是他心中一種欲望的召喚。蒙著狂野的心,玉嬌龍在他心裡產生了性、反叛、青春活力的誘惑,玉嬌龍是他的一個迷失的自我。

設計李慕白時,我以整體的「型」來顯露他的特質,而非以身體的細節來呈現。我試著抓住李安對某種類型的想像,在片中,周潤發同時是大俠、是李慕白,但他也是周潤發,這個角色也有周潤發個人在裡面。當角色內有這麼多層次時,造型上得要簡單,有點脫離現實,在這種氣氛中牽引觀眾的視線。

我給他一個單純的形象,卻營造出一種氣魄,所以他的衣服始終就是一個樣子,永遠可以看見這個人,但卻看不清楚他。

第1套服裝衣料厚而平實,主要是把李慕白的造型固定在寫實空間裡。呈現的質感是粗麻布。

第2套服裝,是他和楊紫瓊演對手戲時的穿著,是情人的角色,我用了米色的真絲麻,讓他看起來很文雅。

第3套服裝,是他在晚間打鬥、追逐戲時穿著,改用灰色的水洗絲,取其飄逸靈動感,用深色的原因,是因為一到晚間其他所有人的衣服色調都變暗,連楊紫瓊的服裝顏色也都變深。衣服的式樣這3件都一樣,但每件衣服由於質料不同,所以不同動作會呈現不同效果。

第4件則是為竹林那場戲想的。我用最飄的布,作用是讓布的飄動感增強,連走起路來都會產生作用。長衫加了件外袍後,由於這件衣服的布料與長衫相同,是非常薄的質料,遠看像是一件,但兩邊叉開得很高,當周潤發站在竹尖上時,這幾片衣襟都會飛飄起來,這種變化,能讓角色的內在狀態展現出來。

欲望衝突的叛逆千金,章子怡

玉嬌龍是全片的動線,最花工夫。但當時章子怡年紀很輕,沒有玉嬌龍的那種叛逆,她的身體還不會帶出那麼多神祕力量。她本身的身體語言、講話的樣子還是像小女孩。

我們試著開出整套最嚴格的訓練課程,每天13小時的功課:練書法、練劍、練騎馬、吊鋼絲、上山下海、踢腿……。整個訓練課程下來,她垮了好幾次,但後來卻愈來愈平順,甚至展現了出色的演技,我想這是她拼命付出後,應得的回報。

玉嬌龍的造型分成很多階段,這些階段建構了整部電影的脈絡。

第1,王府裡的玉嬌龍。她演一個大家閨秀,從新疆遠道東來,有很好的家教,舉止莊重、規矩,衣服典雅而華麗。

第2,夜盜青冥劍的玉嬌龍。行藏神祕,一塊輕紗蔽面,使她的欲念與身分都隱藏起來,只剩下不斷狩獵的雙眼,那是人的欲望彰顯時的危險狀態,帶著一種破壞性的誘惑。

第3,大漠的玉嬌龍。富家小姐遇到羅小虎的攔路打劫,從王府家裡的精細、秀麗到大漠羅小虎粗糙的新疆風貌,是玉嬌龍從少女變成女人的轉變。在為她設計穿著羅小虎的粗麻衣,上黑下紅,在厚重的布料中,顯示她纖細的身形與光滑的皮膚,露出一小截腰身,呈現玉嬌龍青澀、性感動人的一面。

第4,閨房內的玉嬌龍。輕薄的麻紗衣,白色、有透明度,仍然保留一種未成熟少女的氣息。穿上這套白色服裝的章子怡,很「守」,但又有一點點透明;乖,但又有點壞……。這種裝扮會讓人一直看,就被她吸引住了,有一種禁忌的快意。

正式拍時,她在裡面穿了一件深色的肚兜,但白衣質料半透明,所以內裡若隱若現。女孩的皮膚和布料的脈動,加上旗袍領的「守」,在這場戲的月光下,整個景都很白、很乾淨。她正在閨房內想著羅小虎時,就用一點碎花的滾邊點綴在慘白的衣服上,產生視覺上的挑逗,增加了層次感。

第5,男裝的玉嬌龍。帶著貴氣與瀟灑感,重點在營造聚星樓的一場打鬥,衣料上取其輕而薄,容易產生飄動的美感。

第6,最後的玉嬌龍。只借了俞秀蓮一件寬大的內衣,就急急忙忙打了起來,後又逃到竹林,在竹梢上與李慕白追逐。在一大片綠色竹海中,竹葉飄搖,兩個人穿著同一顏色的米白調子,產生輕盈與意在言外的曖昧感。

在片中玉嬌龍的角色,一直是牽動劇情起伏的焦點。我需要表達她在不同環境呈現出的個性,最重要是潛伏中的欲慾(sex allure)。各種不同人物與她的對應關係,不斷地拆散與重組她這個角色,慢慢營造出她的形象,構建出許多吸引人的地方,那種不能自我控制的情欲與爆發力、原動力與內在的天真無邪。

俠氣與賢淑並存,楊紫瓊

楊紫瓊有一種中性又不失女人味的特殊氣質,李安希望她同時擁有賢淑與俠氣的兩面,一頭對情人,一頭對敵人,並且希望她的造型能保有最多的歷史感。在造型上摸索許久,光是髮型頭飾就修改了5次之多,最終在力求單純的本質下,將現代與古典融為一體。楊紫瓊扮演的俞秀蓮,一直要保持在一個高度的掌握中,不可多也不可缺,必須平平穩穩,做得精確,最後一場戲才會感人。

為了使她的造型擁有豐富的變化,因此分成兩個區塊:第1,俠女,她繼承了鏢局倫理的男性位置,因此在這方面,會比較傾向中性。任何時候,她總是行色匆匆,一種鏢局生涯的狀態,但又不失江湖的禮節。

第2,一個典雅的清朝漢族女性。她與玉嬌龍有多場的對手戲,我也準備了數套華麗的禮服,讓她同時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風貌。我揣摸著楊紫瓊的特質,抓著她沉穩中見華麗的印象。一方面要維護李慕白的尊嚴,一方面又要把事情弄到水落石出,她同時徘徊在漂泊的鏢師與渴望成為傳統女性之間。羅小虎是玉嬌龍的奇想(fantasy),而周潤發、章子怡的造型及服裝都使用了素描剪影的手法,而楊紫瓊的造型則是4人中最寫實的。

破壞的創意美學

《臥虎藏龍》深刻地表現了中國人倫理道德的美感包裝下壓抑的情感,李慕白與俞秀蓮的服裝系統相同,調子趨向平穩,但卻為玉嬌龍千變萬化的影像所干擾。李慕白的白袍、玉嬌龍的黑衣與蒙面的黑布,形成了李慕白某種雙重人格的象徵。

世界上可能有兩種完美的人,在《臥虎藏龍》中,顯現著兩種特性:一個是李慕白,一個是玉嬌龍。李慕白深諳世道,萬事講求道義,合乎人情、世故,所有事情都處理得頭頭是道,但卻留下很多個人的遺憾。玉嬌龍出身貴族,永遠保持著一種原欲慾的動力,人際關係不太好,但卻一直順著自己的心性軌跡行動。

看不見邊的玉嬌龍,是每個人年輕時的夢想,這也是《臥虎藏龍》最主要的想法和初衷。玉嬌龍在戲裡被一種懸念不斷形塑,在角色與角色之間,使她產生了對比的效應:才華橫溢,卻有一種內在不安的性格;不按規則、任意妄為,沒有成年人的負擔,對自己的原欲有一種自然勇敢的態度;表達一種青春的隨性真情,擁有強大的意志力與不可測度的未來。

在玉嬌龍的身上,我能感覺到創作有一種超越性的東西,沒有道德邏輯、原理的包袱,愈是破壞,創造力愈大。

(本文節錄自第6章——「臥虎藏龍國際觀」)

葉錦添簡介

自1986年參與第一部電影《英雄本色》(吳宇森導演,周潤發主演)以來,15年內,葉錦添參與了多部電影的美術、服裝製作。合作對象遍及台、港、美國等地知名導演,包括李安、蔡明亮、田壯壯、羅卓瑤、關錦鵬等人。2001年更以《臥虎藏龍》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與「最佳服裝設計」雙項提名,一舉刷新奧斯卡的歷史紀錄,並於該年榮獲奧斯卡「最佳美術設計」與英國影藝學院「最佳服裝設計」兩項大獎,同時也將他的創作生涯推上全世界的舞台。

這樣一位國際級的美學創作者,如何構思他的每一部作品?在葉錦添的最新著作《神思陌路——葉錦添的創意美學》(天下雜誌出版)一書中,葉錦添首度公開他在《臥處藏龍》一片中,如何運用色彩來詮釋主角性格與場景的氛圍。這段公開分享,相信會讓讀者驚豔於一名服裝設計師隱身在幕後的細膩思維,雖看似不著痕跡、但卻能為電影營造出巨大無比的渲染力。

《神思陌路——葉錦添的創意美學》

作者:葉錦添

出版公司: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08年7月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忙茫盲!抓出浪費時間4大元兇
天下雜誌

一樣的一天二十四小時,常嚷著說沒空的人,也許只是沒有抓到運用時間的技巧,十五分鐘工作術,幫助你做個效率達人。

【採訪/張漢宜】

「啊,我沒空!」「我實在沒時間做XX事!」常聽到許多人如此抱怨。然而,時間真的不夠用嗎?每個人每天同樣擁有二十四小時,為何有人可以在相同時間做更多事?

解決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抓出浪費時間的元兇,二、增加運用時間的效率。

浪費時間的四大元兇

人常在不知不覺中浪費時間。與其抱怨別人佔用自己的時間,不如說其實大部份都是自己造成的。日本管理雜誌《The 21》指出,造成浪費時間的原因有四大元兇:

一、考慮太多,優柔寡斷
深思熟慮是好事,但若想得太多、考慮太過,遲遲不敢下決心動手執行,等到終於做了決定,卻壓縮了執行時間,導致一個很好的構想最後呈現結果不佳,浪費了事前的努力規劃、讓自己處於時間的強大壓力、最後成果也令人沮喪。

二、完美主義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個好原則,但若要求事事做到一百分,結果顧此失彼,未能整體考量,也無法做好時間規劃。原本已做到九十分,但為了加把勁衝到一百分,把大量時間與精力投注在提高那十分,導致其他工作迫於時間與人力草草了事。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一種「相對標準」而非「絕對標準」,應從擁有多少時間、人力、資源來考量,當條件有限時,就應思考「先求有,再求好」的哲學。

三、害怕失敗
每個人都希望一出手就成功,但並非每次都能做到,難免有些事不盡完美。如果太在意成果,患得患失、害怕失敗,不僅壓力過大,也會在執行時顯得畏縮,反而浪費更多時間,達不到預期成果。沒有人可以把每件事做到滿分,從今天的小失敗中學到經驗與教訓,慢慢累積,才能成就日後的成功。

四、挑簡單、喜歡的先做
喜歡的菜先吃掉?簡單的工作先做?這是一般人的習性,但卻容易掉入「先甘後苦」的痛苦中。其實,工作應以「重要性」、「急迫性」來安排,而非「是否容易做」、「自己喜不喜歡」為考量,否則會讓時間配置顯得雜亂無章。

抱怨時間不夠用,癥結是把時間以「小時」為單位來用。以小時來度日,扣掉睡眠與交通,一天只有十幾個單位的時間可用。而且,一項工作如果預定一小時做完,結果四十分鐘就完成了,剩下的空檔,人性往往就會偷懶、東摸西晃,結果浪費許多值得利用的零碎時間。

試試看這樣的新做法:以「十五分鐘」做為時間運用的單位。這樣做,有幾個好處:

以「十五分鐘」為時間單位

首先,一天會增加為四、五十個時間單位。你可以依照工作的重要性,靈活分配適當的時間單位,即使偶爾想偷個懶,也不會浪費太多時間。這個道理就像魚網一樣,以「小時」為單位,時間縫隙大,容易浪費、流失;以「十五分鐘」為單位,時間縫隙小,可避免零碎時間在不經意或偷懶中流失。

另外,是為了健康,每十五分鐘給大腦與身心一個休息空檔。以生理因素考量,人可以集中精神、發揮最大腦力效益的時間,大約是十五分鐘,一旦超過,效率與思考力就會慢慢遞減。因此,集中精神工作十五分鐘之後,起身休息一下,喝杯茶補充水分、眺望窗外的遠景讓眼睛休息一下,讓腦力恢復最佳狀態,再繼續投入工作。

忙得焦頭爛額,是因為沒有事先做好規劃。人生目標有短、中、長期,同樣地,時間運用也有短、中、長期的配置。事先準備工夫做好,執行時會快速許多,省下許多時間。這樣就能不必瞎忙,而是忙得「有感覺、有意義」。若準備草率,邊做邊補、丟東落西,拉長執行過程,反而浪費更多時間,精神上也疲累不堪。

想想看,你真的忙到沒時間做某些事嗎?早上抽十五分鐘做運動、跟同事抽十五分鐘迅速溝通工作、晚上抽十五分鐘閱讀,真的做不到嗎?說穿了,都是自己找藉口。

善用「十五分鐘工作術」,是一種「加分型」時間利用法,能在同樣的時間做比別人更多的事,等於擠出第二十五個小時,比別人擁有更多「可用的」時間。若是因缺乏規劃、事先準備工夫不周,在發呆偷懶、拖拖拉拉中浪費掉,那就淪落為「減分型」時間利用法,永遠也逃不出「沒時間」 的迷障。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用鑽石機單挑iPhone,宏達電新五人團隊的秘密武器
天下雜誌

跳脫製造思維,從Touch觸控螢幕手機進階到鑽石機,宏達電以強大軟體能力顛覆市場印象,一再設計出和「蘋果」相提並論的酷炫產品,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如何鬥上國際?

採訪/黃靖萱 攝影/邱劍英

牛仔褲、T恤搭上西裝外套,只差一雙舊布鞋,宏達電執行長周永明在台北101八十六樓的鑽石機(Diamond)發表會上的風格,幾乎和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一樣。拿著鑽石機,在台上隨性走動,還花了半個多小時說明跨入品牌、研發鑽石機的甘苦。

對照半年前還是穿著西裝受訪的周永明,這次換上了黑色T恤,黑色條紋西裝,充滿悠閒的時尚感。

跨入自有品牌後,周永明不只改變穿衣品味,還默默地改造組織。

六月十日,一向對媒體採取保守策略的周永明,風塵僕僕地從 HTC Touch Diamond(鑽石機)全球發表會巡迴回國,首度讓《天下》深度採訪宏達電的新五人團隊,包括執行長周永明本人、催生MAGIC Labs的行銷長王景弘、設計鑽石機的創意長陸學森、財務長鄭慧明、及全球業務部的執行副總裁莊正松。

不同於創業打天下的原始團隊,包括出資者宏達電董事長王雪紅、教父級創業伙伴的卓火土與九位工程師,十年來,宏達電不斷回答外界疑惑的問題是:台灣公司可以做出以軟體為核心的智慧型手機嗎?

智慧型手機將取代筆電

做出智慧型手機後,宏達電面對的局面又立刻不同。今天智慧型手機是成長快速的市場,除了要面對世界級競爭者蘋果的iPhone、RIM的黑莓機,台灣科技公司也紛紛跳入,準備蠶食鯨吞這塊大餅。

即使宏達電去年毛利率達三八.五%,高於Nokia的三三%,周永明仍不敢掉以輕心。「公司成長太快了,必須加強各種不同人才,財務的、創意的、業務的、行銷的,」周永明看到宏達電的缺點,亟欲補強,「現在員工結構和三年前完全不一樣,大家興奮得不得了。」

今年初,全球第二大筆電品牌宏碁併購倚天,擁有通路優勢的宏碁正式跨入手機市場。五月宏碁董事長王振堂接受《天下》採訪指出,科技趨勢是筆電取代桌上型電腦,但三、五年後,智慧型手機將取代筆電。且規模一定可以和現在PC一樣大,是個兩千億美元的市場。

宏碁看的是未來市場,但宏達電面臨的是迫在眉睫的國際級競爭。

與蘋果電腦大PK

六月九日,蘋果電腦iPhone第二代問世,撼動全球的是它「殺手級的價格」。過去蘋果一直以高於市場價格的創新能力為競爭策略,這一次在美國電信營運商AT&T的大力補貼下,8GB的iPhone只要一九九美元(約六千台幣),下殺智慧型手機最少上萬台幣的身價。

「蘋果的價格策略從重視利潤,到以市場佔有率為導向,是具有強烈的競爭者意識,」一位專長企業競爭策略的管理學者分析。

台灣股王宏達電首當其衝,連三天股價跌停,損失六百億台幣市值。但宏達電的組織文化是有底蘊長期抗戰,若骨子裡沒有反骨的性格與某種實力,不可能有機會和蘋果一較高下,也不會有能力代工今年底即將推出的Google Phone。

宏達電已跳脫製造思維,從Touch觸控螢幕手機進階到鑽石機,完全是以強大的軟體能力顛覆使用者經驗。「其實可以把宏達電想成一家軟體公司,競爭對手才會遠遠被拋在後面,」匯豐研究部協理王琦清說。

去年推出帶動觸控手機風潮的「Touch」系列,全球狂賣三百萬支,比起擁有三十年歷史及無數蘋果迷徹夜排隊支持、銷售六百萬支的第一代iPhone來說,表現亮眼。

「成長快速的宏達電,在和蘋果iPhone的競爭中取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功,」今年五月宏達電鑽石機在英國發表,《亞洲華爾街日報》給予相當高的評價。「對一家成立僅十年的台灣公司來說,宏達電的成績相當輝煌。直到不久前,它的名字在產業外還幾乎無人知曉。」

今年,鑽石機將在三十四個國家銷售。而iPhone2,初期在二十二國推出,未來將於七十個國家開賣。

雖然宏達電市值四一二六億台幣,對上蘋果的四十六兆,規模天差地遠。營收也距離甚遠,去年蘋果營收七三一九億,是宏達電合併營收一一八二億的六倍多。蘋果每股盈餘一二三元,更是宏達電已高達五十元的兩倍以上。

但若僅計蘋果的手機業務,即iPhone產品及服務的營收,則只有三七.五億台幣,在手機領域,蘋果還只是初發芽的幼苗。

宏達電的聲譽,也組織了足以匹敵的供應商,幾乎是各領域的全球第一。鑽石機的晶片是全球第一的IC設計公司高通(Qualcomm)、晶圓代工是台積電,相機鏡頭是大立光,面板是時緯與介面。

而iPhone2在這四項的組合是英飛凌、聯電、大立光與玉晶光、面板是日本的夏普,機殼與組裝則是鴻海。兩者背後的供應商多是台灣知名的製造供應商。

除了供應製造的較量,兩者在商業模式也採取不同策略。面對激烈競爭,周永明找來前中國惠普(HP)高級副總裁莊正松聯手操盤業務。「莊正松在惠普是皇帝耶,」周永明誇張地形容,也明顯感覺到他對業務強將加入的欣喜。

做出讓人「哇!」的產品

莊正松和周永明是政大EMBA同班又同組的同學,周永明早知莊正松想離開惠普,而正值大力擴展品牌業務的宏達電也亟需莊正松這樣身經百戰的大將,未經太久的說服,莊正松就決定轉戰宏達電。

「台灣、大陸,有哪個廠商曾經從使用者經驗來改變世界的,即使整個亞洲,過去也只有SONY的walkman,」莊正松說,「我在乎的是有沒有機會做讓人家『哇』的產品,感覺我也參與了歷史。」

莊正松從小在羅東最大的市場長大,觀察人性,成就今天的業務性格。在惠普十七年,幾乎可以等到退休金,卻在擔任中國惠普副總裁的高位、將惠普筆電從第四名推上第二名高峰時,決定離開。

「人生有幾次這樣的機會,若我考慮太多,然後晚點再加入,那時搞不好宏達電很成功了,沒有機會給我做這件事情,我現在就很興奮,」莊正松說。

但是企業競爭的壓力也沒有給莊正松太多暖身的時間,鑽石機對上iPhone,正是莊正松的首戰,幾乎在全球的電信營運商開打。

由於蘋果是訴求終端消費者BtoC的商業模式,宏達電則是透過電信營運商銷售的BtoBtoC的策略,因此對待電信商的態度不同。

iPhone要求電信商補貼,祭出一九九美元的價格,美國電信商AT&T就公開抱怨,預計補貼費用高達六億美元(約一八○億台幣),傷害了AT&T的獲利能力。明後年每股獲利降低達十到十二美分。

而和電信商關係深厚的宏達電,和強勢主導電信商的蘋果電腦不同。莊正松認為,宏達電的產品,是要解決電信商的問題,「他們關心的是東西好不好賣,能不能帶給他們更高的ARPU(平均用戶貢獻營收),我們怎麼滿足他們。」

據統計,過去歐洲地區一般手機用戶,每月話費平均二十五歐元。採用能收發email、上網的宏達電手機後,平均每月繳給電信商達七十六歐元。如果是六月上市的鑽石機,連看個天氣都自動連上網,電信商從用戶口袋掏走的錢就更多了,這也是宏達電的價值所在。

瑞銀證券執行副總裁謝宗文認為,直接和iPhone對打的宏達電鑽石機,在電信商以外的品牌知名度仍不足、通路也不夠廣。

同樣的產品若由一線品牌銷售,有賣到一千萬支的實力,他說,「絕對是品牌力的問題。」加上iPhone經過電信商補貼後的價格太有競爭力,且蘋果的品牌早已有群龐大的死忠支持者,宏達電必須小心謹慎,提高宏達電的品牌力。

宏達電崛起,是美麗的意外

「我了解品牌很困難,不是主觀期待就會發生,」因此從R&D(研究開發)人才堆砌起來的宏達電,為了面對品牌的戰爭,兩年來周永明跑遍各地,逐一凝聚一流的財務、行銷、創意、業務高手,期望成就一個根在台灣的世界級品牌。

追溯宏達電的崛起,其實是美麗的意外。宏達電曾幫康柏(Compaq)研發出全球第一支微軟作業系統的PDA「iPAQ」,兩家公司的合作也一直延續到「iPAQ3」。

「iPAQ3」是周永明提出的想法,第一次想將智慧型手機的功能做進PDA中,但計劃進行一半,康柏內部改組,就將宏達電排除,計劃移轉到韓國公司。無奈又挫折的周永明只得硬著頭皮將概念拿到英國電信推銷。

當時通訊發展正從二G語音傳輸,跨入二.五G無線資料傳輸,英國電信投資大筆資金更新設備網路,卻苦無手機配合業務。這項合作對雙方都如天降甘霖。

雖然計劃拖了三年半才出貨。但宏達電卻從此在電信商的圈子打響聲譽。「反而要感謝有這過程,如果沒有挫折,宏達電的路不一定這樣發展,」周永明事後回想。

嚴酷研發學

即使挑戰當前,全世界還是不禁要問,是什麼文化讓宏達電能一再地設計出和「蘋果」相提並論的酷炫產品,甚至引領產業發展趨勢?

答案很簡單,就是堅持做最難的事,加上給予夠?廣的研發空間,但這卻是國內盛行代工,強調成本降低的公司裡,很難突顯的價值。

資策會分析師陳冠名觀察,宏達電為了創新,給研發的空間非常大,而人才就是這樣訓練出來的。「不然同樣一批台灣人才,沒有誰的R&D比較好,很多從宏達電挖角人才的公司,也沒看到因此做出領先宏達電的產品,其實就差在管理階層,差在文化,」他說。

在宏達電裡,一支手機的研發時間兩年是常態,研發耗時超過三年的機種也不少。

宏達電有個可以像白紙一樣發揮無限創意、卻又如同奧林匹克競技場的世界,他們稱為「MAGIC Labs」。

才卸下帶領「MAGIC Labs」職務幾星期,專任行銷長的王景弘解釋,在「MAGIC Labs」裡,創意沒有時間表,魔術師的任務就是不斷透過腦力激盪,激發出點子,隨時都有幾千個點子在實驗室裡轉,「就是鼓勵idea,爛的也沒關係,先想出來再淘汰掉,」去年領先iPhone推出改寫使用者介面的Touch,就是從這實驗室催生出來。

但概念雛型一出「MAGIC Labs」就不同了,每天就像打仗一樣。

周永明給的不只是空間,還有把人的潛能逼到極致的嚴酷研發學。

「有句廣告詞『追求完美,近乎苛求』,而Peter(周永明)是苛求完美,」莊正松形容。

相較代工廠在有限的規格下做研發、華碩副董事長童子賢以雙P哲學(priest傳教士、parent父母)對工程師傳技又傳心。吸引宏達電工程師日以繼夜奮戰的誘因,遠的是有機會改造歷史的願景,近的是周永明的稱讚與認同。背後代表的是永不妥協的高標準。「我的工作不是做nice guy,」周永明說。

「Peter一直說,如果宏達電做一個產品,別人不痛不癢,沒有差異,還不如不做,」一位和周永明互動緊密的宏達電中階主管說。

也因此宏達電的每一項產品開發計劃都代表著創新、領先,就總有跟隨者想窺探。為了保持神祕,主管都是用嘴巴傳達給研發,不寫在白板上,更看不到任何書面資料。

挑戰最難的,對宏達電而言是人的天性。

「就是有五百個、六百個問題要解決,過程不一定會快樂,會有很多的壓力,可是解決後,會快樂、會超越,像一個 real person,」用英文文法說中文,又帶著濃濃廣東腔的鑽石機推動者、宏達電創意長陸學森,才加入宏達電一年半,卻已能深刻融入宏達電的文化。

港裔美籍的陸學森在微軟待了十年,是第一代XBOX的設計者、也是微軟行動平台產品群的創意總監,和宏達電早有合作的基礎。有一天,周永明直接飛到舊金山找陸學森,從晚上八點深談至凌晨一點半,說服這難得的創意鬼才加入。

「我期待能改變世界,期待能以完全不同於以往的方式帶領這個世界,」其實不用費時感受宏達電的嚴酷文化,個子不高,臉上堆滿笑容、說起話來又急又快的陸學森,外表和坐在一旁的周永明完全相反。但兩人心裡想的、堅持的標準,卻如出一轍。

對技術的累積與堅持,外界也可從鑽石機看得一清二楚。

「這個產品,如果沒有Horace(陸學森)帶領,設計的角度,包括現在看到的Touch FLO 3D介面(指加入立體動畫圖標及採用更為順暢的動態顯示,用戶只要以手指即可操控多個功能),大概都沒有辦法做到,」周永明說。其實早在去年的「Touch」就想做3D介面,卻沒有做出來。而直到現在,蘋果的iPhone,仍停留在2D的畫面。

另外,鑽石機使用最新的高通(Qualcomm)設計的系統整合單晶片,讓手機同時擁有Wi-Fi、GPS、藍芽等強大功能,卻比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包括iPhone還更小更薄。

但不是誰都用得了這顆晶片。宏達電營運長劉慶東透露,這顆晶片的技術難度相當高,本來高通要取消,認為會找不到客戶。但宏達電在三年前開始和他們合作開發,隨時回饋測試後的問題,提高晶片效能,一起試出最佳的參考性設計。

「晶片怎麼整合有難度,加上問題一直很多的windows,如果再放進許多應用軟體時,會產生更多的bug,這已經不是隨便一家公司可以做好的,」王琦清說。

宏達電還在鑽石機裡內建「You Tube」,可隨時下載、觀看影片。

台灣也能出世界級的公司

「我覺得他們非常『厚工』,」Google台灣區總經理張成秀觀察,其實早有一堆電信商或手機廠想和Google合作,拿You Tube做為行銷的賣點。「但沒有人願意為You Tube客製一個播放器,只有宏達電。這態度很不一樣。」

對台灣科技公司而言,最難的不是研發與行銷,因為這些公司的創辦人都是這兩個領域出身,沒有能力,第一輪就被淘汰。但創業成功後,如果失敗,都是敗在營運。

建立品牌,逐漸走向國際化營運後,周永明近來花很多時間思考如何強化公司的財務系統、公司治理等過去幾乎沒顧及的面向。

兩年前從富邦金加入宏達電的鄭慧明,補了這個管理漏洞。

鄭慧明曾於二○○二年獲選台灣區最佳財務長,每到一家公司,他總能迅速抓到關鍵的數字問題,分析資源及成本是否錯置。但到了宏達電,卻較難抓到關鍵的數字,因為宏達電只把帳結出來,卻沒有任何其它財測數字,「例如下月營收預估多少,沒有人知道。」

更慘的是,鄭慧明剛來就碰上宏達電宣布自有品牌,股價從一千元跌到四百多元。鄭慧明坦承,當時股價大跌,就是宣布做自有品牌,卻沒有把產業結構及宏達電在產業裡的獨特地位先對外說清楚。

現在,鄭慧明固定公布下一季財測,還會將每季法說會的內容送到董事會通過。謝宗文認為,鄭慧明來之後,宏達電的市場評價慢慢提高,因為,「走向國際化,公司的透明絕對必要。」

然而,iPhone問世的第一天,就已經明確公布價格策略,而發表已經一個多月的鑽石機,即使投資人估算,透過電信商補貼過後的鑽石機,價格可能在一五○美元左右,低於iPhone,但宏達電本身卻始終不肯透露經過電信商補貼後的價格區間,投資人對此仍有疑慮,也是連著三天宏達電股價大跌的原因。

已連續兩年和iPhone近身肉搏,證明可以和世界創新典範蘋果電腦,擺在同一個層級上相提並論的宏達電,以一個產業先行者、品牌後進者的角色,持續驚豔這市場。

「我可以很驕傲地說,台灣也能出世界一流的公司,why not?」 周永明的企圖心,全台灣同樣在期待。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部曲預防沉默肝臟叛變


素有「國病」之稱的肝病每年在台灣奪走一萬多條人命,這也使得肝癌總高居癌症十大死因第一或二名。

【文/林芝安;圖片/陳德信】

去年底,全球第一個肝癌標靶藥物雷莎瓦(Nexavar)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核准,可用來治療末期肝癌患者,讓無數肝癌患者燃起一線生機。因為素有「國病」之稱的肝病每年在台灣奪走一萬多條人命,這也使得肝癌總高居癌症十大死因第一或二名。

台灣的肝癌患者多是因為感染B、C型肝炎病毒演變而來的。即使政府從1984年全面為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藉此阻斷肝炎進展到肝硬化、肝癌的三部曲,但迄今,全台灣還有15~20%成年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如果加上C型肝炎帶原者(2~5%)則共計超過300萬人。根據肝病防治基金會估計,台灣每年約7000人死於肝癌,4000人死於肝硬化,1000人死於猛爆性肝炎,平均約50分鐘就有一個家庭因為肝病而失去至親。

也因此,國內醫界愈來愈多研究者投入抗病毒藥物治療,「可說是預防性的肝癌治療,」基隆長庚內科系主任、前台灣肝臟研究協會秘書長簡榮南指出。

目前B肝抗病毒藥物包括干安能、干適能、干擾素、貝樂克及LdT(Telbivudine),如果合併C肝感染則給予長效型干擾素加上抗病毒藥物雷巴威林,總之,合併使用多種藥物已成為未來治療趨勢,簡榮南強調。

肝癌治療多元化,治癒率高

除了抗病毒用藥,針對小型肝癌的治療也有許多突破,治癒率高,除了傳統外科切除之外,像是高醫陳信成教授拿手的經皮酒精注射、林口長庚林錫銘醫師擅長的無線射頻熱灼術等,治癒率可達90%,吸引亞洲國家派醫師前來見習取經,還有北榮肝癌團隊的強項──肝硬化之後合併門脈高壓治療都為肝癌患者帶來治療曙光,即使連肝臟移植,在高雄長庚陳肇隆領導的肝癌診療團隊,不僅成為根本治療,接受活體肝臟移植病人的5年存活率更高達90%,研究成果領先國際。

即使連中、晚期肝癌也有不少療法出爐,例如台北榮總與林口長庚陸續引進放射栓塞術,經由血管栓塞的途徑將帶有放射線的微顆粒打入肝臟腫瘤部位,讓微顆粒附著在腫瘤內,透過自行放射高能量輻射以殺死癌細胞,因為屬純β射線,穿透力短,「對家屬及醫護人員較無影響是特點,」高醫陳信成說,這是為什麼較多國內醫界考慮使用的原因。有些醫院也引入經肝動脈化學藥物灌注療法,從動脈打入化療藥物,可減少藥物毒性對身體造成的傷害。

肝癌沒症狀,需定期篩檢

看起來,目前治療肝癌的「武器」很多,各醫院肝癌醫療團隊也能依據病人的腫瘤大小、位置、期別給予單一或合併治療,但專家們紛紛指出,根本之道還是要早期發現,只要是初期肝癌,腫瘤小,開刀切除治癒率幾乎是100%。

偏偏,肝臟天生既沉默又耐操,肝臟內沒有神經,生病了也不會喊痛,除非發炎相當厲害或已經進入肝硬化、肝癌末期才會出現症狀,再加上只要有四分之一的肝臟還算正常就能維持基本生理機能,這些因素容易使得發病時,腫瘤已經很大顆了。

「只能靠定期篩檢,」高醫肝癌團隊召集人陳信成醫師不禁提高語氣強調,肝癌早期沒有症狀,很難早期診斷。他印象深刻有位女性,原本陪同事來醫院做檢查,突然想到自己是B型肝炎帶原者,就順便做超音波檢查,赫然發現,肝臟內躲藏著一顆10多公分的腫瘤,但當時身體完全沒有症狀發作,幸運的是,還來得及手術切除。

所以,只要自己是肝癌高危險群,務必定期篩檢。

●哪些是肝癌高危險群:

‧B型肝炎帶原者

‧C型肝炎帶原者

‧有慢性肝炎者

‧肝硬化

‧家族中有人患有肝癌者

●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B、C型肝炎帶原者,應先做完整的肝臟檢查,包括:

‧B型肝炎表面抗原

‧B型肝炎表面抗體

‧C型肝炎抗體

‧肝功能指數(GOT與GPT)

‧胎兒蛋白(AFP)

‧腹部超音波

●如果確認自己是肝炎帶原者,務必定期做以下檢查:

‧肝功能指數檢查

‧腹部超音波檢查

‧胎兒蛋白檢查

有些人質疑,明明剛做完健康檢查沒事,為什麼3個月後卻冒出腫瘤?根據研究算出的生長速度,假設腫瘤1公分,100天後變成1.3公分,但有些人腫瘤長得速度特別快,陳信成肝癌診療團隊碰過最快的是,才不過6天,腫瘤體積就加大一倍。

甚且,如果有脂肪肝也會造成判讀干擾,肝臟表面不均勻也容易忽略掉非常小的腫瘤,再加上超音波檢查仍存在死角,例如靠近橫隔膜或被空氣、骨骼擋住的地方如果躲著腫瘤,不容易被找出來。

也因此,如果是高危險群要定期做篩檢,最好3個月至半年內追蹤一次,因為愈常追蹤就愈容易在很小顆的時候被發現,「目前,3公分以下是肝癌的黃金治療期,」陳信成呼籲。

肝癌小檔案

每天約20人死於肝癌

根據國民健康局最新統計:

2006年共有7415人罹患肝癌,其中男性5383人,女性2032人。

肝癌佔全國十大癌症死因第二位,在男性癌症死因高居首位,在女性則為第二位。

患有肝癌的人,2/3是B肝帶原者,1/3是C肝帶原者。如果有B肝帶原,將來患有肝癌的平均機率是一般人的30~100倍。

肝癌藥物最新動態

雷莎瓦(Nexavar)是迄今唯一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治療晚期肝癌病人的新藥,台灣衛生署仍在審核中,究竟雷莎瓦對亞洲病人是否有效,最近有了嶄新進展。

2008年六月初,美國臨床癌症醫學會(ASCO)年會上,將發表一項針對亞太地區226位罹患晚期肝癌病人的藥物試驗發現,接受雷莎瓦治療的整體存活期為6.5個月,沒接受雷莎瓦、服用安慰劑的病人只有4.2個月,也就是說,接受雷莎瓦治療後相較於安慰劑組,整體存活率高達47.3%,效果顯著。

負責這項試驗的總主持人台大醫院內科部與腫瘤醫學部教授鄭安理醫師表示,因為慢性肝炎在亞太地區發生率偏高,目前感染患者約2億7500萬人,使得肝癌人數不斷成長,從這項試驗研究看出,亞洲病人接受雷莎瓦治療後對於存活時間的確有助益,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對生活品質也沒有出現不良影響。不過,試驗過程中發現許多患者出現腹瀉、疲倦、掉髮、紅疹及脫皮等副作用。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垃圾睡眠 睡出健康三大危機

當心!有垃圾食物,也有垃圾睡眠。你家孩子的睡眠習慣及格嗎?


文.楊心怡  攝影.陳德信

2008/04 康健雜誌 113期

晚上11點半,他探頭進16歲兒子的房間,看見兒子仍舊坐在電腦前,手指不停敲打鍵盤,回覆四面八方傳來的MSN訊息。他催促兒子快快上床。兒子敷衍地點了點頭。20分鐘後,他再度踏進兒子房間查看,這次他提高音量,命令兒子上床。這時,已接近12點了。

事實上,當兒子終於乖乖躺上床時,已經是凌晨1點左右的事了。同樣的劇碼,幾乎每天上演。

雖然如此,這位爸爸並不認為這樣有什麼問題。在他眼中,現在的高中生就是這樣:「每天弄到半夜才上床,一躺平就睡著了,哪來的睡眠問題?」他唯一能干涉的,就是「(上床時間)絕對不准超過1點」。

但青少年哪會這麼輕易就放過父母?「每天早上,鬧鐘都是先叫醒我,然後我再去叫他,」爸爸不禁抱怨。有一次,爸爸氣得把震天價響的鬧鐘放在兒子耳邊,兒子依然昏睡,一點反應都沒有。「所以,週末我就不管他了,放他好好玩,好好睡,」爸爸說,週末通常要到中午,才會看到兒子睡眼惺忪地走進浴室梳洗。

同時,這位爸爸也有些自責地透露,以前因為夫妻都上晚班,兩人回到家都已經11點,兒子肚子餓,就會等爸媽回家後,吃完宵夜才上床睡覺,不知不覺養成兒子晚睡的習慣。加上現在高一就有晚自習,回到家都已經10點了,上網跟同學聊個天,心甘情願上床睡覺的時間,肯定超過半夜。爸爸無奈地說:「已經調不回來了。」

*     *     *

相信不少家庭每天早、晚,都得演出這樣一場親子拉鋸戰,卻又不甚明白,孩子的睡眠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放任的結果,就是另一個更嚴重問題的開端。

生理時鐘設定了晚睡晚起

政治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楊建銘點出,孩子在進入青春期之後,因為荷爾蒙分泌的緣故,會有晚睡晚起的傾向。

美國布朗大學的睡眠專家瑪麗.卡斯克敦(Mary Carskadon)曾做了一系列的研究發現,讓人產生睡意的褪黑激素,隨著青春期的發育,流入青少年大腦的時間會愈來愈晚;這說明了為何許多青少年有熬夜的習慣。

美國睡眠協會(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也指出,青少年的褪黑激素直到清晨7點才到達高峰,他們的睡意正濃,但同時,這也是許多青少年該起床上學的時間,可想而知,這時要叫醒一名青少年肯定是非常困難。美國、澳洲因此有不少學校,特地將上課時間延後一小時,在8點半以後或9點才上第一堂課,以配合孩子的生理時鐘。


質、量都欠缺的垃圾睡眠

生理時鐘與到校時間互相矛盾,多少影響孩子的上學意願及學業表現。以台灣的國、高中生每天7點半以前就得到校,清晨6點多,甚而更早就得起床的時間推估,晚睡的青少年不只是睡覺方式上的不同,而且在睡眠質、量上都明顯不足。

在台灣,睡眠不足的情況尤其嚴重。根據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黃玉書今年所主持的一項北台灣地區睡眠調查指出,台灣13~18歲青少年,每天睡眠平均為7.35小時,比同樣重視學業表現的日本、韓國還要低。造成台灣各城鎮清晨滿街走著睡眼惺忪、駝背的陰鬱小老頭和小老太太。

若安靜地睡著倒也還好,但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幾乎所有青少年的臥室裡都有電話、音響、電腦或電視機,而有將近25%的英國青少年,每週至少一次是在看電視、聽音樂或打電動的情況下睡著,以致睡眠品質很差。英國就將這種質、量不佳的睡眠問題稱之為「垃圾睡眠(junk sleep)」。在美國,問題更且嚴重到教育學家不斷呼籲家長,根本別在孩子臥房內裝電視、音響、電腦。

晚上睡眠不足,白天當然容易打瞌睡。黃玉書驚訝地發現,許多青少年一天會喝上3~4杯含咖啡因的飲料提神。

不少青少年只好選擇在週末「狂睡補眠」。政大睡眠研究室的資料顯示,國內高中生週末睡眠的總時數,比平日多了2.41小時,規律性相當差。

「這些都是很不健康的,會擾亂生理時鐘的自然運作,」黃玉書相當擔憂。

脾氣壞、長不高、記憶力差

而且垃圾睡眠就像垃圾食物一樣,平常覺得無所謂,任它一步步破壞青少年的身與心;最重要的是,都容易發胖。

在我們躺到床上後,會先分四階段慢慢進入深層睡眠狀態;之後,再反覆來回於作夢的快速動眼期與深睡期,每個階段約90分鐘。

不同階段都有它重要的作用,例如,處於第四階段睡眠時,大腦會分泌與情緒有關的血清胺和正腎上腺素二種神經傳導物質,及時補充大腦的需求,情緒也跟著提升。所以睡眠不足的青少年,原本對爸媽、老師的輕微不耐,很有可能就失控演變成「你少管我」的叫囂。

垃圾睡眠不僅會影響青少年的情緒控制,讓他們變得易怒、過動、上課無法專心,許多家長關心的身高與大腦發展問題,也會受到影響。加上睡眠是身體機能修復的重要時刻,睡眠狀況不佳,就易影響日間身體及大腦功能的運作。

楊建銘指出,前半夜睡眠以深睡期為多,此時大腦會分泌生長激素,尤以夜間11點至清晨3點,生長激素分泌最多。但根據哈佛大學的睡眠研究發現,青少年因為大腦的皮質灰質正處於大幅削減階段,神經元密度不夠,可能導致他們的深層睡眠減少約40%,若再加上深睡期時間不對,干擾原本就已減少的深層睡眠,就可能影響生長激素的濃度,進而影響孩子發育。

後半夜則以快速動眼期較多,此時腦部還是不停運作,藉著神經元的連結,每次作夢,都是在將舊的資訊重新整理、保存,幫助大腦的學習、記憶與創造功能。

另一方面,睡太少也易養出胖小孩。身體因無法利用睡覺時充飽電,就會試圖從另一個管道吸取能量,也就是食物,尤其是對糖和高脂肪食物的需求,這些食物的高熱量足以干擾生理時鐘,使得新陳代謝的運作節奏跟著紊亂,肥胖與糖尿病等疾病的風險也隨之增加。

留心孩子的睡眠環境

我們體內有個機制,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該睡覺,什麼時候該清醒,就是所謂的「生理時鐘」;它會感應外在環境的光線,只需像電腦或電視螢幕的亮度,就會抑制夜間褪黑激素的分泌,讓我們保持清醒,不易入睡。但當要調整及穩定生理時鐘時,卻需要室外太陽光直接照射的強度才能辦到。

不只是光線,像電視、音響、手機等所產生的聲響及電磁波,都會干擾生理時鐘的運作。

如果在電視、音響還開著的情況下睡著,那些聲音隨時會啟動大腦的警醒系統,讓我們更警覺與專注,就會削弱我們放鬆與進入夢鄉的能力。

事實上,許多青少年晚上不是上網聊天,就是用手機與朋友哈拉到很晚。瑞典與美國合作的一項研究指出,睡前使用手機,電磁波會延長進入深層睡眠階段的時間,停留在深層睡眠階段的時間也會減少,因而干擾身體進行自我修復的能力。

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

你是否有注意過,你家孩子睡的是不是垃圾睡眠呢?是時候幫他建立健康的睡眠習慣了。

■白天要光亮,夜晚要黑暗

可以利用照光幫助孩子保持生理時鐘的同步。楊建銘建議,每天吃完早餐後,孩子應到室外活動半個小時,接受日光照射,給大腦「該清醒了」的訊號。

晚上睡覺時,儘量讓臥室保持黑暗。若習慣開小夜燈的人,最好選擇較柔和的橘色光。

■保持規律的就寢與起床時間

生理時鐘很脆弱,有往後延遲的傾向,因此要將生理時鐘往後延,比往前移來得容易。若要養成健康的睡眠習慣,最好固定每天入睡及醒來的時間(尤其是醒來的時間),就連週末也要一致,生理時鐘才不會一直受到干擾。


■小心睡前吃下的食物

美國睡眠協會建議,睡前6小時,最好不要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熱可可、巧克力牛奶、可樂等。另外,酒類雖然可以加速入眠,但卻會使你後半夜睡不安穩。

不只是咖啡因和酒,油膩、辛辣的食物,或產氣食物如玉米、洋蔥、高麗菜、豆類等,也會增加腸胃蠕動,延緩身體休息、放鬆的時間,都會產生反效果。

■適度運動也有幫助

適度運動可使人容易入睡,睡眠也較深沈。黃玉書建議,運動最好的時機是在傍晚,而不應該在睡前兩、三個小時激烈運動,造成腦內啡亢奮狀態,體溫升高,反而讓人不易入睡。

■你在床上做什麼?

為你家孩子的床重新定位。要他們把看小說、聽音樂、講手機這些活動,留到房間的其他地方去做。只有在想睡的時候才上床,讓大腦習慣「床只保留給睡覺」的訊息。

■大腦關機,所有電器也關機

許多青少年房裡都放有電腦、音響、iPod、手機等電子產品,睡覺時,爸媽應確保這些電器關機;當然,黃玉書認為,最好還是不要在房內放置任何電子產品,以營造良好的睡眠衛生。

就像一位剛上高一的青少年說的:「我們真正想要的是一所『國立睡眠高中』。我們都需要好好睡一覺!」

徹底檢查你家孩子的睡眠習慣!!

以下列出30項「不健康」的睡眠行為,若發現孩子有這些行為,且頻率不低,可以實驗看看,持續追蹤改善至少其中一項,長久將有助睡眠品質。

1. 晚上上床睡覺的時間不規律

2. 早上起床的時間不規律

3. 早上醒來後會賴床

4. 週末補眠

5. 在床上做其他與睡眠無關的事(如看電視、看書,性行為除外)

6. 睡前太飢餓

7. 睡前擔心自己睡不著

8. 睡前有不愉快的談話

9. 睡前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自己放鬆

10.開著電視或音響入睡

11.躺上床後仍在腦海中思考未解決的問題

12.半夜會起來看時鐘

13.白天小睡或躺在床上休息的時間超過一小時

14.白天缺乏接受太陽光照

15.缺乏規律的運動

16.白天擔心晚上會睡不著

17.睡前四個小時飲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可樂、提神飲料)

18.睡前兩小時喝酒


19.睡前兩小時使用刺激性物質(如抽煙、嚼檳榔)

20.睡前兩小時做激烈的運動

21.睡前一小時吃太多食物

22.睡前一小時喝太多飲料

23.睡眠環境太吵或太安靜

24.睡眠環境太亮或太暗

25.睡眠環境濕度太高或太低

26.睡眠環境室溫太高或太低

27.臥室空氣不流通

28.寢具不舒適(如床太寬或太窄、床墊太軟、枕頭太高或太低、太軟或太硬等)

29.臥室擺設過多與睡眠無關甚至干擾睡眠的雜物

30.被床伴干擾睡眠

資料來源:政治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楊建銘提供

◎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職涯的六個新趨勢


EMBA雜誌編輯部/文

知識工作者已成為職場的主流。除此之外,職場上還有哪些重要的趨勢呢?「量身定製職涯」(Mass Career Customization)一書指出,企業必須注意六大職涯新趨勢:

一、知識人才庫不足。大批嬰兒潮工作者逐漸退休,再加上過去二十年來出生率偏低,知識工作者的人才庫已明顯不足。但是企業界並沒有因應這股重大趨勢而採取措施。美國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的調查就發現,有六五%的企業並不打算招募年紀較大的知識工作者,而儘管有八○%的嬰兒潮世代都有意願延遲退休,八成以上的企業卻沒有提供相關選項。

二、家庭結構大改變。基本上,夫妻加上兩個小孩,太太不工作的傳統家庭結構,幾乎已經不存在了,在美國更只剩下一七%。企業和社會或許已經感受到這股浪潮,卻尚未準備好要面對它。許多社會福利措施和企業對員工的補助方案,仍舊以傳統家庭為主。此外,其他的非傳統家庭形式,還有單親家庭、有小孩的同居雙親家庭、不生小孩或延遲生育的夫妻……。

三、女性工作者持續增加。在加拿大的商業和專業領域,女性工作者就佔了五一%強;在美國市場的新進工作者也是女多於男,女性工作者更有「學歷偏高」的傾向。更重要的是,女性工作者的職業生涯發展屬於「非線性」或「非持續性」的,尤其是有小孩的女性。但是企業顯然未有因應措施,員工職涯規劃及獎勵措施,都是以線性發展的男性為主。結果是女性知識工作者越來越多,其職涯發展卻處處碰壁。

四、社會對男性期望的改變。有別於傳統男性應該以工作為依歸的觀念,似乎越來越多男性不再認為自己需要配合社會的期望。賺更多錢、爬更高的工作職位,已不再是許多男性的人生第一優先順序。他們寧可把個人時間、親子時間、家庭時間排上更高的順序。事實上,一項調查顯示,有五成六的專業經理人認為,如果需要放棄更多個人時間的話,他們寧可放棄升遷的機會。

諷刺的是,男性工作者通常不知利用公司的一些福利措施如育嬰假等,因為他們認為這些福利是專供女性同仁的,並且這麼做會阻礙自己的職涯發展。企業可能提供相關的福利,但工作環境並不鼓勵男性有另類的選擇。

五、X及Y世代對工作的期望已有不同。上述這項新趨勢在十八歲至四十三歲的X及Y世代身上最為明顯,他們除了注重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之外,更講究工作上的自我滿足、自我發展、自我目標、多元經驗等個人面向。他們強調要活得真誠,而且也不認為工作和自我是分離的。X及Y世代熱衷科技、很能夠順應變化、喜歡非傳統的工作方式。

六、科技持續帶來衝擊。科技對於工作模式所帶來的根本轉變已經沒有人會懷疑了,而寬頻所帶來的爆炸性改變更是驚人。美國在二○○○年時只有不到五%的家庭有寬頻裝置,二○○六年十月已經大躍進到近八○%。

科技對工作帶來的具體成效,可以昇陽電腦(Sun Microsystems)為代表。它推出一項五五%全球員工參與的新型態虛擬工作模式,四年下來節省了超過三億八千七百萬美元的開銷。


來源:EMBA雜誌第262期(2008年6月出版)
本文網址: 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6275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咳不停是肺癌嗎?搞懂肺癌5大趨勢

為什麼不抽菸也會得肺癌?又為什麼同樣是肺癌,有人藥石罔效很快過世,有人療效神奇,打破過去「第四期肺癌活不過6個月」詛咒?

文/張曉卉 攝影/蕭世英

雲門舞者羅曼菲,46歲健康檢查時發現肺腺癌;台北榮總婦產科醫師楊勉力,59歲時因為呼吸困難、腹痛,檢查發現已是肺癌第四期;前法務部長陳定南,62歲時出現胸悶、咳嗽就醫被宣判肺癌,不到一年與世長辭。他們都不抽菸、且正值壯年就因肺癌喪命。

但另一方面,愈來愈多晚期肺癌病人因為化學治療、標靶治療,腫瘤戲劇性縮小、甚至消失,重回生活軌道與摯愛家人相守。

為什麼不抽菸也會得肺癌?又為什麼同樣是肺癌,有人藥石罔效很快過世,有人療效神奇,打破過去「第四期肺癌活不過6個月」詛咒?

《康健》專訪肺癌領域專家,整理出最新趨勢,從預防、治療、全方位掌握肺癌。

趨勢1:女性、年輕族群、肺腺癌大幅增加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台灣肺癌醫學會理事長陳志毅觀察,最近十年台灣肺癌有相當多變化,女性、年輕族群、肺腺癌病人大幅增加是一個重要趨勢。

肺癌發生原因與抽菸、二手菸、空氣污染、長期處在油煙、接觸化學物質的工作環境、以及生活作息、飲食習慣等有關。台大醫院楊泮池醫師也指出,有肺癌家族史、已經得過一種癌症(比如乳癌、大腸癌、食道癌、子宮頸癌)的病人是肺癌高危險群。陳志毅建議這些人每年做一次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

抽菸雖不是罹患肺癌唯一因素,但研究已證實,若一天抽一包菸,罹患肺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0倍。二手菸危害也不小,日本的研究發現,若丈夫抽菸、妻子罹患肺癌的風險比丈夫不吸菸的女性高一倍。

抽菸與肺癌的關係還存有種族差異。台北榮總胸腔腫瘤科主任蔡俊明指出,歐美罹患肺癌的男性約95%有吸菸習慣,日、韓、大陸男性肺癌病人約有90~93%抽菸,但台灣男性肺癌病人約80%有抽菸習慣。

歐美罹患肺癌女性約有7~8成與抽菸相關,但台灣女性肺癌病人僅1成多有抽菸史。另外,不抽菸的人若得肺癌大多數是肺腺癌,這也是台灣目前數量最多的肺癌類型。

趨勢2:早期肺癌愈來愈多

肺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當有咳嗽、咳痰帶血、胸痛、呼吸困難,或者出現胸痛、吞嚥困難、意識模糊、頭痛等症狀去找醫師,近8成已經是晚期的肺癌。

好消息是經由健康檢查揪出早期肺癌的病人增加了。台北榮總胸腔外科主任許文虎說,愈來愈多人是因健檢,比方電腦斷層、正子掃瞄發現小於1公分的腫瘤,確診後立刻切除,「救了很多人」。

終身志工孫越即是透過體檢發現右肺有一顆1.2公分腫瘤,屬於第一期A肺腺癌,接受胸腔鏡手術切除。

趨勢3:微創手術傷口小

陳志毅醫師表示,這幾年肺癌手術採用微創、也就是胸腔鏡手術、迷你開胸手術比例提高,保留肺臟比例增加。技術與照護進步,降低了死亡率與併發症,病人開刀不輸血、不用住加護病房,復原時間大幅縮短,手術後5天即可出院。

趨勢4:多樣性、個人化的化學治療

蔡俊明醫師表示,拜新藥研發之賜,化療成績近年有大躍進,譬如非小細胞癌第一期B、第二、三期病人接受手術後加做輔助性化療,整體的5年存活率可由50%提升至60~65%,進步了1~2成;不能手術的病人接受整合治療(化療、放療等),2年存活率超過三成,比過去單用放射線治療超過一倍。

近年來化學治療也朝標靶化發展。利用一些生物標記,希望能精準鎖定目標族群,達到最大療效。化療藥物種類、療程組合變化愈來愈多,幫助醫生規劃個人化治療計劃。例如對於年紀大、體力差的肺癌患者,可給予口服化療藥物。肺癌的化學治療已進入「多樣性、多選擇性、個人化治療」時代,陳志毅醫師指出。

趨勢5:標靶新藥正中紅心

標靶藥物剋治肺癌的成績傲人。大概每個治肺癌的資深醫師都可舉出好些個晚期肺癌病人接受標靶治療後,腫瘤快速縮小、甚至消失的例子。

標靶治療還有副作用小、療效迅速的優勢,通常使用一個月內就可看出效果,提供身體狀況不好、無法承受化療副作用的病人另一個選擇。

更且從臨床經驗揭開了標靶藥物在種族、性別、基因上的療效差異。例如,「艾瑞莎」、「得舒緩」兩種標靶藥物作用機轉相同,但療效略有差別。艾瑞莎用在肺腺癌、亞洲人、女性、不吸菸、體力較佳的病人,效果最好;得舒緩除了對肺腺癌病人有效,對於男性、有吸菸、鱗狀細胞癌患者,或者是已經有腦部轉移的病人,治療效果好。

另有研究發現「癌思停」、「爾必得舒」兩種靜脈注射標靶藥物與化學藥物合併使用於晚期肺癌病人有療效且可延長存活期。標靶合併化療、放療,多種標靶藥物合用,都是目前研究方向。

等待解決的治療瓶頸

儘管肺癌治療突飛猛進,但還有很多問題沒有答案。

蔡俊明認為,目前化療瓶頸在於病人需要嘗試不同處方,找出有效治療方案,也可能經歷多線療程無效短期內就惡化。而標靶治療的問題是只有少部分合宜的病人才有療效,治療一段時間後有可能失效,還要考量健保給付條件和病人經濟能力。

肯定的是,肺癌治療武器愈來愈多,「病人要把握治療機會,活下去就有希望」,」蔡醫師鼓勵。

肺癌小檔案

每天20人因肺癌喪命。

根據國民健康局最新統計:

2005年共有:8312人罹患肺癌,其中男性5566人(第3位)女性2746人(第4位)。

2007年共有7993人因肺癌喪命,佔十大癌症死因第一位。在男性癌症死因僅次肝癌為第二位,在女性則居首位。

延伸閱讀:
垃圾睡眠 睡出健康三大危機
一定要會寫的人生企劃案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把學習成效拉到最大


EMBA雜誌編輯部/文

究竟要怎麼做,才能讓學習有最好的效果?這是每個人都關心的課題。

學習要有成效,首先必須規劃出適當的時間長度。神經科學證實,大腦一次能夠消化的資訊量是有限的,在付出心力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大腦會感到疲累,甚至自動進行關閉。全神貫注地學習一項新的事物,最大極限是二十分鐘的時間,大腦就會覺得已經夠了。

因此,休息時間的安排,對於學習成果有著關鍵的影響。管理顧問瑞克(David Rock),在接受人力資源雜誌(HR Magazine)訪問時建議,基於這個原因,公司應該把員工訓練切分成小塊。

例如,八小時的員工訓練課程,每週只上一小時,總共花八週的時間完成,效果會比一次就上完八小時好很多。雖然這樣做會增加訓練的成本,但是相對地效果會比較好。

好好睡覺也是提升學習成果的方法。學習和學習之間,需要經過睡眠,大腦才能進行整合,學到的東西也才能成為長期的記憶。可以說,良好的睡眠是學習的一大助力。
睡眠基本上是由一個個的循環所串成。大約每九十分鐘,就會產生一個循環。一個人睡得最沈的時候,大致發生在每個循環開始後的第六十分鐘,如果睡覺時沒有進入這個重要的沈睡期,那天所學的東西很容易就會忘記。

專研應用認知的博士郝爾德(Pierce Howard)在人力資源雜誌上指出,在花費心血學習
一項新事物之後,當天晚上睡覺時儘量不要使用鬧鐘,好讓自己可以進入不受打擾的熟睡階段,直到第二天早上身體自然甦醒為止。這樣的學習效果會最好。

腦力與企管研究專家韋伯(Ellen Weber)則指出,在睡前把今天所學的拿出來複習,可以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複習的方式可以是自己默默地再看一次資料,或者說一次給家人聽。如果公司想要幫助員工記得今天所學,可以刻意設計一些小型回家功課,逼迫員工在睡前花些時間複習。

此外,韋伯也表示,光聽別人說應該怎麼做,大腦並不會產生連結,只有親自參與才有成效。舉例而言,當員工坐在一個會議中,如果光聽別人說,可能只用到三%的大腦,但是如果主席請員工發言或分組討論,卻有可能用到九○%的大腦。因此在員工訓練時,儘量讓員工有主動參與的機會。


來源:EMBA雜誌第262期(2008年6月出版)
本文網址:http://www.emba.com.tw/ShowArticleCon.asp?artid=6273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聰明說話35招
CHEERS

職場的應對進退要小心,以下歸納出35項國內外溝通專家的建議,幫助你學會說對話,贏得好人緣,拉抬職場身價。

文/吳凱琳 插圖/50cc

讚美時,你該說……

1.讚美行為而非個人。
舉例來說,如果對方是廚師,千萬不要說:「你真是了不起的廚師。」他心裡知道有更多廚師比他還優秀。但如果你告訴他,你一星期有一半的時間會到他的餐廳吃飯,這就是非常高明的恭維。

2.透過第三者表達讚美。
如果對方是經由他人間接聽到你的稱讚,比你直接告訴本人更多了一份驚喜。相反地,如果是批評對方,千萬不要透過第三者告訴當事人,避免加油添醋。

3.客套話也要說得恰到好處。
客氣話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所以要適可而止。有人替你做了一點點小事,你只要說「謝謝。」、「對不起,這件事麻煩你了。」至於「才疏學淺,請閣下多多指教。」這種缺乏感情的客套話,就可以免了。

4.面對別人的稱讚,說聲謝謝就好。
一般人被稱讚時,多半會回答「還好!」或是以笑容帶過。與其這樣,不如坦率接受並直接跟對方說謝謝。有時候對方稱讚我們的服飾或某樣東西,如果你說:「這只是便宜貨!」反而會讓對方尷尬。

5.有欣賞競爭對手的雅量。
當你的對手或討厭的人被稱讚時,不要急著說:「可是……」,就算你不認同對方,表面上還是要說:「是啊,他很努力。」顯示自己的雅量。

批評時,絕不要……

6.批評也要看關係。
忠言未必逆耳,即便你是好意,對方也未必會領情,甚至誤解你的好意。除非你和對方有一定的交情或信任基礎,否則不要隨意提出批評。

7.批評也可以很悅耳。
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說法是:「關於你的……,我有些想法,或許你可以聽聽看。」

8.時間點很重要。
千萬不要在星期一早上,幾乎多數人都會有「星期一憂鬱」的症狀。另外也不要在星期五下班前,以免破壞對方週末休假的心情。

9.注意場合。
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批評自己的朋友或同事,這些話私底下關起門來說就好。

10.同時提出建議。
提出批評之外,還應該提供正面的改進建議,才可以讓你的批評更有說服力。

回話時,要小心……

11.避免不該說出口的回答。
像是:「不對吧,應該是……」這種話顯得你故意在找碴。另外,我們也常說:「聽說……」,感覺就像是你道聽塗說得來的消息,有失得體。

12.別回答「果然沒錯!」
這是很糟的說法,當對方聽到這種回應時,心中難免會想:「你是不是明知故問啊?」所以只要附和說:「是的!」

13.改掉一無是處的口頭禪。
每個人說話都有習慣的口頭禪,但會容易讓人產生反感。例如:「你懂我的意思嗎?」、「你清楚嗎?」、「基本上……」、「老實說……」。

14.去除不必要的「雜音」。
有些人每一句話最後習慣加上「啊」等語助詞,像是「就是說啊」、「當然啦」,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就會顯得不夠莊重穩重。

15.別問對方「你的公司是做什麼的?」
你在一場活動遇到某個人,他自我介紹時說自己在某家公司工作。千萬別問:「你公司是做什麼的?」這項活動也許正是他們公司舉辦的,你要是不知道就尷尬了。也不要說:「聽說你們做得很好!」因為對方可能這季業績掉了3成。你應該說:「你在公司擔任什麼職務?」如果不知道對方的職業就別問,因為有可能他沒工作。

16.別問不熟的人「為什麼?」
如果彼此交情不夠,問對方「為什麼?」有時會有責問、探人隱私的意味。例如,「你為什麼那樣做?」、「你為什麼做這個決定?」這些問題都要避免。

做面子,給別人……

17.別以為每個人都認識你。
碰到曾經見過面,但認識不深的人時,絕不要說:「你還記得我嗎?」萬一對方想不起來,就尷尬了。最好的方法還是先自我介紹:「你好,我是×××,真高興又見面了。」

18.拒絕也可以不失禮。
用餐時,若主人推薦你吃某樣你不想吃的東西,可以說:「對不起,我沒辦法吃這道菜,不過我會多吃一點××。」讓對方感受到你是真心喜歡並感謝他們準備的食物。如果吃飽了,可以說:「這些菜真好吃,要不是吃飽了,真想再多吃一點。」

19.不要表現出自己比對方厲害。
在社交場合交談時,如果有人說他剛剛去了紐約1星期,就不要說上次你去了1個月,這樣會破壞對方談話的興致。還不如順著對方的話,分享你對紐約的感覺和喜愛。

20.不要糾正別人的錯誤。
不要過於雞婆地糾正別人的發音、文法或事實,不僅會讓對方覺得不好意思,同時也顯得你很愛表現。

21.不懂不要裝懂。
如果你對談話的主題不了解,就坦白地說:「這問題我不清楚。」別人也不會繼續為難你。如果不懂還要裝懂,更容易說錯話。

看臉色,別衝動……

22.掌握1秒鐘原則。
聽完別人的談話時,在回答之前,先停頓1秒鐘,代表你剛剛有在仔細聆聽,若是隨即回話,會讓人感覺你好像早就等著隨時打斷對方。

23.聽到沒有說出口的。
當你在傾聽某人說話時,聽到的只是對方知道、並且願意告訴你的。除了傾聽,我們還必須「觀察」。他的行為舉止如何?從事什麼工作?如何分配時間與金錢?

24.時間點對了,什麼都對。
當你有事要找同事或主管討論時,應該根據自己問題的重要與否,選擇對的時機。假若是為個人瑣事,就不要在他正埋頭思考時打擾。如果不知道對方何時有空,不妨先寫信給他。

去尷尬,有方法……

25.微笑拒絕回答私人問題。
如果被人問到不想回答的私人問題或讓你不舒服的問題,可以微笑地跟對方說:「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既不會給對方難堪,又能守住你的底線。

26.拐彎抹角回絕。
許多社交場合,喝酒總是無法避免。不要直接說:「我不喝酒。」掃大家的興。不如幽默地說:「我比較擅長為大家倒酒。」

27.先報上自己大名。
忘記對方的名字,就當作是正式場合,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名字或拿出名片,對方也會順勢報上自己的大名和名片,免除了叫不出對方姓名的窘境。

28.不當八卦傳聲筒。
當一群人聊起某人的八卦或傳言時,不要隨便應聲附和,因為只要說出口的話,必定會傳到當事人耳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表明自己的立場,只要說:「你說的部份我不太清楚。」

29.下達「送客令」。
如果你覺得時間差不多該結束談話或送客,但對方似乎完全沒有要起身離開的意思,可以說:「不好意思,我得打通電話,時間可能有點久……」,或是:「今天真的很謝謝你來……」。你也可以不經意地看看自己的手錶,讓對方知道該走了。

30.讓對方覺得他很重要。
如果向前輩請求幫忙,可以說:「因為我很信任你,所以想找你商量……」讓對方感到自己備受尊敬。

評部屬,要恰當……

主管如何和部屬溝通,才能說得恰到好處又不傷關係?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進行內部教育訓練時,教導新手主管5項溝通守則。

31.直接描述現狀。
和部屬意見不同時,不要直接批評,而要說明不同點在哪。

32.尋求解決。
如果部屬績效不佳,應該要詢問他可以如何解決,不要採取威脅態度。

33.主動表達幫忙。
如果一時之間無法解決部屬的問題,不要說「這種事先不要來煩我」,而是告訴他「我知道有誰可以幫忙」。

34.說話語氣要平等。
主管切忌說「我有十幾年的經驗,聽我的就對了。」比較好的說法是:「這方法我用過,而且很有效,你要不要試試看?」

35.彈性接納部屬意見。
即使你心有定見,也不要對部屬說:「這些建議都考慮過了,不必再多說。」還是應該給部屬機會,對他說:「關於這個問題,我已有了腹案,不過仍想聽聽你的看法。」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erizon買下Alltel 成美國行動通訊新龍頭
文/黃品如 2008-06-06


加入Alltel的客戶規模後,Verizon Wireless將會擁有8000多萬的行動通訊客戶,超越AT&T的7140萬客戶,成為新的美國行動通訊市場龍頭。



Verizon Wireless週四(6/5)正式宣佈以281億美元買下美國第五大行動通訊公司Alltel,雙方合併之後的用戶數將超越AT&T,成為美國最大的行動通訊公司。

依雙方協議,併購總額為281億美元,其中包含承擔Alltel的222億美元債務,以及現金支付59億美元。合併之後,Alltel將由Verizon Wireless的母公司Verizon Communications及Vodafone,分別持有55%和45%股權,整個合併程序預計在今年年底完成。

Alltel是美國第五大行動通訊公司,年營收在90億美元左右,目前在美國34個州擁有共約1320萬客戶,主要經營區域是美國南部、中西部和西部各州,以及鄉村地區。

加入Alltel的客戶規模後,Verizon Wireless將會擁有8000多萬的行動通訊客戶,超越AT&T的7140萬客戶,成為新的美國行動通訊市場龍頭,而Verizon Wireless和AT&T二大廠商,合計佔有美國超過一半的行動通訊版圖。

Verizon Wireless表示,Alltel與Verizon Wireless是絕佳的搭配,未來二家公司的客戶都能享有更全面的產品和服務,而且完成合併的前兩年內,即可省下約10億美元的營運成本。

Alltel的董事長及執行長Scott Ford將持續負責Alltel業務,直到合併程序完全結束為止。

事實上,Alltel去年才剛以275億美元賣給TPG Capital和高盛(Goldman Sachs),並且下市成為私人公司,當時Alltel即持有200多億美元的高額債務,如今再次轉手賣給Verizon Wireless,併購金額還較去年高出2%左右,使TPG和高盛拿回了略高於投資額的資金。

市場分析師普遍認為,Verizon Wireless可以受惠於Alltel帶來的龐大客戶數,並且降低營運成本,但也可能因為合併後的營運規模過於龐大,引發各界的反壟斷疑慮。此外,也有分析師預估,這起合併案拉大市場前二大廠商,與第三大的Sprint Nextel之間的距離,未來可能引發美國其它行動通訊廠商間的併購風潮。(編譯/黃品如)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電信1100億人民幣收購中國聯通CDMA業務
文/黃品如 2008-06-03


合併完成之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將成為大陸行動通訊市場的三大強權。



大陸中國電信週一(6/2)宣佈以總價11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4800億元)金額,收購中國聯通旗下的CDMA網路設備和所有業務,該交易預計今年九月完成,亦確立大陸行動通訊市場三強鼎立的局面。

依中國電信公告,中國電信將以662億人民幣收購中國聯通的CDMA網路,並以438億人民幣收購CDMA的用戶業務,因此收購總價值是人民幣1100億元。合併完成之後,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將成為大陸行動通訊市場的三大強權。

為因應行動通訊市場的快速成長,大陸中央政府於5/24發佈聯合通告指出,未來將發放三張3G牌照,以支持三家擁有全國性網路資源,且實力、規模接近的行動通訊公司。因此,目前大陸市場上的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衛通、中國鐵通等六家電信公司,必須依規劃進行整併。

依大陸中央規劃,中國電信將收購中國聯通的CDMA網路,而中國聯通將與中國網通合併為一家公司,至於中國衛通的基礎電信業務則會併入中國電信,中國鐵通則併入中國移動,待所有整併完成之後,就會發放3G牌照。

中國電信表示,中國聯通的CDMA業務遍及中國31個省、市及自治區,並與17個國家的25家營運商開通CDMA國際漫游業務,去年底為止,中國聯通的CDMA用戶總數達4193萬戶,用戶平均每月通話分鐘數(MOU)達到263分鐘,且CDMA服務的每月每戶平均收入(ARPU)爲人民幣58.1元,去年度CDMA業務的總收入爲人民幣326.2億元。

中國電信亦指出,大陸市場每年的行動通訊新增用戶為7000萬人,2011年為止,總用戶總數會達到8.4億,透過收購案,中國電信將快速切入行動通訊市場,並且整合公司原有的固定網路資源,提供客戶全面的電信服務內容。

不過,依全球行動通訊的主流趨勢來看,CDMA體系所佔的比重仍然有限,雖然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行動通訊市場,但CDMA能否成為中國電信期待的下一個金雞母,還有待時間的考驗。(編譯/黃品如)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T邦幫忙─如何將Outlook郵件及行事曆上傳到Google?
文/李延華 (記者) 2008-06-01
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49087


上傳Outlook郵件至Gmail目前只有付費的機制,而同步Outlook行事曆至Google,則有免費的小工具。



在Gmail和Google行事曆出現之後,大家漸漸發現這兩種服務的好處,你可以隨處找一臺電腦、連上網路之後,查看行程、接收郵件,不用擔心資料存放在某一臺電腦中,無法即時查詢相關資料。

於是Gmail及Google行事曆與Outlook同步的需求逐漸浮現,Google允許使用者在Gmail新增其他郵件地址,而免費的Google Calendar Sync小工具,可以滿足行事曆同步的需求。但若要把Outlook的郵件上傳到Gmail,則必須是Google應用服務的用戶。

工作上的郵件往來,通常使用企業自訂的電子郵件地址(Email Address),為此,Google提供接收其他電子郵件的設定機制。

在Gmail的設定中,選擇「新增另一個電子郵件地址」,就會跳出新視窗,請使用者輸入新的電子郵件地址。填妥之後,Gmail會送一封驗證郵件至該郵件地址,等到使用者接收驗證郵件,並確認擁有該電子郵件信箱後,就可以在Gmail中接收與發送公司的郵件。

若希望電腦中舊有的郵件也上傳到Gmail,以方便分類與搜尋,目前有兩個方案付費的方案,一個是LimitNone開發的gMOVE,另一個則必須是導入Google應用服務的企業,可以透過免費的Google Mail Uploader上傳舊郵件。

上傳的時間依郵件數量而定,上千封的郵件可能需要數小時。過程中,如果因故需要斷線,不用擔心得重新來過,使用者下次執行上傳作業時,系統會從上次中斷的部分繼續上傳。

行事曆可能是行動工作者最希望同步的部分,Google本身的Calendar sync就是很方便的同步工具。只要在工具中設定需要同步行事曆的Google帳號、單向或雙向同步,以及多久同步一次,系統即自動執行同步機制。

Google Calendar Sync啟動之後,是常駐在工具列中,定時執行同步作業。如果希望立即同步,可以點選工具列右下方的小圖示,選擇「Sync」,系統就會執行同步作業。文⊙李延華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係數傷肌膚?破解防曬五大迷思

係數愈高的防曬產品,對皮膚的負擔真的愈大嗎?似是而非的防曬迷思,《康健》為你一次說清楚。

文/林慧淳 攝影/陳怡安

夏日艷陽毫不留情地在臉頰、臂膀和背部留下吻痕,一不注意便令人紅腫發癢,曬黑曬傷。

對抗紫外線侵襲,絕對少不了防曬乳,但它並不是「有搽有保庇」,選錯產品或使用失當,不但無法達到防護效果,更可能危害肌膚,輕則爆發滿臉痘子,重則化學成分入侵,在體內累積毒素,負面影響難以估計。

檢視5迷思,選擇安全有效的防曬乳,美麗一「夏」。

高係數=高風險、高負擔?

A:錯。係數高低不是那麼重要,關鍵在防曬乳中是否做到「防滲入」。

到了賣場,種類眾多的防曬乳總教人眼花撩亂,儘管各品牌新品不斷衝高防曬係數,但總有醫生站出來呼籲,防曬係數愈高,皮膚承受愈重的負擔,是真的嗎?

修平技術學院化學工程與生物科技系兼任講師張麗卿指出,光看瓶身上的SPF/PA數值,無法辨別防曬乳對皮膚的影響,「能不能做到有效『防滲入』,才是防曬品是否安全的關鍵,」她解釋。

防曬劑有物理和化學兩類,純物理防曬由於粉粒大,使用後大多卡在毛孔,無滲入風險,即使滲入也不會被身體吸收,但化學性防曬就必須考量防滲入問題。

由於化學防曬劑的成分多是化學合成酯或環境荷爾蒙,可能引發過敏性蕁麻疹或皮膚病變,甚至有致癌風險,因此業者必須利用防滲入的配方概念,以無法進入皮膚的大分子或創造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將化學防曬劑阻絕在皮膚表層,避免被身體吸收,張麗卿進一步說明。

可惜的是,她大量瀏覽市售防曬產品後發現,包括國際知名品牌在內,竟有八成廠商不重視防滲入的重要性,因此消費者日常使用防曬產品時,毒素或許已悄悄在體內累積。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邱品齊也肯定防滲入的價值,但他憂心,各國對於防滲入還沒有認證機制,因此消費者就算重視安全,也無從辨識。

對此,張麗卿老師建議從幾個方向測試產品,保障自身安全:

1.先了解手中的防曬乳是物理性、化學性,或是兩者混合,化學防曬劑比例愈高,防滲入的有效性愈重要。

2.在臉上試搽一點防曬乳,若感覺刺痛,就代表成分滲入皮膚,如果使用的是化學防曬劑,表示廠商沒考慮到防滲入安全問題,應直接從購買清單中刪除。

3.將防曬乳搽在手上,等待15分鐘,確定附著於皮膚後,用噴槍輕噴,如果呈現圓形水珠,表示防曬乳已形成防護膜,能達到防滲入、抗汗作用;但如果噴水後呈白濁狀,甚至隨水流走,表示無法防流失,化學成分也都滲進皮膚了,這種防曬乳最好少碰為妙。

添加美白、抗老成分的防曬乳最有效?

A:錯。先搽美白或抗老精華、再用防曬乳才是經濟有效的保養之道。

訴求多功能的防曬產品效果存疑,邱品齊醫師以美白為例,某些成分有特殊的酸鹼值,和防曬劑共存時能否穩定,美白能作用多少還是未知;更重要的是,美白、抗老等成分必須深入皮膚才有效,但若使用化學防曬、又考慮到防滲入的安全性問題,額外添加的成分便同時卡在角質層,變得毫無意義。

張麗卿也認為,就目前的化妝品原料水準而言,保濕、抗敏抗發炎、抗氧化等在皮膚表淺層可發揮作用的成分,添加在防曬乳中才有用。因此別多花金錢在多功能防曬乳上,先搽美白(或抗老)精華、後用防曬,才是經濟有效的保養方法。

防曬在出門前20分鐘搽,否則無效?

A:錯。防曬不管何時搽都有效。

「事實上,防曬有搽就有效,」邱品齊醫師直說,可能因為早期的產品較為濃稠,需要時間使防曬分布得更均勻,但是現在劑型不斷改良,許多防曬品呈現液狀,就算出門前搽也能迅速附著於皮膚。

不過張麗卿老師提醒,對於夏天容易揮汗如雨的人來說,還是提早15分鐘搽比較好,以免一出門就滿頭大汗,順帶也把剛搽上去、沒來得及緊緊附著在皮膚上的防曬統統「洗掉」了。

去年的防曬今年就沒效了,一定要丟掉?

A:錯。就算是去年的產品也沒關係,只要在有效期限內使用都有效。

廠商為了宣傳,經常出現各種不符事實的行銷話術,「去年的防曬今年無效」就是典型的手法,張麗卿說。

她指出,美白或抗老化等高機能性活膚成分會因放久而失效,但是單純的防曬產品則不然,只要在使用期限內使用都沒有效力下降之虞,也不因陽光照射而變質;有時放置一段時間後,防曬乳可能有乳化分層、油水分離的現象,但只要味道不變,搖晃後仍可照常使用。

除此之外,部份銷售人員遊說顧客時,宣稱「亞洲人的膚質相近,不適合使用歐美產品」,但邱品齊醫師認為,防曬無國界,世界共同趨勢是劑型愈來愈清爽,就算是歐美商品也未必黏膩厚重,況且許多歐美知名品牌在亞洲都設有專屬實驗室,開發製造適合東方人的商品,不再是非日系產品不可。

每2小時就應補搽防曬,才能保護皮膚?

A:錯。如非必要,不必時時補搽,以免對皮膚造成負擔。

在防曬流失的情況下,的確每1~2小時就應補搽,但如果一直待在室內,沒有大量流汗、戲水、不斷擦拭的情形,就不須時時補搽防曬,以免愈搽愈厚重,就算是清爽的配方,也會在臉上形成一層又一層防護膜,悶得皮膚透不了氣,反而成為沉重的負擔,張麗卿指出。

痘痘肌、敏感肌可選物理性防曬

對於健康肌來說,防曬乳的品質好壞或許不會立即反應在臉上,但痘痘肌和敏感肌就,一搽上不合適的產品,他們便會立刻用滿臉大小痘或搔癢紅腫以示抗議,因此台大醫院邱品齊醫師提醒,一定要索取防曬試用品,在耳前(臉頰和耳朵間)皮膚試搽,如果沒有不良反應再購買,以免失誤選錯防曬。

部份常用的化學防曬成分如IPM、IPP,本來就易致痘,配方中加入許多化學合成酯,風險更大,但張麗卿強調,不必過度擔心致痘成分,因為防曬中添加的濃度通常不高,相反地,導致冒痘的最大元兇是油膩不透氣的防滲入膜,緊緊把皮膚悶住了,不冒痘也難。

敏感肌則要儘量選擇物理性防曬,如果要用化學性防曬的話,也要堅持找到防滲入效果好的產品,可防堵化學成分進入皮膚造成過敏,張麗卿提醒。

防曬產品標示 歐美日不同調

台大醫院皮膚科醫師邱品齊指出,歐洲和美國開始正視UVA的防護,因此去年針對防曬產品的標示分別訂立新規定,消費者在今年出產的新品中陸續可見。

歐洲:歐洲化妝品委員會認為,防曬產品除了現有對於UVB的防護之外,也應加強對抗UVA,因此建議,產品包裝除了標示SPF(防曬產品對抗UVB的能力)和PPD(防曬產品對抗UVA的能力)的數值之外,防曬比率更應為:SPF/PPD≦3,符合標準的產品,包裝上可加註。

美國:以1~4顆星號標示UVA的防護,星號愈多表示對於UVA的防護愈強。

日本:維持原來SPF和PA標示。

◎ 版權所有,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或公開傳播。

延伸閱讀:
昂首闊步,像名模一樣走的美
出國搭飛機 皮膚保濕5大步驟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