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5大寶寶異位過敏體質完全攻略

-- MaBaby

--------------------------------------------------------------------------------
全台目前有越來越多寶寶有異位性體質,過敏的反應會因為接觸部位不同、體內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的敏感度與過敏原量的多寡及種類等,影響身體表現出來的各種症狀,過敏無法治癒,預防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如何讓寶寶避免接觸過敏原,是預防過敏疾病的首要工作。
目前國內過敏兒呈倍數成長,根據一項最新的研究指出,台灣每2~3位兒童中,就有1位患有過敏性疾病,每10位就有1位患有氣喘,名列亞洲第一。

臨床醫師甚至發現,若父母兩人皆有過敏體質,則寶寶受遺傳的比例高達8成,過敏兒體質數據與日俱增,究竟過敏是如何形成?

一般過敏體質寶寶可分為遺傳性過敏及誘發性過敏。遺傳性過敏主要是一種與多重基因遺傳有關的慢性過敏發炎反應,與氣喘體質的形成密切相關,此炎症反應易受到各種誘發因素的刺激而導致過敏症狀發作,且發作的部位與父母遺傳到孩子各器官異常有關。常見的遺傳過敏疾病如下:氣喘、過敏性鼻結膜炎、過敏性腸胃炎、異位性皮膚炎等。

誘發性過敏體質發作的主要原因有二:
(1) 直接誘發因,包括:呼吸道病毒感染、過敏原(如:家中塵蹣、蟑螂、狗、貓、鳥類等寵物、黴菌、花粉)以及化學刺激物。
(2) 持續劇烈運動、因天氣溼、溫度的激烈變化和情緒不穩定等因素造成,這種慢性過敏發炎反應經醫師適當的處置改善後,可獲得控制。

了解過敏體質的成因後,以下將為您介紹常見的5大過敏疾病,讓您更加深入了解寶寶過敏疾病的形成及治療方式。

PARTⅠ:5大過敏疾病停看聽

皮膚型過敏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
好發年齡:出生2個月~2歲。有些寶寶在6歲左右會痊癒,有些則會持續一生。形成原因:目前原因不明,醫學上認為遺傳為可能性原因,後天因素則與環境及食物有關,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則以遺傳因素為主。
誘發因素:食物、環境中過敏原、細菌、黴菌、冷熱溫度、情緒和壓力等,都有可能引起異位性皮膚炎。

特徵: 1. 常見於臉頰、脖子、耳後、頭皮及手肘後膝窩有小小的紅疹,有時會突起形成丘疹,若情況嚴重則易演變成濕疹,形成血液感染,情形輕微者可慢慢痊癒;嚴重者則會不斷持續。
2. 皮膚搔癢。
3. 慢性及反覆發作。
4. 有過敏性體質。

治療:
財團法人尹書田紀念醫院小兒科醫師潘俊伸表示,情況輕微的寶寶,可擦外用類固醇藥膏約3~5天,然而不建議長期使用;全身性情況較嚴重者,則搭配口服抗組織氨,可避免寶寶搔抓動作造成感染;非常嚴重者則使用口服類固醇藥膏,但是不可使用於嬰幼兒。若患嬰合併細菌感染時,應搭配口服或局部外用抗生素藥膏。除以上治療,須長期與醫師配合照護,包括控制居家環境等可引起過敏原因素。

居家照護重點:
1. 保持患部通風乾燥,夏天流汗時,手肘及膝窩等易生汗處流汗時,應盡快擦乾。
2. 選擇醫師推薦具有濕潤功能的保養品,清潔皮膚後擦拭患部,勤做保溼,減輕疾病發作的程度及頻率,也可幫助減少用藥量。(常見保溼的成份包括:雪亞脂、尿素及凡士林)

醫師診療室:
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戴仰霞提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有四部曲:
1. 每天洗澡後擦1次保溼品
2. 每天擦2次藥膏(早晚各1次)
3. 至少每3個月看一次醫生
4. 拒絕4種壞朋友:(1)油炸或會過敏的食物、(2)有毛的動物、衣物及玩具(3)滿身大汗(4)有害的保養品(如綿羊油、成人使用含香料的保養品)。提醒您:異位性皮膚炎有黃金治療期,需把握青春期前(約8歲即可能進入青春期)積極治療,若未積極治療,約40~60%的人會在成年後復發,且病症容易轉為中重度,使治療越加困難,侵犯皮膚的面積增加,全身形成紅皮症或佈滿乾燥皮屑。

5大寶寶異位過敏體質完全攻略

-- MaBaby

人氣指數: 0





--------------------------------------------------------------------------------
蕁麻疹(幼兒性濕疹)
好發年齡:1~3歲左右食用副食品的寶寶。
形成原因:皮膚內血管擴張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造成皮膚紅腫,有急性與慢性蕁麻疹,以急性居多。

主要是吸到、碰到或吃到過敏原。
誘發因素:
潘俊伸指出,常見原因是食物、藥物、細菌或病毒感染,目前以藥物過敏比例較多。可能第一次食用時沒有特異反應,但2、3次後即產生過敏反應。常見過敏食物是蛋奶類或含蛋奶類食物、海鮮、豆類、核果類、茶、咖啡、巧克力、草莓、芒果等,其他如花粉、灰塵、黴菌等過敏原也會引起蕁麻疹。有些寶寶體質甚至連感冒時也會出現蕁麻疹情況。約有一半的的蕁麻疹患者,是找不出其誘發因子的。如何找出引起蕁麻疹的原因?在食物方面,現在可藉由抽血來檢驗患兒是否對某些食物過敏;另外,也可自行觀察寶寶所食用的食物或藥物,與蕁麻疹出現的時間有無關聯來判定,再儘量避免這些致病因素。至於其他的因素,可能需尋求專業的醫療評估。

特徵:剛開始全身皮膚出現形狀不規則、大小不一、非常癢的塊狀浮腫。每個區域的浮腫可能只出現幾小時就消失,但是其他區域又不停地有新的浮腫出現。這種疹子如果出現在眼睛周圍或嘴唇時,常常會造成很厲害的浮腫。

治療: 以口服抗組織胺為主。大多數急性蕁麻疹患者約服用藥物1~2週後即可痊癒;如果超過6週以上仍未痊癒,一般稱為慢性蕁麻疹。

居家照護重點:
1. 避免讓寶寶吃辛辣刺激或不新鮮的食物。
2. 避免搔抓患部。
3. 不要讓孩子洗溫度很高的熱水澡。
4. 避免孩子從事激烈運動,導致血管擴張。
5. 冷天時避免吹電暖氣,導致皮膚乾癢、不適應。

醫師診療室:
只要患者能配合醫囑規則服藥,多數患者會在1~4週內恢復。若蕁麻疹情形時常反覆發生,最好還是積極找出可能的過敏原或致病因子,並加以避免。慢性蕁麻疹在處理上較為棘手,病因也較複雜,病程可能長達1~2年,治療的原則也是以口服抗組織胺為主,有些醫師會加上隔日使用口服類固醇;不過,對於慢性蕁麻疹之患者,建議還是尋求過敏免疫專科醫師的協助。

嬰幼兒氣喘
過敏性鼻結膜炎
過敏性腸胃炎

PARTⅡ:搶救過敏兒大作戰
Solution1:確認過敏原
Solution 2:從懷孕就預防
Solution 3:居家照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nroute 的頭像
    enroute

    enroute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