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史上最慘虧損危機 東瀛大廠被迫換腦袋
上網時間: 2009年02月09日

更多精選文章對日本經濟頗具主導性影響力的電子大廠們,正面臨著自2002年以來最大的危機,甚至可能遭受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衝擊,據了解,在三月底結束的本財務年度中,日本9大電子廠中,有7家的狀況都已亮起紅燈。

據統計,包括日立(Hitachi)、松下(Panasonic)、新力(Sony)、東芝(Toshiba)、富士通(Fujitsu)、NEC、夏普(Sharp)等7家公司的合併淨虧損(consolidated net loss)高達2兆日圓(約223億美元)。在當前全球低迷景氣籠罩下,企業虧損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不過在去年耶誕節前,那些日本廠商似乎都沒有預期會落到這步田地,也不相信情況會這麼糟、而且惡化得這麼快。


去年11月底,每家日本電子大廠都預測將出現淨虧損;去年最後幾週,各廠又陸續修正對本財務年度淨虧損的預測數據。只有三菱(Mitsubishi Electric)與三洋(Sanyo Electric)預期能安然度過經濟風暴;不過三洋預期本財務年度將是零利潤。而日立與東芝則是遭遇有時以來最嚴重的虧損,淨虧損數據分別為7,000億日圓與2,800億日圓。


全球對於汽車與消費性電子需求的急遽縮減,是讓日本在不景氣中受創如此之深的關鍵原因;這也是日本電子廠商的致命傷,因為他們的業務就是以消費性產品核心元件的開發、生產與銷售為主。再加上近來日圓強勁升值,也惡化了仰賴產品出口的多數廠商。


為因應全球經濟狀況,日本廠商選擇採取無晶圓廠化(fabless)、合併與大規模裁員等手段,不過這三種方法都與大多數日本電子廠所擁有的核心價值背道而馳。產業顧問公司Accenture的電子與高科技業務總監Jean-Laurent Poitou表示,對日本電子廠商來說,該維持自家生產還是採取外包策略,已經成為一個痛苦的抉擇。


Poitou指出,像是蘋果(Apple)、RIM與任天堂(Nintendo)等廠商都不自己生產硬體,因此能在維持企業精簡化的情況下擁有較大利潤空間,但這種經營模式違背大多數日本電子廠的觀念──不管是不是符合經濟效益,多數日本廠商仍相信擁有製造能力是一大優勢。


然而無論電漿、液晶或是太陽能,各元件層級(component-level investment)投資都需要龐大資金;Poitou呼籲日本廠商現在應該說服自己面對現實。


在半導體領域,日立與三菱所合資成立的企業──瑞薩(Renesas)的誕生,就是日本產業合併已經開始發生的例證。此外市場最近也傳出東芝計劃將其系統與離散元件晶片業務獨立,並考慮與NEC的相關業務合併;雖然雙方都不願證實,但產業界人士都認為這是兩家公司的存亡關鍵。


也許大規模的企業合併在日本電子系統廠之間不太可能發生,但Poitou預測這些業者有可能會願意接受子系統部分業務的整合。Poitou解釋,日本電子廠商之間的溝通很頻繁,這種同業聯盟的焦點通常是集中在特定產品或核心技術上。


「終身雇用」制度的瓦解


全球性的經濟衰退也可能使得日本產業界「終身雇用」制度邁向瓦解,不少業者都正在採取日本罕見的裁減全職員工策略,例如新力與三洋;其中新力宣佈在全球裁員1萬6,000人,包括全職員工在內。


此外日立打算進行內部組織重整,裁員幅度約7,000人;東芝將裁減4,500名兼職工,NEC也計劃採取影響範圍達2萬名員工的人力成本削減計畫。


雖然對多數日本電子廠來說,採取無晶圓廠化或者放棄自家生產是不會考慮的選項;但他們其中有不少正在積極削減對生產設施的投資。例如東芝計劃減少2009年的廠房投資,特別是半導體生產部分;削減幅度與2007年相較為55%,總金額縮水到2,300億日圓。還有松下也表示將削減1,350億日圓的面板廠投資。


(參考原文:Japan's electronics industry shocked by $22 billion in losses,by Junko Yoshid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nrou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