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茶達人茶言觀色 台灣茶敲開世界大門
能力雜誌

文/呂玉娟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一首雋永的禪詩如是吟詠著。春花、秋月、夏風、冬雪,都是人間的美好景致,好心情加上好景致,此時,若再來杯好茶,生命的況味,唯回甘二字可形容。

一直以來,茶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近年來更由於健康樂活風潮,讓越來越多人捨咖啡或其他飲品,轉而親近零負擔的茶。高壓的生活形態與工作環境,也使人們更渴求可以放鬆、沉澱心靈的午茶時光,世界各地紛紛吹起喝茶風。

獨特的天候環境與精湛的製茶技術,讓台灣茶的品質贏得好口碑,正好可以搭上此一趨勢列車,推動台灣茶的國際行銷,敲開世界大門。有鑑於此,行政院農委會國際處委託台灣區製茶工業同業公會,分別於今(2008)年4月及6月中旬邀請英國茶達人Jane Pettigrew及美國百年歷史茶商The G.S. HALY CO.,INC.現任經營者Michael Spillane及茶產業專家 Mary Lou Heiss 與Robert J. Heiss夫婦來台,會中除介紹歐洲及美國茶葉市場的發展趨勢,同時亦針對台灣茶的國際行銷提供建言。

英國茶市場蓬勃發展

Jane Pettigrew除於雜誌撰寫品茶專欄、開課講授茶知識外,同時擔任英國茶理事會顧問。她指出,在英國,茶是僅次於水、最常飲用的飲品。根據統計,英國人每天總共喝掉1.65億杯茶,平均每人1天3杯。英國人以往都是喝紅茶,加糖、加牛奶,但現在因為健康意識抬頭,改喝綠茶的人日增。目前英國茶市場1年約有5億3千5百萬英鎊的規模。其中,2002到2006年,綠茶銷售額從490萬英鎊增加到1億5千550萬英鎊,成長高達222.9%。

Pettigrew在英國觀察到以下現象:
1.超市、商店以及熟食店有更多種茶葉供消費者選擇。
2.飯店茶苑、茶店、咖啡館以及餐館菜單上有更多種茶供顧客選擇。
3.更多消費者購買茶葉。
4.消費者能夠接受高價茶。
5.消費者對於茶葉等級以及品質有更多了解。
6.越來越多消費者開始享受泡茶的樂趣。

她認為近年來促使英國茶葉市場不斷成長的驅動力,包括:

1.健康資訊的傳播。報章媒體大幅報導喝茶的好處,加上每年舉辦「最佳喝茶去處」以及「倫敦最佳下午茶館」評選,提高了消費者的喝茶意識。

2.行銷不遺餘力。英國1天約有1千4百萬人搭乘地鐵,在地鐵刊登廣告,推廣喝茶的健康性,效益極高。此外,英國茶理事會透過行銷與宣傳活動,顛覆喝下午茶是熟女專利的刻板印象。他們邀請名模代言喝茶,吸引年輕人的認同。為了讓喝茶與時尚劃上等號,英國茶理事會時常贊助服裝設計師及時尚名人會參加活動,也請設計師設計茶杯,上eBay網站舉辦茶杯拍賣活動,將拍賣金額全數捐給癌症研究等活動。

3.與茶有關的服務業及新興企業崛起。各式各樣現代化時尚裝潢茶館的設立,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網路茶葉公司的崛起,成為快速成長的茶葉銷售管道;而新一代年輕茶葉批發商的出現,打破原先英國茶葉市場由大茶商壟斷的局面,也促成茶市場的興盛。

美國911事件後把關嚴格

英國茶業市場蓬勃發展,美國市場也不遑多讓。Michael Spillane目前是美國百年老字號茶商的經營者,本身也是一位茶達人。他指出,2007年美國進口茶葉的數量約114,974公噸,其中綠茶、烏龍茶、白茶成長快速。雖然茶愈來愈受到消費者青睞,但真正要打進美國市場並不容易,尤其經過911事件的衝擊,產業隨之改變。911事件之後,美國海關及食品藥物檢驗局對於進口食品的把關、檢查茶葉的農藥殘留量越來越嚴格,加上歐盟在2008年9月2號即將啟動新的茶葉農藥檢測標準,檢查項目由1百項變成2百項,再再說明對於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之嚴格。

除農藥殘留的問題之外,同時也針對微生物進行檢測,除了來自政府的要求外,消費者也希望生產者及經銷商負起更多的責任。「針對茶的來源純粹、衛生、社會責任的訴求、環境保護,這些都要做到了才能講行銷,認證就變得非常重要。相對的,產品如果得到認證越多,就可以賣到更好的價錢。」Spillane強調,「過去的商業模式已經不適用,現在消費者要的東西與過去不同,必須改變賣茶的方法,有全新的Logo、新的包裝、新的組織,才能應付新的消費需求。」

Tea Trekker四處找茶去

相對於Spillane茶商經營者的身份,Mary Lou Heiss 與Robert J. Heiss則是一對常到世界各地四處找茶的達人夫婦,他們在美國東岸的大學區開店,1974年開張至今已有34年,賣咖啡、茶葉、香料及特殊食物,客人來現點現做,現場也有泡茶的教學。由於對茶的高度熱情,讓他們一直在尋找與發現世界上高品質的茶葉,除經營這家店之外,他們也經營「Tea Trekker」網站及部落格,網站中記載著他們在世界各地追溯茶的來源、故事。

Robert指出,因為他們的店舖位於學區,周邊有5所大學,因此不乏一些特立獨行的顧客。就他的觀察,喝茶的消費者,通常很有好奇心、高知識水準、常常去旅行、了解很多事。他觀察到3種消費者的屬性:

1.經由食物而接觸茶。這一類的消費者對食物很有興趣,喜歡嘗試不同的東西,對茶以及其他飲料也願意嘗試。這些人往往吃飯的地方有供應茶點,譬如說老一代的人喜歡去港式餐廳,他們通常會供應菊花茶、香片等;現在年輕人喜歡吃日本料理,喝到的是通常是綠茶;在茶館、喝下午茶的地方接觸到頂級茶,通常是比較英式的,所以台灣烏龍茶基本上很難接觸到消費者。

2.在家裡泡茶。早上喝茶是希望更有精神,下午喝茶為了放鬆。茶既可以提振精神又可以放鬆,喝的時間不同,身體有不同的感應。

3.因健康意識而喝茶。Robert特別提醒,「很多人可能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行銷賣點,但是我想法不一樣。我覺得這並不是適合的賣點。因為在美國很多認為喝茶有健康功效的人,他們覺得茶不好喝,把茶當成一種補藥,買的都是便宜的、不怎麼好喝的茶,台灣茶的品質和特色,與這些消費者是無法連結起來的。」

以茶入菜蔚為風潮

Mary則補充說道,目前美國茶葉市場的發展非常多元化,譬如說,有亞洲式的茶樓、英式的供應家庭喝的紅茶。茶除了用來飲用之外,許多生活用品也加入茶,例如:超市裡賣的沐浴乳就有加入綠茶。她也指出,美國人喝茶有不同習慣,像在美國北部,習慣飲用熱茶、英式紅茶;在美國西部,比較能接受亞洲風味茶;在美國南部,還是以加糖冰紅茶為主。

Mary特別提及美國新流行的一種現象,就是用茶葉入菜。有越來越多美國人到亞洲旅遊,對以茶入菜產生興趣,也有具知名度的廚師推廣創意茶葉料理,造成風潮。原本的出發點是健康取向,但是入菜後發現口感、味道都相當好,因而越來越受歡迎。Mary表示,這種現象也表示美國消費者對茶的喜好,已經到了不同層次,大家更願意學習茶的知識、接受茶的多種口味。

排除行銷國際的路障

隨著歐美各國茶業市場蓬勃發展,正是台灣茶可以行銷世界的契機。4位國際茶達人一致表示,台灣茶未能於世界普及的原因,在於知名度不夠、名稱眾多以及消費者對於農藥的顧慮等。因此,他們建議,若要提升台灣茶於歐美市場的知名度及銷售量,必須儘快解決以下的關鍵問題:

1.統一命名與Logo

由於目前台灣茶葉的名稱相當複雜,常讓國外消費者記不來也弄不清楚。「我們在台灣看到許多高級的茶產品,但對於茶葉的名字太多相當困惑,目前的命名似乎很複雜,像包種、凍頂、東方美人、金萱……等,國外的消費者容易混淆,搞不清楚是哪種茶、來自哪裡。」4位國際茶達人異口同聲地說道。

Robert建議,「以認證標章,並提供產地訊息。像在日本,生產者附上自己的照片、資料、電話,消費者有問題可以隨時詢問。台灣目前已經有類似的作法,標示茶產區。建議加上更詳細的資訊、統一Logo。現今人們處理資訊,往往是圖像式思考,例如:印度出產的茶業有統一的Logo代表印度,Logo可以增強消費者的記憶及信賴感,建議台灣也可以這樣做。首先決定要用什麼名字,例如:台灣茶或福爾摩沙茶等,維持品牌一致性。台灣茶需要一系列品牌建立活動,利用媒體宣傳,讓台灣茶與中國茶能夠有所區隔。美國消費者通常搞不清楚台灣茶和中國茶的不同,要區隔台灣茶和大陸茶,必須建立起一個身份認同,讓大家一眼就看出是台灣茶。」

2.提供消費者適合的茶,提升購買的容易度

Pettigrew提醒,西方人的口味比較淡、溫和,不喜歡苦的茶,因此,務必挑選適合西方人口味的茶做為敲門磚行銷,等消費者慢慢習慣後再調整口味,是比較好的方式。此外,必須讓國外消費者可以很便利地購買到茶葉,才能提升茶葉的銷量。

Robert則指出,美國的市場看似廣大,但超過一半的銷售在美國南方,其中8成又都是冰紅茶,熱飲只集中在兩岸或少數地方,市場並不大。Spillane也坦言,在美國要找到茶葉經銷商並不容易,尤其大部分人對茶產業少有深入了解,不知道你的產品有什麼特色。他建議,可以設置精美網站,清楚介紹茶葉,接觸經銷商時,也能透過網站讓他們更清楚台灣茶的特性及品質,或者先在大城市找一些特定的商店合作。

Robert補充說道,網路的確是非常好的銷售工具,但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要確定是將網站定位在銷售平台或是資訊平台。要不就是自己來賣,要不就是完全委託經銷商賣,不可能兩個都兼做,否則將會自打嘴巴。

3.嚴格控管、降低農藥殘留量

Pettigrew表示,台灣茶行銷國際的主要問題,在於僅有少數茶葉通過歐盟農藥殘留數量的標準,除非這項問題獲得改善,否則無法提高銷售量。隨著歐盟標準日益嚴格,以及消費者日益重視有機、健康,農藥殘留量的管控,不容輕忽。Spillane也強調,農藥問題絕對不容忽視,進口商對於農藥問題非常關切,現今媒體的發達,一旦媒體報導關於農藥殘留問題,絕對會對銷售量產生重大影響。

4.強化行銷與宣傳

Pettigrew建議,多著眼於健康資訊的宣傳,強調茶的健康功效。並找名人代言,讓喝茶變成一種時尚、流行的象徵。她強調「宣傳名人喝茶」這一招在英國很有效,例如:凱特.摩絲(Kate Moss)提倡喝白茶;維多利亞貝克漢(Victoria Beckham)提倡喝普洱茶等,在名人效應的帶動下,引起消費者很大的迴響。

Spillane則指出,台灣獨特的茶業生產模式,可以當成行銷上的賣點,「目前社會公平意識興起,強調公平交易、環境保護、道德交易等,台灣的FFA(Family Farm Alliance)這種小型家庭式生產的小農單位正好可當成行銷賣點,訴說台灣茶農的故事。台灣有2千7百多位茶農,行銷上可多強調家庭農業的形象,這是台灣的特色,其他地方所沒有的。」他說道。

Robert也強調,「現在美國消費者對食物的來源、故事,非常有興趣,可抓住消費者的好奇心,運用在茶葉行銷上。消費者對於茶的種植者、生產者及加工方式很有興趣,所以善用茶來說歷史、說產地故事,可以打動消費者的心。」

5.具現代感的包裝

在茶的包裝上,Pettigrew建議以鮮豔、明亮的顏色及時尚感的包裝,讓茶擺脫過去「熟女喝下午茶」及「泡老人茶」的刻版印象,進而與年輕健康、流行、時尚搭上線。採用富現代感、時尚感的包裝,用透明、看得到茶葉的密封罐子。顏色可選擇綠色、鮮黃色等鮮豔、明亮、有時尚感的顏色。

「展望未來,茶葉市場表現得很強勢,隨著人們消費能力的提升,以及年輕人的接受度高,只要處理好農藥殘留問題,未來茶葉市場前景大有可期。」4位國際茶達人下了一致的結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