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女兒的音樂遊戲

我會陪著她,快樂地探索這個美麗的世界

張正傑

每個人看到我女兒,都會詢問同樣的問題:「她要學大提琴或鋼琴?她幾歲要開始學?」我心裏總是想:「為什麼我女兒一定要學樂器?就算要學,為什麼非得是大提琴或鋼琴不可?」有別於一般心急的家長,我認為孩子不須太早學琴,免得學幾個月就沒興趣了。今菁出生後,一切順其自然,由於我和太太都是音樂人,女兒常看到我們在練琴及演出,自然而然也對樂器產生興趣,尤其是家中的禁忌之地──琴房,及其中的鋼琴和大提琴。

說也奇怪,愈是禁忌的東西,今菁愈是想碰,這大概是所有小孩的共同點吧。起初,我太太屈服了,破例讓她在鋼琴上「敲」琴,她也真能敲上半小時,姿勢還有模有樣。接下來,她的腦筋就動到爸爸的「大大」(今菁對大提琴的暱稱)身上。開玩笑,我的大提琴不但昂貴,年紀也有三百多歲了,怎麼能隨便讓她玩?但今菁實在想碰得要命,我只好忍痛讓她玩一下。她嘗到滋味,更是不肯罷手,逼得我不得不去找了一把八分之一的大提琴,告訴她:「這是今菁的『大大』,以後今菁就玩自己的『大大』。」

雖然如此,今菁對爸爸那把「大大」的興趣,還是遠勝於自己的「大大」。一歲時,她看到我拿著弓摩擦琴絃,就能發出好聽的聲音,也想試試看。起初,我讓她隨意拿弓摩擦著玩,看她玩得高興,索性幫她按起絃來,於是一首首「兩隻老虎」、「小青蛙」、「生日快樂」,就這樣從她的琴弓下飄出來。偶爾有幾次,今菁不小心拉到泛音的音區,發出尖銳的高音,天真的她居然對我說:「貓」,拉到粗粗的低音時,她就對我說:「狗」。這讓我非常驚訝,老實說,我拉了近四十年的琴,從沒想過這兩種難聽的聲音,能變得這麼可愛。

這件事給我很深的感觸,在德文和英文中,大提琴的演奏是用「Play(玩)」這個字,今菁的確是身體力行,而我只能算是「演奏」大提琴而已。我常詢問學生:「你有沒有玩過大提琴?」因為這種「玩」的心情,實在非常珍貴。今菁把「玩」大提琴當成最享受的遊戲,玩起來一絲不苟,從拿弓、脫掉大提琴的「衣服」(琴盒的暱稱)、擦松香、調音,一個步驟都不少,而且還要求媽媽鋼琴伴奏,若是我們在一旁聊天,今菁還會認真地說:「爸爸媽媽不要講話。」從她的態度,我們也得到啟示──跟小孩子做事,一定得專心,她以後才會知道什麼是專心。而我們也很珍惜今菁對音樂的遊戲心情,她想拉的時候就拉,不想表演的時候,也絕不強迫她,大人都有不想拉琴的時候,何況是孩子呢?

去年十二月初,我帶今菁到國家音樂廳欣賞「雪人」音樂會,是一場動畫結合樂團的演出。今菁對動畫沒感覺,倒是目不轉睛地看著樂團,安安靜靜地聽了近兩個小時。也許有人好奇,為什麼今菁不像一般小孩焦躁吵鬧?其實今菁平時的娛樂,就是看「搖擺巴哈」和「胡桃鉗芭蕾舞」的DVD,不是我刻意栽培,而是因為家裏沒有卡通影片,今菁已經很習慣每天有「樂團」在身旁的日子,自然地學習、觀察樂團的一舉一動。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她進入音樂廳當然不會覺得受「虐待」,反而很高興活生生的樂團出現在她眼前。那次音樂會之後,每當她看到樂團的照片,就會問我們何時再帶她去聽音樂會。

或許有人會說:「孩子那麼小就讓她聽交響樂,難道不會太深了嗎?」我一點都不這麼認為,如果孩子可以吃到真正的柳橙,為什麼要讓她吃化學合成的柳橙糖果?我很反對坊間有些業者以「小朋友的貝多芬」或「小朋友的古典音樂」為名,以較簡單的方式編奏名曲。我希望孩子一開始就接受正確觀念,聽曲子的原貌,但時間不必長,這也是為什麼,我甘願冒著大提琴被弄壞的風險,讓今菁玩。我不要用假樂器唬弄她,如果因此而誤導了孩子的耳朵,是很可惜的。

其實我和女兒不僅只有音樂的互動,我無時無刻不想啟發她的聽覺、嗅覺和味覺。度假時,我讓她聞聞大自然的花香;吃飯時,我讓她知道什麼是好味道,她是少數可以在餐桌上坐一個鐘頭的小孩,我們也很高興她和我們一樣享受吃;聽覺更不必說,某次她拉奏到一半,突然說:「有聽到『小青蛙』。」讓我非常驚訝;還有一次,我們全家一起聽一首曲子,結束前五秒鐘,她說:「嗯,要結束了。」我和太太都聽不出來,她居然聽出來了;有時樓上有關門的聲音,大人都沒聽到,反而是她第一個發現。

我很開心女兒聽覺這麼好,嗅覺也很棒,又很專心,也許以後可以擔任潛水艇的聲納探測員,或香水調配師也不錯。我們會陪著她,以各種創意的方式,快樂地探索這個美麗的世界。總之,音樂家不是今菁未來唯一的路,況且,我昂貴的大提琴,本來打算退休後賣掉當退休金,如果她真的學大提琴,那我的退休金不就飛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